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恨族党的来源:一个不尊重男性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标签:
恨族党的来源不尊重男性没有未来 |
【导引】“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强调母爱伟大,父爱变成了配角。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没有父权尊严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尊重男性的民族更是没有前途的。”天石说。
女恨族党的来源
——邹天石
近年国际舆论场出现了一波来势汹汹的女权运动,其中一支就是“中国女性恨族党”运动。
“女权运动”与“女性恨族党”的由来
这个运动起源于美国,一些东亚国家女性出于各种利益不断刻意贬低东方人男性,把自己塑造成白人男性的崇拜者,从性文化入手到诋毁国家民族主权,应有尽有,备受美国主流社会关注。
无独有偶,这波恨族党风气传入中国,出现了一连串的女性恨族党事件,方方、梁艳霞、蔡霞、宋庚一等等奇葩、荒谬言行,都引发了不少社会关注。
这股歪风为何刮到中国?主要原因就是传统文化教育衰落,失去了最基本的女性教育传统,无底线地批判男尊女卑观念,加上大量以美化白人男性为核心的文化传入,让东方男性变成了缺少尊严的人群。
一个民族是由自己的男性为代表的,男人弱则民族弱,这个道理人类已经明白了几千年,可惜如今很少人会真正坚守。
一个不尊重男性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就是从父系社会淘汰母系社会开始的,父系血缘关系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石,由此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分工角色。只是到了最近三十年才发生重大改变,女性在现代生产关系中扮演了某些重要角色,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西方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女权运,但中国人对于所谓的“女权运动”基本上听之任之,甚至持鼓励态度。正是因为如此,白人种族主义看到了女权运动对于解构中国文明的作用,故意利用中国女性贬低中国男性,转而实现打击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自信,甚至对国家主权的自信和坚守。
西方国家依然存在不少女校和男校,这是他们维护男女有别原则的努力,也是保守主义和自由派斗争焦点之一,中国需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强调母爱伟大,父爱变成了配角。
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没有父权尊严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尊重男性的民族更是没有前途的。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主流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