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思想家会略显孤单,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标签:
真正的思想家会略显孤思想家不会孤独 |
【导引】一个久未见面的远亲曾调侃我:“像你那样,不会感到孤独吗?”当时,不假思索的回答:“有时会略显孤单,但不是孤独!”妻有一次问:“你在美国的那个朋友会不会很孤独?”我说:“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有时会略显孤单,但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关于老时的模样》之思想状态篇来了!
——孙雨果
【第一辑】关于老时的模样之生活状态篇
十年前,一位老者让我说说设想中老时“生活的模样”,我如此作答:
不会不管不顾,也不分时间和地点的去跳舞——惹年轻人厌烦,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够没老没少的了,期望他们养出来的孩子能尊老爱幼——谁也别做梦啦。
一定会与老伴早早的起,哪人少去哪——默默的走走、看看,再想想就行了。地球确实够拥挤的了,有中国人扎堆的地方不但喧哗一片,还垃圾遍地,对了,到俺老的那阵素质应该提高一大截了吧,如果不小心看到一片垃圾——一定和年轻人争着去捡!
【第二辑】关于老时的模样之工作状态篇
五年前,和一位走过而立的小同事展望了老时“事业一二三”:
首先,有几个事业料理着——不必很大,但足以忙碌到没有时间寂寞与惶恐,当然也要有时间旅游和放松;有几个人惦念着——不必过从亲密,但每每想到他们就为曾经的邂逅和相处感动满怀,甚至热泪盈眶。
对于曾经的恩怨,既因价值观的不同,也因上天的安排,该有的劫数,该遇的祸患——躲也躲不过!那也是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自己,也成熟了他人……
其次,有几部著作有条不紊的推出着——不为沽名也不钓誉,既为年轻人的奋然前行不吝掌声,也为中年人的成熟睿智心心相通,更与手脚依然不停的老骥伏枥们携手同行。
生命在于运动,年轻时为了生活——打拼奔波是必须的!稍有成绩时守护小成——兢兢业业也是必要的的!老的时候能干一点是一点——尽可能的不给社会添负担,这样的主线一以贯之。
最后,归结起来就是,坚决不做促狭、贪婪,尤其是向年轻人乱伸手,守护好“年轻时少伸手,老时不伸手”之晚节,甚至讹诈年轻人——那种令人无比厌烦的“老家伙”。
既然狗狗都知道尽量不讨人嫌,人不管年老,还是年少,应该比狗狗更高级,请原谅我对狗狗的不敬——虽然您与人类朝夕相伴,那么的忠诚……
【第三辑】关于老时的模样之思想状态篇
国庆前,和一位走过而立的积极向上年轻人专门探讨了“老师该有的思想状态”,今就跨进知天命后“老时思想的模样”,来三点白描:
一是,都说“二战之后,全球,包括中国已无像毛泽东、鲁迅这样有大义、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真正知识分子了……”,故很多人更需孜孜以求、不懈修为,与主流思想同行——力求思想不滑坡,活到老学到老——参道悟道是必须的。
二是,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管闲事”,然关乎民族大义之“闲事”绝不可漠然视之,对于杨柳青、潘任美之类贪婪败德的买办——必须和年轻人一起战斗!故笔要握紧,并时刻端正!像北京西城区南锣鼓巷那个退休老头一样,保持“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汉奸卖国贼斗其乐更无穷”之状态。
三是,“思想启蒙天天做,科普工作坚持做。不管为老还是为少,关怀与发展不矛盾,无论社会还是家庭,和谐互助是正道”从五年前在上海高端养老院调查、体验,到如今参与社区棋院策划、建设,无一不验证着:不怕没好事,最怕没好人,只要与保持纯净公益思想、情怀的伙伴同行,好事做不成——都难。
最后,一个久未见面的远亲曾调侃我:“像你那样,不会感到孤独吗?”当时,不假思索的回答:“有时会略显孤单,但不是孤独!”妻有一次问:“你在美国的那个朋友会不会很孤独?”我说:“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有时会略显孤单,但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关于】孙雨果,社会学者、专栏作家、人文记录者。迄今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各级媒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发表作品愈千篇。自大二与小伙伴单车6000里,完成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五省的社会调查后,坚定开启走遍中国、记录世界的不懈之旅。对于社会、财经、文化的思考、探索从未停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