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和“骂杀”
(2009-03-31 09:05:20)
标签:
奥运运动员田径鸟巢刘翔中国杂谈 |
曾几何时,刘翔是多少中国人心中的偶像。雅典奥运会的夺冠和打破110米栏的世界记录,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随之而来的是刘翔的身价大幅提升,从雅典到北京的4年里,刘翔背上了14个世界知名品牌的LOGO,至少创造了几十亿的财富价值,带动了至少几十万的就业岗位。可是去年8月18日,在北京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上,因为刘翔买下了1亿元保险的腿出了问题,在鸟巢10万双眼睛的注视下放弃了比赛。这一走不打紧,14个品牌的商家损失超过40亿元,而刘翔自己有1亿元的损失。鸟巢因为刘翔,一张800元的决赛门票疯涨到3万元,而刘翔的离开,使门票财富缩水近30亿。看到报上登载的这些数据,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国人对刘翔“捧”到了何等程度啊!
可是刘翔还是因伤退赛了,于是有人又从“捧”转为“骂”。有的说:刘翔的伤是装出来的,因为他怕比不过古巴的新秀罗伯斯,在自己的家门口丢脸;也有的说:刘翔该走完这110米,甚至说宁可跌倒在跑道上,也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弃赛;还有人说:刘翔退赛是拍广告拍得太多了,咎由自取。更有一种“预谋”说,——你明明早知有伤,为什么还要来鸟巢?甚至说刘翔的表情痛苦,就是一出拙劣的表演。反正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就是不能原谅刘翔的退赛。
运动员因伤退赛在外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一到了中国就变成这样呢?
国家培养一个优秀运动员不易,培养一个优秀的田径运动员更难。竞技体育是向体力的极限挑战,伤病是很难避免的事,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呢?
“捧杀”和“骂杀”看似两个极端,对运动员来说忽多忽少都是一种伤害。前者以“爱”的名义出现,却给运动员加上了难以承担的压力。试想,要一个人单独挑起中国奥运军团田径夺金的重任,背负起13亿中国人的热望,而且是非夺不可,即使拿了亚军,在别人眼里也是失败。这是多么大的压力啊!不仅如此,还得加上许多商家的数十亿的商业利益,如此重的担子要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挑得起来呢?更何况刘翔的一举一动都有众多媒体和“粉丝”的关注,使他和他的教练不得不将自己封闭起来,否则连正常的训练都无法保证,这样的“爱”,是在帮他,还是在害他呢?
后者则是由“爱”生“恨”,也许是“恨铁不成钢”,出于好意吧?但很难排除有别样的意思在。一个公众人物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无可厚非。但毫无根据的指责和非难却是应该避免的。优秀运动员也是人,也容易被“捧杀”和“骂杀”的。
还记得上海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吗?他曾三次打破世界记录,也曾经是中国田径腾飞的希望。可是在第23届奥运会上,因为压力过大,他最终以2米31的成绩获得季军,虽然实现了中国田径在奥运会上的突破,但在有些人的眼里,只有夺冠才是英雄,否则就是“狗熊”,不仅受到冷遇,还受到无理谩骂。朱建华至今还保持着男子跳高的亚洲记录,也就是说迄今为止,亚洲没有一个运动员能达到朱建华当年的水平。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为什么放在运动员身上就不是这样了呢?更何况朱建华还拿了奥运会的季军,根本不是失败者。
作为运动员,刘翔的黄金年龄还没有过,还有重振雄风的机会。难道我们想让男子跳高发生过的事情在男子110米栏上重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