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卸下殖民主义的“精神枷锁”?重复反客为主重拾三个自信!

标签:
殖民主义精神枷锁重拾自信 |
【导引】“中国接受西方文化必须经历这种反客为主的考验,否则只会永远戴着西方殖民主义精神枷锁,面对西方强势压力不断自责,无法建立文化自信、人格自信、制度自信。”天石说。
怎么卸下殖民主义的“精神枷锁”?
——邹天石
说到如何清除崇洋媚外,我谈谈自己经验,相关经历和总结。
殖民主义的“精神枷锁”
中国当年引入西方文化之初就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环境,西方人来的都是传教士,这些人很容易就混到皇家身边,对皇族潜移默化展开教化,其实就是培养精神殖民地奴才,即使像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人也差点误入其教。
洋务运动之后,西方殖民主义在中国已经势不可挡,五四运动也包含着胡适之那类文化买办的运作。中国人普遍以为西方文化只是一种人畜无害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合用就是有益。
洋为中用并不为过,但西方人不是这样谋划的,这些传教士和文化买办们真正目的是把中国人培养成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奴才,他们信奉的宗教决定了这个使命,看看犹太人是如何逐步精神统治世界就明白了。
逆向种族歧视
西方人为这个宗教使命前赴后继,他们非常成功地为中国人戴上了各种精神枷锁,西方文明优越论,白人优越论,自由民主至高无上论,中国人民族劣根性论,中国男人不配中国女人论,中国历史集权罪恶论等等。
这些谬论貌似通俗易懂,肤浅却冒充深刻,邪恶却恬不知耻,不胜枚举,早已渗透中国社会思想方方面面,以至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敢于提出异议都会被群殴。
我因为是一个中国人,虽然英语不比美国白人差,但在中国大学找工作比印度人还难;我是一个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华人,但在中国企业谋职还不如给我提皮包的白人大学毕业生,这就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逆向种族歧视。
反客为主重拾自信
当然,西方人内部也有歧视,例如,法国人歧视德国人,西欧人歧视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歧视俄罗斯人,但他们主要是宗教歧视,被歧视者通常会形成自己的教派自立门户加以反击,俄罗斯摆脱西方崇拜就是以此成功的。
“歧视与被歧视”在西方基督教历史中层出不穷,例如,罗马人封基督教为国教而摆脱犹太教,日耳曼人和盎格鲁萨克逊人建立新教而摆脱天主教,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而摆脱基督教控制,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反客为主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崛起的过程。
中国接受西方文化必须经历这种反客为主的考验,否则只会永远戴着西方殖民主义精神枷锁,面对西方强势压力不断自责,无法建立文化自信、人格自信、制度自信。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