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经济学的童话人人都可以讲得很诱人,但现实却很残酷!

标签:
经济学的童话与现实 |
【导引】“过去中国一直采用粗放的GDP发展模式,主要就是把中低端产业链不断自我复制,用外汇收入拉升债务规模,用土地财政维持债务规模,这种债务膨胀最终很可能变成美国手中的一个巨大筹码对付中国。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呢?”天石说。
经济学的童话与现实
——邹天石
我们这代人读过两种经济学,一是计划经济学,二是市场经济学,前者告诉我们经济其实是政治斗争产物,后者告诉我们经济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神明。
童话很诱人,现实很残酷
到底哪个对呢?首先,我们最近经历了多个地区停电,大家议论纷纷,多数人认为是燃煤价格上涨所引发,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燃煤价格继续上涨怎么办。” 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愿回答,可是却越来越逼近了。
前不久石油价格曾经变成了负数,如今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近八十美元一桶,恐怕还会重新登上147美元一桶的高峰,并且长期如此,如果燃煤也再上涨一倍会怎样?
你或许认为国家会出手补贴企业原料价格导致的亏损,那么你已经放弃了市场经济学的自由议价原则。没错,中美贸易战本身就是强加在我们头上的外部压力,却被美化成了对我们的规劝,而它造成的价格扭曲是何等的讽刺。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美国会封锁马六甲海峡遏制中国,如今才明白原料价格上涨要有效的多。有人讥笑俄罗斯面对美国制裁时难以招架,随着美元击溃卢布,俄罗斯GDP稀里哗啦就掉了四分之一。
可是,俄罗斯至少能源足以自给,农业自给,即使GDP名义上跌了,肚子还是饿不着的,也不担心西方胆敢入侵领土。童话人人都可以讲,但现实更加活生生。经济学的童话很诱人,现实却很残酷
谨防拉闸限电演变成一场巨大危机。
中国不同,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是相互捆绑的,更贴切的比喻是老板和打工仔的关系,美国对中国出口欠条(美元),中国向美国输出人力和物力资源,包括中国聚拢各国的资源,而美国封锁住了最赚钱的高端产业市场,也同时控制了低端原料和能源市场,只给中国留下了中低端产品市场,这意味着控制了中国的整体议价权。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三十年前,中国经济还基本上是自力更生时代,大不了像俄罗斯一样关起门来,还是过自己小日子。可是,如今中国总债务已经高达GDP的360%,家家户户都背着房贷和卡债,一旦石油和燃煤价格上涨到那个可怕水平,拉闸限电恐怕就是一场巨大危机爆发。
虽然大家都知道美国前年开始已经成为石油自给自足国家,但很少人注意到美国心态的转变,这种变化就是要回归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当成是一场零和游戏,由此出台了针对中国的一系列脱钩政策,而中国自由派公知们依然用自由市场经济学自我安慰。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疫情中的中美贸易情况,基本上可以看出美国打击点所在:一是推高国际航运成本,导致国际运费平均上涨了500%,甚至不少情况下抵消了出口商品利润。二是粮食、石油、主要金属矿石价格纷纷上涨,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进退两难,表面上出口大增,实际上原料成本大增,运费成本大涨,越出口越亏损。
过去这些企业还指望出口退税和低价能源补贴自己的出口亏损,如今应当醒醒了,否则会陷入高成本库存的危机中。
债务膨胀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最大筹码
过去中国一直采用粗放的GDP发展模式,主要就是把中低端产业链不断自我复制,用外汇收入拉升债务规模,用土地财政维持债务规模,这种债务膨胀最终很可能变成美国手中的一个巨大筹码对付中国。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且听下回分解。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