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美国应如何克服战略焦虑?
(2022-08-23 11:33:28)【导引】“美国人应当通过学习中国真实历史调整对中国的心态,如果连孔子学院都无法容忍,何谈消除战略焦虑症?”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以下为天石先生谈美国如何克服战略焦虑。
美国应如何克服战略焦虑?
——邹天石
最近有两个美国智库进行了台海冲突沙盘推演,一个得出了美国惨胜的结论,另一个得出了美国惨败的结论。笔者认为这种推演不但不合时宜,而且不符合中美关系历史逻辑,这里要从美国利益角度简单分析一下。
角色、模式错乱造成难改焦虑
当年孙中山的美国友人李何博写了一部《没有边防的美国》,他认为美国太平洋没有离岛,也没有从海上入侵威胁,因此美国必须把海防前线划到日本和菲律宾,以此确保美国西部沿海不受威胁。如今这个海岸线的确非常安全,反而是南部边境面临偷渡潮挑战。
但是,美国人依然无法摆脱对欧亚大陆潜在威胁的焦虑,对华关系政策历史变迁也反映出了这个主要问题。首先,美国人习惯上把日本战争角色套用在中国头上,这造成了美国过去八十多年的战略角色错配。
日本是海岛国家,缺少战略纵深,依赖短期战术效果取胜,这点在二战中暴露无疑,而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型国家,数千年中都在为江河泛滥和北方民族入侵烦恼,生存下去便成了中国的战略目标,至今没有真正改变。
美国急匆匆地投入到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后来又投入了阿富汗战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对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焦虑不安,屡战屡败,最终变成了一个心病,自己吓唬自己。这种心病不断被炒作成“谁丢了中国”的话题,如今变成了“谁将丢掉台湾”。
其次,美国人也一直把苏联的战争角色套用在中国头上,用西方意识形态框架理解中国意识形态,这种情况造成了严重错判。俄罗斯帝国一直缺少地缘政治安全感,这点和美国很相似,不断领土扩大的结果就是经济发展低效,官僚主义泛滥,集权体制导致意识形态僵化,最终自我瓦解。
打破平衡对美有害无益
中国是个典型的农耕民族国家,埋头种地,大不了搞点房地产开发,无论从客观环境约束和主观愿望上都没有对外扩张意图,孙子兵法讲以战止战,而不是克莱塞维奇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从中国对台湾地区的战略方针就可以清晰看到,当年在有能力拿下金门马祖时却依然留给了台湾当局。
这么多年过去了,台海还是没有爆发战争,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西方人习惯按照输赢论证问题,而中国人习惯以后果证实问题,台湾当局这么多年起伏跌宕却依然无法废除民国宪法,宣布台湾建国依然只限于政客炒作,美国人应当明白其中道理。
如果美国甘冒风险打破这种微妙平衡会有好处吗?显然没有。美国必须考虑几个主要台海战争后果:
首先,和中国打仗成本太高,从俄乌战局看就明白这个道理,即使大陆无法登陆台湾岛也会造成台湾经济尽毁,台积电等科技产业经不起战争打击,即使美军支援台湾当局也只会产生战争破坏螺旋加剧,这会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如果韩国和日本也被拖入战争,对美国的伤害是灾难性的。
其次,中国的GDP按照购买力计算已经超越美国,中美经济深度融合,美国不可能打服中国,反而把中国龙激发起来了,即使台海战斗中国失利也无法让美国赢得战争胜利,原本互利的经济关系变成了相克的战争关系,美国无法通过和平方式结束战争才是最危险的,最好就是别开这个头。
中国人的卧薪尝胆
台湾在中国发展战略中一直扮演“苦胆”的角色,中国人认为卧薪尝胆就是指这个苦胆,没有台湾问题的存在中国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台湾也是一个中美俄三角关系的支点,中国一直灵活运用这个抓手调整和美国及俄罗斯的关系,有效确保了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基本盘稳定,即使俄乌冲突也未改变这点,美国没有理由去刻意改变这点。
美国人应当通过学习中国真实历史调整对中国的心态,如果连孔子学院都无法容忍,何谈消除战略焦虑症?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相关创作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