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国家队”概念显奇效

(2015-10-05 06:13:52)
标签:

体育

郎平

中国女排

国家队

女排

分类: 茶余饭后

http://s7/mw690/001It4aNgy6VXjHQfhY86&690

女排世界杯,中国队是在临阵换将阵容不整的情况下夺冠的,因惠若棋病退,事出突然,排管中心并没有给女排下达成绩的指标,在大家不看好的情况下重返巅峰,“大国家队”概念显奇效,郎平功不可没。

   什么是大国家队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增加国家队的球员人数,以往国家队最多七八个人组郎平提出大名单有30多人,每次参加集训的也有20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二是将国家队分成一队和二队分别参加各类国际大赛,一方面颠覆了中国女排长时间高强度训练的传统,减少了伤病;另一方面也为国家队打造板凳深度。比如亚运会、瑞士女排精英赛和大奖赛总决赛等,郎平派二队出战。二队球员通过这些大赛积累了经验,关键时候方能不辱使命,立下大功;三是组成复合型管理团队2015年教练组人员除主教练郎平领队赖亚文外,还有六名男教练(教练安家杰,助理教练包壮李童于飞吴晓雷数据分析员袁灵犀)分管主攻、副攻、接应、发球一传,训练时一般分成三个组,分别在三个场地进行。郎平一天重点抓一个组最后是六打六合练,拦网教练负责盯拦网,郎平负责统管全局和整个打法。队里还有三名医生,包括随队医王凯卫雍绩来自美国康复师等,组成了仅次于日本最庞大的管理团队。

组建大国家队有什么好处呢?郎平说:“面对国际大赛,如果就那么几名主力一直在打,会被对手研究透彻。何况我们的队员也没有那种绝对实力,主力队员也一样,根本没到那个游刃有余的层面

然而,“大国家队”的概念说说容易,实现颇难。对球类项目而言不仅是观念创新,而且是体制机制变革举国体制,尤其是大家所瞩目的这支冠军队伍中,作为国家队主教练真正能够享有的实权并不多。郎平的历届前任,小到组队,训练,热身赛,人才培养,大到教练班子的组建,人员定夺,比赛安排,总是可以感受到一支无形之手的限制甚至掣肘。一旦女排输了球,一切责任又都压在主教练身上,要求主教练下课的声音四起,导致主教练辞职。郎平在接手女排时,向管理中心提出了众多要求包括舍弃一些不关痛痒的国际赛事对比赛成绩宽容树立“大国家队概念等等,得到了中心领导的同意。在郎平上任四个月后的亚锦赛上,中国女排遭遇重挫,创下了亚锦赛名次的最差记录,但当时的排管中心依然力挺郎平今年世界杯年,张蓉芳接替原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当上了中心党委书记,并率团出征世界杯。郎平和张蓉芳再次合作配合默契。张蓉芳表示,自己已经十多年不介入女排,为球队做好保障工作是自己的本质事情。当然,她还承担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困境中的队伍减压。从一味施压的“婆婆”,转变成服务到底新型业务管理体系。这是女排成功的重要保证。

实现大国家队的概念,还必须有创新的理念,归纳如下:

一是“超级替补”的理念:大国家队是国际上很多强队的作法,比如郎平曾经执教的美国国家队,大名单里有40人左右,相当于一个国家队训练营长期以来,这种符合国际排球发展潮流的作法,却远离中国女排中国女排从“五连冠”到“黄金一代”,在一个奥运周期内,主力阵容几乎一成不变。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人们相信,亚洲队员的身体素质不如欧美强队,只有长时间的训练配合,形成高度的粘合默契才能以快制高,战胜欧美强队。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是六七个主力队员天下,认为“熟能生巧老队员也要不停锻炼提高。再一个原因,源自于中国球迷对冠军金牌的巨大渴望,只要有一个国际比赛不拿冠军或成绩较差,国内指责之声立刻铺天盖地。因此,主力队员不仅三大赛要参加,其他国际比赛,也都要参加,而且都要拿金牌。结果是替补队员上场机会少之又少,主力替补差距越来越大。一旦有一个位置上的一个主力队员发挥不好,或是生病、受伤,整个球队的水平就要下降一大块。而随着蕊蕊冯坤周苏红刘亚男杨昊等“黄金一代”的逐渐淡出,中国队青黄不接,很快就跌入低谷。十多年来屡换教练,却于事无补,主教练更成了烫手的山芋,甚至无人敢接。

而郎平则明确告诉队员:以后只有首发非首发队员,谁有潜力谁上,谁的状态好就让谁打这是对过去主力替补传统理念的一大冲击。但要让全队人人能打,个个管用,除了加强集训外,还得让二队球员有上场打国际比赛的机会。今年的国际女排大奖赛,郎平让一队分站赛,让二队总决赛。由于雪藏七名首发队员,本来有可能拿到的金牌拿不到了。许多球迷不解,指责的声音不断,郎平却不为所动。结果是中国女排的替补阵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大,在四名主力伤退的情况下,二队的张常宁丁霞、颜妮刘晏含林莉都为女排世界杯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强调人人能打,并不是否定核心的作用,更非忽视对核心球员的培养。在关键场次和关键球上,核心球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核心是自然形成的,是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凭实力打出来的。中国女排现在的核心就是朱婷,能一球定乾坤的常常是她,评她为最有价值球员是实至名归。

二是不拘一格选人材。组建大国家队最大的困难是排球人才的短缺。有人说中国有13亿人,选十几个女排队员有什么困难的呢?其实这纯属外行话,是缺乏基本常识的说法。印度人口比中国少不了多少,但竞技体育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男足有时候连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小国球队都打不赢;中国曾经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可那时自行车项目的竞技水平却不高。所以不能只看人口总数,更要看项目的普及程度实际参加人数。目前,国内正式注册的女排职业球员不到300人,远不及日本、美国,甚至不如泰国。如何在后备人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让排球天才不断涌现呢?这就要不拘一格选人材。郎平选材的眼光相当独道。2013年,她将还在国青队朱婷“破格”提拔进入一队,经过两年的磨炼,朱婷已经成长为世界一流的主攻。2014年,郎平又将年仅17的小将袁心玥招入国家队,甚至跳过了国青队的经历。身高将近两米的袁心玥在世锦赛上一鸣惊人,凭借着令人惊艳的表现,她获得了当年体坛风云人物的最佳新人奖在本届世界杯上,虽然袁心玥发挥不够稳定,被郎平戏称为“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但在关键场次,如对俄罗斯的生死大战,第四局她临危受命,一上场就连拿七分,帮助中国队反败为胜;郎平还将前沙排国手,未满20岁的张常宁招入队中,让她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这样的大赛,还被郎平从主攻换到接应,又从接应换回主攻,展示了的全面能力。惠若琪的缺阵反倒成全了她,让她成为中国队中最稳定第二得分手

新人的迅速成熟,大大增加了中国女排的板凳厚度,而郎平“没有主力阵容,谁状态好谁上”的理念,也让中国女排的队内良性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找到理想的自由人,郎平甚至一下招入了6名自由人入队考察,最终小将林莉脱颖而出。这样张常宁、林莉、丁霞、刘晏含等新人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而在伦敦奥运会之后,人们还在为中国女排后继无人而感到担忧。郎平给中国女排带来的改变可谓巨大。

三是改进战术体系,创造立体高速的打法。中国女排历来以“高”制亚洲队的“快”,又以“快”制欧美强队的“高”。靠“小快灵”赢得“五连冠”,靠“快变”战术独步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技术全面、灵活多变,自然也成了中国女排固有的标签。
  但是随着2004年奥运会后“黄金一代”的逐渐淡出,没有了刘亚男式的能接一传、能防守的副攻,缺少了杨昊这类能接一传的主攻,不见了周苏红这样的全能接应,中国女排很难再坚持原来的打法。在这样的情况下,郎平坚持走“高大化”的道路有些无奈,但这又是世界排坛发展的趋势。
  目前,中国女排首发阵容平均身高已超1.90米,在世界排坛数一数二。怎样既不丢掉小、快、灵的看家本领,又发挥好身高的优势呢?这就必须将高和快结合起来,创造符合中国队实际情况的打法——立体高速的打法。郎平在执教恒大女排的五年中不断引入欧美外援主攻和强力接应,让联赛各队看到了立体进攻的效果和打法,如今中国女排已经不再把后攻作为偶然的偷袭,而是把后攻作为战术体系的有机组合。由两主攻一接应组成的立体三角攻防体系也已经初步建立,隐蔽性和速度不如美国巴西等队,但中国队的进步有目共睹,不仅进攻的速度加快了,与网上实力较强的俄罗斯等队的角逐中也不落下风

目前国家女排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世界级强力接应后二速度,就会遭遇对方有效拦网,所以后二的战术性速度必须提高。再就是中国队没有后四进攻,副攻手是不打后排进攻的。如果副攻也能打后攻的话,那么在副攻发球轮次,中国女排就可以出现理论上的五点进攻轮次。只要“立体三角”的速度起来了,加上后四以及副攻的后攻,对一传到位率的依赖就会越来越低,二传分配球的选择也会更多,防守反击的下球效率就能大大提高。那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就是中国女排未来发展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