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等交易、唯物主义、爱国主义,中国人的信仰西方人根本难以企及

(2021-10-26 23:09:14)
标签:

唯物主义

平等交易

爱国主义

【导引】“西方国家开始鼓吹分裂中国,调动汉奸们的分家情绪,挑拨民族关系,这反而更加激发了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西方根本无法企及的。”天石说!平等交易、唯物主义、爱国主义,中国人的信仰西方人根本难以企及

中国人的信仰为何西方人难以企及

——邹天石

美国政府的一些人近年出现两种心态:一是要和中国脱钩,二是要禁止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理工科。说到底,这种心态来自对中国人的恐惧。

一神论宗教与唯物主义之不容

 按理说,中国人不像其他一神论宗教的民族具有进攻性,在白人面前也是谦虚谨慎的,忍气吞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甚至被西方主流社会当成模范公民,为何被如此看待呢?其实,这背后有另一层矛盾,那就是宗教信仰博弈。

一般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多神论信仰,这种信仰看起来人畜无害,形式多于内涵,那么这是如何触动了美国人的灵魂深处呢?

我们知道,宗教背后的意义是建立“我是谁”的意义,人类和动物不同之处就在于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存在,并且主动支配周围环境和事物。西方人崇拜上帝,其实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尽善尽美的人格榜样,通过不断自我反思达到反客为主的目的,把自己变的和上帝更像,这叫做“与上帝合一”。

而中国人的信仰不同,中国人敬拜的主要对象是自己的祖先,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上帝,即使敬拜偶像也是现实社会中的某种功利性代表角色,烧香许愿也是为了换取某种护佑和好处,这种敬拜赞美带有某种贿赂成分。

 因此,西方人对于上帝的信仰是无须证明或证伪的,信无须理由,更无需交易,而中国人把神明看成是交易对象,神明若灵验可以拜,不灵验就可以砸,神明不能白吃白喝,可见中国人拜神也带有唯物主义精神。

人人平等与殖民主义不相容

西方人自拟上帝人格为对象,这就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人格特点,以自己为中心预设立场,把自己当成上帝代表,当成真理代表,当成爱的主体,当成权力的载体,去管理其它万事万物,包括其他国家民族,这么一来就出现了双重标准问题——信徒有一个自己人的标准,对于非信徒有另一个标准,代入现实社会就变成了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

中国人的信仰中没有这种道德制高点,道德是相对的,也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形成一种感情交易,这种交易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人人平等的特点。

你或许会问,中国人很讲究等级的,怎说尊重人人平等呢? 这说的是人格平等,在你和神明之间没有代理人,西方人有教皇和教会,这是隔在他们和上帝之间的代理人,中国人没有这种东西,长老和大师都是仪式性服务员,没有精神代理权力。

中国人的这种唯物主义世界观让西方人非常难以驾驭,英国人可以利用印度教统治体系在印度实施了三百年的殖民统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殖民统治代理人,却发现无论如何无法在中国培养出这种代理人。

爱国主义精神西方无法企及

许多人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很多汉奸和公知,他们非常积极帮助西方人奴化中国人,但是这些汉奸也是为了获得好处,很少是出于信仰和理想追求当汉奸的,往往汉奸招来其他中国人的反感和仇视,起了西方人所不愿看到的反作用。

西方人的这种唯我独尊人格是依赖二元对立思维进行的,必须树立一个想象中的敌人,比如,美国前副总统彭斯就号称中国正在变成“魔鬼帝国”,这虽然可以挑起部分美国人对中国仇视,但也堵死了中国人接受美国统治的道路,毕竟中国人只接受对等交易的模式,你敬我一分,我敬你一丈,反之亦然。

如果美国人接受中国人的这种情感交易模式,那么就必须放弃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但是中国人中许多人勤劳智慧,学习能力比白人强,工作比其人美国人勤奋,最后还是美国人输掉竞争,这让美国人非常无奈。

那么西方能够用武力征服中国吗? 其实从清朝末年西方人已经明白做不到这点,因为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想独吞中国都会被其它西方国家排斥,最后只能谋求找清朝政府当代理人。不过清政府也是中央帝国体制,无法变成印度那种殖民地国家。

于是,西方国家开始鼓吹分裂中国,调动汉奸们的分家情绪,挑拨民族关系,这反而更加激发了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西方根本无法企及的。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