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诗的我看了《诗》
(2011-03-25 11:19:54)
标签:
亚洲电影大奖李沧东导演诗八月照相馆我的野蛮女友 |
分类: 那些书影人 |
好久没有看韩国电影了,印象还停留在《八月照相馆》和《我的野蛮女友》阶段。
忽然就看到了一部让人瞠目结舌的。电影的名字叫做《诗》,李沧东作品。
不可能真的是讲“诗”的吧?这什么年代啊,谁会傻到去拍一部讲“诗”的电影?
没想到,还真的就是讲“诗”的。电影主线讲的是,一个60多岁、已经有点老年痴呆了的老妇,努力学习写诗、最后真的写出了一首诗的故事。倒是还有一条草蛇灰线的次线,很苦涩很悲怆:孟浪张狂的青春期,一个女学生被六个男同学强奸、最后自杀了,男同学的家长们解决善后补偿的问题。
神啊,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子,才敢拿前者当主线、后者当次线来拍一部电影啊。
更让人吃惊的是整个电影的处理——有太多的东西没有答案,有太多空对空的影像语言,尝试叙说的是随时都会超越其表达范围的东西。或者说,李沧东这回根本就是在写一首“诗”,真正意义上的诗,不是梨花体羊羔体的那种诗,是所谓的“所有别的方法说不清楚、或者所有不应该被说清楚的东西”的那种诗。
在我感慨大发的时候,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亚洲电影大奖”揭晓了——冯小刚和姜文双双“失意”于最佳导演奖,他们本以为这回大奖就是“哥俩好”式的自娱自乐,结果是:一个因有《唐山大地震》在手,夺得了“最高票房奖”,更重要的是,圆了徐帆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最佳女主角奖”之梦;另一个因了《让子弹飞》被人不负责任地吹捧和起哄,已经忘了自己的实际斤两很多时,仅得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最佳造型设计”奖,十分尴尬中。——沉默的李沧东却凭借这部《诗》,越过这哥俩的头顶,摘得了他们无比憧憬又“志在必得”的最佳导演大奖,而且捎带着,把分量很重的最佳编剧大奖也揽入怀中。
李沧东本来就是个作家,多次获得亚洲和韩国的文学奖项。当了电影导演后,还经常技痒,喜欢自己动手写剧本。他的电影不追求影像的奇特,具有沉敛的人文思考,“每个电影人都该有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电影必须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这样的话,在我们国内的电影界,不是早被淹没在票房超过 N个亿的狂欢中了吗?如今听来,真是倍觉陌生,又倍感惭愧——顾此失彼企图走捷径的结果,是找不到自己该走的路了,邯郸学步,不以为耻还沾沾自喜,不仅没能“走向世界”,连在亚洲都差不多跌落二流啦。
在电影《诗》的最后,一直在努力学习写诗的老年痴呆的女人,站在蓬勃冰冷的世界的对立面,终于写出了生平唯一的一首诗。诗写得很长,字幕又走得太快,我记不全了,勉强录得片段如下:
你那里好吗?
还是那么美吗?……
你能收到我没敢寄出的信吗?
我能表达自己不敢承认的忏悔吗?
……
时间会流逝,玫瑰会枯萎吗?
我开始做梦,
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
我看到了你,站在我身旁……
……
一直以来,我有重文字、轻影像的倾向,顽固地以为,很多东西只有文字可以传达,再绚烂的影像也敌不过平常到无以复加的文字。但李沧东这回告诉我,有些影像所呈现出来的张力,再华丽的文字也是难以抵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