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苏家长退群 |
【导引】除了提出小、初、高、大的教育设计,尤其是重要的衔接需考虑连续性——节奏、衔接等,作为抗美援朝老兵的儿子,曾强烈呼吁将《谁是最可的人》等爱国主义作品回归教材。今就此,再做个特别呼吁:将那些魂不守舍,甚至更不知魂归何处的公知鬼扯、害人,尤其害孩子的文章——全部从教材中踢出去。
关于江苏家长退群,我有三个设问!
——孙雨果
“本来上班的压力就很大,还得盯着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晚一点回复,就会被老师点名,每天下了班还要看着孩子做作业。有时候顾不过来,就被说不关心小孩,是挺委屈的。”江苏家长退群,引起全民热议,甚至于很多人对关乎基础教育的相关设计满满忧虑。
关于幼、小的文化启蒙与衔接
“只是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教育问题不光压垮了家长,同时,也压垮了各位老师们。要知道,各位老师们,同样也是家长,而有些家长同样也是老师们。所以,大家都难的事儿,那一定是根源上出了问题,再不刮骨疗伤,我们的基础教育就这么完了啊~”一位资深媒体朋友如是说。
“所有的问题均源自社会,但系统性设计依然不可忽视……”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中,感觉我们的教育设计似乎有很严重的问题,需要改革和完善了。在这里,将以基础教育为主,进行相应的延伸,设问——希望能抛砖引玉吧。
幼儿园不做文化启蒙——提倡傻呵呵的所谓快乐教育,这样妥当否?现代教育与农耕时代有严重的不同,竞争与效率也形如天壤,如果幼、小不考虑文化、节奏上的衔接,上小学后突然面对文化教育——一堆“傻”孩子无所适从,大家不用拍脑袋,只需掰着脚趾动一动自问一下:这样能行吗?本该有的潜移默化哪去了?
做好教学设计,打破本位主义!
姑且不论小学阶段突击文化课,家长大面积开始焦虑,仅说上初中后课业、压力骤増——堪称变态(很多名师之总结),导致问题少年、自杀率大幅攀升(个人当然不会忽视青春期茫然躁动),我们小、初教育衔接、设计是否科学? “小学的归小学,初中的归初中”之条块化设计肯定是不行的!类似的本位主义是否存在?是不是该打破?
上高中搞大突击——快速成为过劳、早衰小大人,上了大学以为熬到头——本该学习的时候挥霍青春”有无本位主义作祟导致教学设计衔接不够,缺乏连续、持续力?虽然这不属于小、初基础,或称义务教育范畴,但是不是同样值得深入研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去哪儿了?
最后,除了上面提出小、初、高、大的教育设计,尤其是重要的衔接需考虑连续性——节奏、衔接等,作为抗美援朝老兵的儿子,曾强烈呼吁将《谁是最可的人》等爱国主义作品回归教材。今就此,再做个特别呼吁:将那些魂不守舍,甚至更不知魂归何处的公知鬼扯、害人,尤其害孩子的文章——全部从教材中踢出去。
【关于】孙雨果,社会学者、专栏作家、人文行者。迄今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各级媒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发表作品愈千篇。自大二与小伙伴单车6000里,完成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五省的社会调查后,坚定开启走遍中国、记录世界的不懈之旅。对于社会、财经、文化的思考、探索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