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研究|战争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改变

【导引】“如果没有这场俄乌战争,中国或许依然沉浸在依赖GDP击败美国的幻想之中,依然全心全意地赚外汇、买美国债劵,依然诚惶诚恐的附和美国的自由民主高论,依然放纵富人把大量财富转移到国外。”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天石先生谈战争对我们思维方式的改变。
战争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邹天石
战争是人类独特的行为方式,但人类却从来未能从思维层面上解释战争,这种行为方式依然如故。
运用逆向工程拆解俄乌之战
人类思考自身发展时,总是从理性角度展开的,把历史时间轴搭配上所谓的事件发生频率,然后按照主观意愿套入因果关系,推导出一系列自我立场满足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看似非常理性,其实只是一种理想表述,融合了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套路,却失去了对于现实世界的预估和管控能力。
中国人都明白什么是逆向工程,那就是按照自己切身需要把一个产品分解之后重新装配起来,然后才能弄清楚其运行原理,加以大规模生产,甚至经过某种改良提高了技术水平和效益。
如果没有这场俄乌战争,中国或许依然沉浸在依赖GDP击败美国的幻想之中,依然全心全意地赚外汇、买美国债劵,依然诚惶诚恐的附和美国的自由民主高论,依然放纵富人把大量财富转移到国外。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必须承认,我们的教育已经按照西方洗脑术延续了三十多年,在和平环境中变成了没有自我主体意识的躯壳,这只躯壳安装了一套虚构的因果关系程序,已经落入无法自拔的思维陷阱之中。
这种思维陷阱竟然是那么甜蜜而自然而然的,国家富裕了说成是榜上美国大款,人民富裕了被说成是自由市场主导地位,科技发展了被说成是西方开恩放水,这个逻辑链条上有无数中国人添砖加瓦,跪拜屈膝,忽然间被战争惊醒实在非常意外。这种意外当然会变成一种收获,其中包括了对于战争的逆向思考。
如果美国制裁的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会怎样?既然这种制裁已经发生就无法回避,我们就应当拆解这场战争,看看它内部的变化规律,找出相应对策:
我们可以建立几个大项指标,包括地缘政治、武器军备、后勤保障、经济发展、教育发展、舆论模式、科技发展等等,形成一套针对西方攻势的作战方式方法,见招拆招,反客为主,争取主动,改变自己的弱势心态和被动局面。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相关创作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