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兵致敬志愿军、战争中“幸运”的人,中美学者的记述

标签:
幸运的人抗美援朝老兵 |
【导引】“战火中多数人是没有选择的,更多依赖幸运活过来来,不要以为自己总会是那个幸运的人……”(天石)。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来自中、美学者的记述……
美国老兵致敬志愿军,天石的记述
三十一年前我遇到一位美国黑人老人,他主动向我聊起一段个人经历,那是在朝鲜战场上发生的。美军银川登陆很顺利,朝鲜人民军之后不断溃败,麦克阿瑟挥军北上至鸭绿江,他得意地说:“中国人就是一群洗衣店伙计,他们敢发兵我就把平壤变成绞肉机。”
当时这位黑人还是刚高中毕业的小伙子,以为没仗打就回国了。没想到他所在的黑人连队在一次进军中忽然被包围,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想到了被打死。那是晚上发生的,他倒下便入睡了,忽然被摇醒,只听到奇特的号声,十分刺耳,让人恐怖,连队人员马上集中,躲在汽车后面准备还击。
这位黑人不知所措地紧跟着一位老兵,那老兵是二战中打过日本人的,没想到不到一分钟就被流弹打死了,这位黑人看到他死的样子全身发抖,脑袋抵着地面不敢动,周围的同袍们只敢胡乱对周围开枪。这时汽车着火了,大家一哄而散,这一散不得了,马上引来无数子弹,同袍们像稻草被收割一样倒下,根本不知道中国人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时恰好美军一支部队赶到,他们的八辆坦克一到,那些中国人就停火了,这位黑人才敢站起来。当他们重新集合准备出发时,忽然一阵炮弹落到坦克群里,四面八方又想起了激烈枪声,刺耳的号声快让人疯掉了。他记得中国军人穿插到他们周围一百米内,然后五十米内,然后就出现在他面前了,于是他举起双手,瞪大眼睛看着面前一位小个子中国人,生怕他的枪口会喷出火舌。周围的黑人同袍们都举手投降了。
忽然,其中一位端起枪朝中国人射击,那人显然疯了。那位黑人回忆道:“我当时吓得差点昏倒,以为马上中国人会把我们干掉,” 幸运的是中国人制服了那位疯掉的美军,没有开枪报复,三十多个黑人青年活了下来。那位小个子中国人被打伤了,这位黑人一直很内疚,当时如果那中国人一扳机自己就没命了。
到了战俘营后,生活安全了,越来越多战俘进来,生活气氛也浓厚起来,这位黑人感到十分幸运。他说:“人生就这么一次,你把命送给麦克阿瑟就没了,我幸运地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也就明白了生命的珍贵。” 其实,战火中多数人是没有选择的,更多依赖幸运活过来来,不要以为自己总会是那个幸运的人。
战争中“幸运”的人,雨果记述
今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国家将为健在的志愿军英雄、老兵,也包括参与相关后勤、保障工作的人员颁发荣誉勋章。我的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士,退伍时是汽车连代理连长。
父亲2000年5月18日离世,虽不能得到这枚最尊贵的勋章,但作为老兵的儿子,个人为国家“不忘老兵,尊崇英雄”而感动和骄傲着。以前,曾写过一些关于父亲的事儿,本周“热评”,在美国的天石兄记述了一个美国老兵的战后回忆,在这里,我来讲述父亲战后的三件事。
父亲转业回地方之后,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妥善安排,给分了牛、马与大板车、犁杖等务农工具,并安排在旗里开车。听父亲说,当时旗里只有三辆卡车,父亲如果不开,就要停运一辆。由于父亲对汽车有了 “心里障碍”,一摸汽车就想起牺牲的战友——不愿在开了,又分配到国营粮库,后父亲就想回家种地,政府部门多次做工作无果后,尊重了他的回乡意愿。
回乡之后的父亲任劳任怨,可以说哪里有需要就冲到前面。印象最深的两件事儿至今不忘:
一是,每年秋收完,每个生产队(村民小组)与大队(村委会)都会组织年轻力壮的村民搞副业(经营),以及采购所需生活、生产资料。其中,去锡林郭勒盐池拉盐是当时近二十年的必备科目。在“孩子老婆热炕头”的北方寒冷冬天,“孙大个”(父亲身高近190,村民都叫他大个、孙大个)都会带着村民奔波在赤峰到锡林郭勒那段狼群出没的极寒地带。
二是,父亲的不会偷奸耍滑经常会遭到村里懒汉、刁民的背地使坏。比如锄地、挖土,真干的都是哈着腰铲满一锹土,频率也很快,偷懒的则是直着腰、铲一点点,并慢慢的,父亲总是作为前者,每次回家累得腰酸腿疼时,母亲总会心疼的说:“你就不会偷一会懒啊”好多次,父亲都会说:和战友死在朝鲜比,我够幸运的了。
可以说,“幸运”是父亲经常提到的词。记忆中,无论三十年前面对旗里老民政干部,以及乡、村两级干部的慰问,以及后来面对不法宗族、刁民,特别是个别乡、村干部等的刁蛮无理,父亲初心不改情怀不变,总是以“我很幸运”宽容以待,交代我们“不要给国家添麻烦”。在这里特别感谢父亲生前心心相念的老民政干部,以及夏书记、孙书记两位老支书,祝你们:在另一个世界好人平安、再次相遇。
【关于】天石,旅美中国学者,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为海内外学界、传媒界所称道。孙雨果,社会学者、专栏作家、人文行者,迄今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各级媒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发表作品愈千篇,对社会、财经、文化的思考、探索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