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苔记得!

(2019-06-29 13:38:14)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这篇散文参加《野草》国庆征文获奖,近日野草杂志寄来千元奖金,很开心!

 

                     

                                李香云

四九年春天,历史的严冬即将过去,万物已昭示出阳春的气息。萧肃的白山小城等待着建国那一声隆隆的礼炮便将跃马驰骋进一个新的世界。其时的白山还仅仅是一个小镇,镇内仅有一条土路,狭窄弯曲,房屋多为土坯茅草房,仅有少量砖瓦房和矿务局一座办公楼,更多的地方是树林和荒滩野地,显得十分荒凉。

就在建国的隆隆礼炮声中,大姨穿着红缎大襟嫁衣从遥远的宽甸嫁到白山小城做了新娘。新房是一座新盖的两间小草房。此后,她便在那里度过了差不多与共和国年龄相近的岁月。

大姨居住的那片住宅位于火车站对面。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小城西区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不断兴建。随着工业的兴起,工人就近在那里开地建房,渐成规模,形成崭新的小区。但房子都很小,基本是小两间。巷子也比较狭窄。然而,同残破落后的旧中国比,这样的环境,已经是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了。那些冒着浓浓煤烟的工人住宅区不仅成为城里人的骄傲,也成为我和大多数农村人的梦想。记得我在在六七岁的时候曾去过一次大姨家,当时特别喜欢大姨做饭时那种煤烟的味道,在我的感觉里城市就是那种味道。几十年过去了,在高楼之中,燃气电力能源已经代替了燃煤,我们很难再闻到那种气味了。偶然在偏僻的城市角落闻到那种味道,竟然倍感亲切。我还记得那次大姨为了招待我和姐姐特意做的一顿饭:黄瓜拌木耳,炒土豆丝和打油饼。那在我心中也成为了一顿永远难以忘记的盛宴。因为除了土豆丝,剩下的那两样在农村我都没有吃过。那时弄到一点白面是很难的,而木耳是什么东西,我一点都不知道,那黑乎乎的东西着实把我吓着了。我竟然觉得那是一种恐怖的动物,整个的一顿饭都慭慭然莫相知地望着那盘木耳不敢动一筷子

后来我上师范,毕业留在小城。那时,大姨夫已经过世、大姨又没有儿女,所以我就住在了我曾无限向往的那座小草屋里。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己挣工资养活自己了,我才知道我所羡慕的城市生活同样是艰苦的。大姨没有工作,靠大姨夫单位的补贴生活,我的工资仅仅45元。我们的生活永远需要精打细算。我记得大姨出去买菜永远是在黄昏时候去买那些已经不新鲜的发黄的菜,因为便宜。饭桌上长年的饭菜就是大葱大酱、萝卜咸菜,黄面大饼子,偶尔有两和面的大饼子就已经是改善生活了。大姨虽然是地主家千金大小姐,但特别能吃苦。记得有一次夏天,家里有点不舍得吃的大米生了虫子。大姨没有舍得扔,但那些白色的小虫也没有法子弄出去,大姨只好就那么煮上了粥。当粥盛进盆里时,我发现那粥的上面漂了一层小白虫。我没有办法不吃那样的饭,因为我不想让大姨为难,也因为我吃了饭才能有力气出去工作。我象征性地盛了一小碗底饭闭上眼睛吞下去,却差点就又呕吐出来,便放下饭碗去上班了。我理解大姨,她是一位特别干净的老人,但生活所迫,她不得不那样。就像人们在被困于绝境时吞下令人恶心的老鼠维持生命一样。困难的生活里我们没有办法讲究营养、卫生的概念,我们必须那么做。

 最烦恼的莫过于夏季的雨天,大姨的房屋紧靠江边、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因为年久失修,下小雨的时候,屋里滴滴答答。下大雨的时候屋里哗哗啦啦啦。只要一下雨我们就得赶紧把饭盆洗衣盆甚至塑料布都拿出来紧张地看着,屋里就听见我们娘俩搬弄盆盆罐罐的紧张忙碌的声音。更可怕的是江水暴涨的时候,江里的水就会从江堤渗过来进到大姨的院子乃至小草屋里。我们就要一边应付棚顶,一边应付脚下,一边紧张地关注外面的水位,这样常常是整宿不能睡眠。雨过天晴,屋子里发出湿漉漉的霉味,鞋子飘到了外面,被子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黄色水痕,外面院子里淤积了一些淤泥。小草屋房顶已经腐朽的茅草上,青苔的颜色却格外地新鲜起来。那些青苔饱吸一夜的雨水,显得生机勃勃。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这小草屋是令人心酸的。但如果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看,这青苔却使小草屋有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艺术的美感。少年不识愁滋味!当大姨大哭着诅咒大雨,诅咒小草屋、诅咒生活、诅咒命运、甚至诅咒已经长眠于地下的大姨夫弃她而去的时候,我常常站在院子里怀着审美的情趣去看那些雨后湿漉漉充满了生机的青苔,有时甚至用手去抚摸那屋檐上滑腻的青苔,好像在抚摸一段古老的岁月。那个时候我不能完全理解大姨心中满满的失意和痛苦,因为我还懵懂地不知生活。

当我从不着边际的艺术历史氛围中回过神的时候,有时也心事渺茫地翘首眺望市中心那一片新建的高楼。那时的所谓高楼也不过六七层高而已,一片其实也就几座。但同小城铺天盖地的小平房相比,他们的确是很高的。当时国家刚刚改革开放,那几座楼好像一张扬起的风帆,而小城就像一座刚刚起锚的大船,昂扬进发的姿态全从那高高扬起的风帆上体现出来。

      “安得广厦千万间,其中能有我一间!”夜晚,我对着江湾远处那灯火闪亮的楼房经常会涌起这样的念头。好像当时的深圳是中国人向往的热土一样,崛起于江湾腹地的那群高楼也成为小城人的向往。因为它们是一种新生活的象征,一种梦想的范式!后来我从小学老师变成中专老师变成大学老师。后来我成家立业,工资一涨再涨,真的就住进了我想往的高楼。而且高楼的范围在逐渐地吞噬那些棚户区,渐渐接近大姨的小草屋。每当站在高楼上回首眺望我十几年前住过的小草屋的那片地方,心里不禁感慨时光的易逝和世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在方位上我只是换了两个点,但生活的内容却是翻天覆地的。如今,我所居住的普通楼房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大部分都可努力到的目标,市中心拔地而起耸入云端的高层电梯楼也不再多么让人向往,人们竟然嫌那过于嘈杂缺少宁静。而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别墅已经成为一部分有车族悄然的归宿,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新的时尚。

我时常回去看大姨。 虽然那里是小城最落后的地方,可它还是在一点点地演变着,不可抗拒地感染着时代的气息。小平房中渐渐地拱出门面端正讲究的大瓦房,后来又有二层小楼崛起于平房中。大姨的小草屋也在亲属的帮助下加固改造成瓦房。而不变的是瓦片下已经腐烂的茅草上那些青苔,依然苍绿清新。他们顽强地生长着,从瓦片下钻出来,甚至顽强地爬上屋瓦,在那上面繁衍。仿佛过去岁月留下的遗痕和一段历史的见证。是的,我还记得,再过多少年,那些年轻的一代会记得,会了解中国这一段巨变的岁月吗?道路在加宽、汽车拥塞在任何繁华的地方;楼房在增高、城市在延伸,财富和梦想引领着现实世界继续向无限可能发展。往昔生活的影子被时代的车轮碾压,躲闪到极其边缘的地带,终究会有一天消逝于无形,更别提记住那样具体感性的生活。现在的很多孩子都已经不知道毛泽东是谁,邓小平是干什么的了 。只有青苔,只用青苔会记得,记得那个永远穿着大襟衣服即使炎热的夏天也不会打开脖领上的一个扣袢的老人,记得那个扎着毛茸茸小辫傻乎乎有点土气的小姑娘,记得那座被它的绿所覆盖的小屋,还有那个小屋里的那个时代的生活!

      四九年的红衣新娘已成苍苍白发。大姨一点一点地看着她的小草屋换成了红瓦顶,看着高楼大厦如野草一般地呈燎原之势蔓延,如同海水一样地渐至不断地包围缩减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那一片小草屋的孤岛。她经常是即期盼又失落感伤地说:“哎,全都变了!我刚嫁过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哪哪以前是树林,哪哪以前是乱坟岗…”于是在她的讲述里我见证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又同她一起见证了我所亲眼经历过的沧桑巨变,转眼我也是四十不惑的人了。而这样的变化在我看来既是让人目不暇接的,又是让人欣喜万分的。因为我向往的甚至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描述或者也向往的生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间眨眼就全都变成了现实。

五年前,城市规划委员会开始筹划要将西站棚户区这座“城市孤岛”改建成价格低廉的解困楼群,帮助那里的百姓住上暖气楼。而遗憾的是在它改建之前,大姨却先行告别了长满青苔的小屋。

       大姨离世后不久,孤岛就彻底地“沦陷”了。那也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在人们的欢天喜地中,在一阵热烈的爆竹声中,铲车轰轰隆隆地地驶进小区,以摧枯拉朽之势,只几天就将一片建国始就有的平方建筑夷为平地,脚手架紧随着就在空中高高地扬起。只过了几个月,已经耸立起巍巍高楼。而仅仅过去三年,那里已经是高楼林立,小区井然。花园绿地、休闲广场、娱乐体育锻炼设施一应俱全了。过去拎着小板凳孤独地坐在黄昏里讲述邻里长短的孤寡老头人都进了养老院,怡然安详地地度过晚年。居家的老人早晨晚上穿红戴绿地出去扭大秧歌,打太极拳或参加免费的保健活动。回到家里就变着花样地琢磨吃饭,千方百计地讲究荤素搭配、营养搭配。生活的方式随着新小区的建成而悄悄地变化着。当我从新回到那片土地,那一段历史、那一段岁月已经无法从现实中找到实际的标本。若想追寻回忆,恐怕只有到文字和照片里去搜索翻检。

 铲车开进来的那一天,我跑到我和大姨曾经共同生活过多年的那座小屋里待了许久。屋子里已经空空荡荡,可墙壁、土炕、灶台、、空气里好像依然可寻大姨的影子,大姨的音容笑貌。出来凝望那屋顶上依然苍翠甚至更加茂盛的青苔,好像过去一段的历史都从这即将倒塌的房屋中逃跑出来隐匿到了青苔里面。不然它们何以显得是那么厚重而沧桑?我特意踮脚翘首以鼻息相嗅,青苔依然是浓浓的青葱而湿腻的气息。有一些青苔已经顺着屋檐的雨水的痕迹迁徙到到墙基的石头、到湿滑的地面、然后趟过过道向小草屋旁一株大树上繁衍。好像也知道这一段历史的即将结束,它们正努力地、要把过去的岁月以自己的方式在新的生活里悄悄地保存延续下来。

       我感动起来,不管生活如何巨变,变得面目全非。不管人们如何善于忘记,但是,苍苔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们曾经走过的那些艰难沧桑的岁月!当我们在华丽的瓷砖上陶醉地舞起新生活的探戈,当我们幸福地沐浴着新生活明媚的阳光,当我们因幸福的微笑而肌肉过于疲劳的时候,让我们也在稍稍的瞬间收敛起笑容,凝重地回眸,向那些依然坚韧地存在于某个角落里的青苔凝望!因为青苔里有我们不该忘记的记忆!而忘记了,我们可能就不知道感恩时代,感恩生活!我们可能就会迷失,就会背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