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视野|中西方经济思想体系对比

(2023-10-19 10:08:59)

【导引】“按照博弈论来讲,西方经济学追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纳什均衡为目标,这是国际象棋的思路,而中国经济学思想类似于围棋思路,即铺开格局形成无限变化点位,且走且战斗,在运动中不断谋求增加自己的实力……”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

中西方经济思想体系对比

——邹天石

纵观东西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虽然本质上非常相似,但与之对应的思想意识发展脉络却非常不同。

西方经济学的“以小搏大”

追索其背后源头,西方经济学不得不从犹太人的经济思想谈起,而东方经济学不得不从管仲和商鞅谈起。用一句话概括起来,犹太人的经济思想就是“以小搏大”,看重的是价值递增规律,而中国经济思想就是“以大搏小”,看重的是价值递减规律,这里简单用几个例子来说明。

先谈西方经济思想,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大卫李嘉图,无论是凯恩斯还是哈耶克,古典经济学或者现代经济学,都是以有限资源最佳配置收益为核心目标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投资回报率问题。投资绝非只是经济概念,它更是一种权力概念,代表着西方国家作为权力主体所代表的权力存在本身,如果忽略了这个东西,经济学就变成了虚无主义神学。

犹太人创造了世界最大的价值载体——上帝,这种大至无形的空间时间本质存在赋予了人类自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经济学上就是“无限循环”的意识。经济学追求的就是在这种无限循环规律中抓住最适当的对象和机遇,按照对于自己最有利的条件形成控制与扩张能力,最常见的思路就是债权扩张和利润递进典范。

所有金融工具都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运作。我在《偶像的哲学》一书中论述了西方神学与西方哲学的对抗与融合过程,揭示出西方社会发展中长期被忽略的特殊发展轨迹。

中国经济学对实体经济的偏爱

中国经济学思想起源于管仲的重农思想,融入了商鞅的社会组织规模化经营理念,看重从现实出发解决具体现实问题,按照当时的社会现实看就是如何进行资源整合解决人口过剩和耕地不足的问题。这种出发点决定了中国经济学对于实体经济的偏爱,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后续实践经验教训。

我们至今没有完全回答两个问题:“为何中国体制不断产生大量贪腐案子?” “为何只有大统一体制才能救中国?” 从中国经济学思想体系可以提供这两个答案。

在我的《债权侵略》一书中讲述了一个例子:胡雪岩十四岁时听说老板想开垦一座山种茶,苦于没有钱雇佣足够人手,便告诉老板把若干铜钱埋在山上,散布有人在山上藏钱的消息,果然无数人上山不断刨坑找钱,产生了垦荒效果。

中国经济思想中具有借力打力的观念,即先画出一个巨大的饼子,黑猫白猫一起上,然后逐步淘汰贪官污吏实现精兵简政效果,以此强化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效益。从画饼到分饼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价值递减和权力递增过程,对于人和物质都是如此,从而实现了经济实力转化成政权实力的目标。

按照博弈论来讲,西方经济学追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纳什均衡为目标,这是国际象棋的思路,而中国经济学思想类似于围棋思路,即铺开格局形成无限变化点位,且走且战斗,在运动中不断谋求增加自己的实力,淘汰掉不利因素,不追求最大绝对值收益,但求最佳时间与空间优势组合状态。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上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天石先生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其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