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尘掠影

(2012-01-17 12:26:21)
标签:

澳网

春晚

陈丹青

百桥图

苏州博物馆

分类: 城市日记

临近春节,应酬多了些,饭局多了些,需要打点的人和事也多了些,而会议则是格外多,人就变得很忙很躁了。好在还有那么些事和人,让人稍许安宁,平静下来。

澳网开赛了。我们这里是冬天,地球的那一边是夏天,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现在的最高温度是 C33°哦!这一周,忙忙碌碌,根本不会有大块的时间看球,好在凡是我常呆的空间,电视都有开通高网频道,澳网的直播时间是上午8点一直延续到晚上9点,不管我在哪里,总是先摁开电视,再设成静音,于是比赛的画面就成了包围着我的环境啦,安静无干扰,却又无处不在——窜进窜出奔命时瞄上一眼,电脑屏幕盯累了扫上一眼,讲电话时也可以边讲边看,瞥到精彩场面,停下手中事专注地看一会,更多的时候是它打它的我忙我的,有人走进来,如果也是喜欢网球的,还会针对赛事讨论几句——被这样的背景这样的环境包围浸润着,那些球员,用博友的调侃来说,我熟悉他们胜过熟悉自己的同班同学——枯燥的生活也点缀得有声有色。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看网球,也调成静音试试看?网球就是应该静静看的,国内的解说总是话太多,有的没的唠叨不休,我看星空卫视的许乃仁说网球,乍看之下还以为他们是没有解说的,很长时间只听见球来往的砰砰声,半天才说一句,都说在点子上。下周,赛事进入更激烈的第二周,正逢春节长假,总算有了可以跟各类“春晚”抗衡的电视节目了。

去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看画家杨明义的“江南水乡百桥图”画展,居然见到了陈丹青!他是这个画展的“策展人”,因为他跟杨先生交情特殊,只此一回,下不为例。陈丹青被称为“所有文艺小资女性的梦中情人”,哈,他真的有偶像特质。看人时目光炯炯,眼睛后面似乎还有一双眼睛,大笑时,嘴巴咧得很开,很有感染力。我看他接受报纸记者的采访,问:您出生在上海,一定熟悉苏州,您对苏州的印象如何?陈丹青:苏州是一个记忆里的城市。我到现在还是很怀念杨明义的家,马医科15号……我吓了一跳!这个地名我太熟悉了,小时候经常去玩的,我中学时的好朋友就住在那里,一个很苏州很幽深很破旧的院落——世界太小,人生太长,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名,顿时让我产生了苍茫的时空交错感。

采访还在继续,问:这些年来,您希望别人用画家、评论家还是公共知识分子来称呼自己?陈丹青:这是很多人问过我的一个问题,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公共知识分子是需要有公共空间的。我从不在乎自己是什么,我大概就是个老知青。说实话,如今人们对这种title 称呼的关注有些病态,也许因为人们过于的崇拜权力了?一见面就递名片,你的智力和性格等等都在一张名片后面消失了,这是我特别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现在一直会面对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我听得有点走神。——这么多年下来,身边走过的人起起落落,早已明白,旁人的想法和态度,都是不重要的。暗蛊有时迷酒影,浮尘向日似波流。站在一个静的位置上,做一个无言以对的人,不必去想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将走在属于自己的深渊边缘。真正的战士,是内敛且有自控力的,如同一把插在刀鞘中的利刃。

比如眼前的这个人,温文尔雅,一身冷峻的黑色,围巾系得很艺术范,我极少看到中国男人能把西装穿得这么随身服帖的。然而,你能说他不是战士?

在此,也祝浮尘中偶然相遇的你我,新春同乐,龙年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烧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