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枯萎的脚步

(2010-09-25 00:04:25)
标签:

诗意的城市

漫步

咫尺天堑

幅员辽阔

失足

分类: 城市日记

秋天到了,太阳晒在身上不辣了,我喜欢在街头走来走去,边走边胡思乱想,或者张望行人和街道两边的橱窗——这是头脑自由的时间,是大饱眼福的时间,也是养脚的时间。

打电话给一个熟人,说“我就在街对面,来看你吧”,他的第一反应是:啊?你怎么来?我猛然想起,我的所在跟他的所在,原本只有一街之隔,但是现在被隔离带和绿化带阻隔,附近既无天桥又无路口,真不知如何跨越这几十米的“天堑”?最后是他准备开车到这里拉我去他那儿,但车一出门,忽然想起这条路还是单向行驶的车道,得绕上几个街区十公里路才行!

一位香港朋友打算来上海看网球大师赛,请我推荐球场附近的住宿,他只有一个条件:从住处可以每天步行去球场。我生生被这个条件难倒。旗忠网球中心的周围,是地广人稀的高尔夫球场,还有幅员辽阔的工厂区。记得赛事安排记者住的酒店,每天去赛场的大巴车都要开将近一小时。规划者大概从来没想到,会有人要异想天开地“步行去球场”?最后还是这个朋友自己解决了问题,说可以住在球场附近农民出租的房子里。

一个大学同学,在与纽约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居住工作,在那里每个人不得不有一辆车。每天在高速公路上开40分钟的车上班,又开40分钟的车下班,如果晚上要出去,又要开车经过黑乎乎的公路抵达另一处灯火。他回国后,整天在老城区走来走去,很享受的样子。我说,带你去城东的新加坡工业园区看看吧?他连连摇头,不去不去!他去了北京开会,回来后对我说:“太大了,套了五六个大“环圈”,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是的,我也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喜欢北京。因为每次去北京,都发现北京已经变成一座需要开车才能行动的城市,使我很不开心。约了一个晚上的饭局,怕在路上遭遇堵车,需要下午3点钟就出发;北京的朋友说,他们人均每日乘车3小时,那是一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一个家伙仰天长叹道:“天天3小时!tnnd,用来练书法我早成了大师,下围棋没准晋级八段了……”最有效的生命,都虚掷在了堵、挤、搡、骂和噪音污染的路上。

“小,即美好”,这是3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一本书的书名,我越来越认同这句话。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逼得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换之以轮胎和轨道。“人生脚步”一词,丧失了它的象征意义,因为人生不再用脚步来记录,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是“行人”,而是“乘客”。

随着这种沉闷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生活而来的,还有其他种种“大城市化”的标志性特色:超大的购物中心( Shopping mall)、巨型的多层停车场、高速公路边上的快餐店,最后是一半以上人口超重,这些,是值得让我们争着炫耀赶超的东西吗?

我一直以为,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人就会有“失足”感;而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

所以我喜欢可以随处逛街的城市,喜欢有五光十色街头小吃的城市;当我外出的时候,我希望可以选择乘坐火车,而不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我也像那位香港朋友一样,希望能够走到网球场去看球赛,一路上跟人谈论着喜爱的球星;但我也无奈地承认:眼下,我腿脚的使用率已经大大低于了身体的其他部位,每次踏上健身中心的跑步机,我都会叹息一声:可怜的脚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