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伦理规范不当得利 |
【导引】陈建新顶着“阅卷组长”的名头各处授课,解读高考作文打分规则,这种“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的做法,仅从伦理规范来说,到底合不合适?“背后那点事儿”相信网友掰掰脚趾都明白了!此外,这种出书、讲“规则”赚得啥钱,有无不当取利之嫌,陈建新心里没一点数吗?对于参与编著高考作文辅导书一事,陈建新本人称“不清楚”则有蒙混过关之嫌,这就更不对了。
咋能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
8月9日,有网友晒出陈建新主编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一书正在销售,吊诡的是,陈建新竟然还在各处讲课辅导高考作文,忙的不亦乐乎。以至于引发网友纷纷质疑:既当阅卷组长,又出书授课“一条龙”,这种“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恐有不妥,甚至涉嫌不当取利。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所引发的争议已从最初对文风文字的讨论,演变成了“如此充满争议的满分作文如何出炉”的追问。伴随着对陈建新高考前后行为的曝光,使得当初力排众议给出满分的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长陈建新,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在这本上架销售的高考作文书中,网友还发现《生活在树上》与去年的一篇满分例文与文风接近、语气类似、引用名人的路数也非常相似”,白纸黑字最怕对照,套路、文风只看路径!作为副教授的陈建新能够“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并且还能够持续这么多年,如今不但因“满分作文”引起巨大争议,特别是涉嫌不当取利,恐怕不止需要“说说清楚”了。
别急于指责质疑跑偏!
“眼下这事无疑搅起了一场风波。质疑阅卷组组长违规操作、跟考生有利益输送,也契合很多人的想象。但不得不说,这里面的很多质疑跑偏了……”有意思的是,在陈建新缩头无语时,有貌似代言,甚至欲盖弥彰者站出来向众多质疑者抡了一棍子。
“只不过,基于实事求是原则,显然有必要对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加以廓清——包括质疑陈建新既阅卷又出书违规,质疑作文‘撞脸’背后必有猫腻,就是对阅卷老师职责与阅卷流程的误解,也有些想当然了”多的不说,“既阅卷又出书”与“作文撞脸”就足够说说清楚,乃至查查清楚了,咋就“跑偏”与“想当然”啦。
顺便就与“满分”相关的“掐尖”分享一个信息,今年开始,广西南宁教育局出台了新的招生政策,开始对民办学校掐尖“动刀”,实行“公、民同招”。总结下来就是:不允许跨市招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成绩、证书作为招生依据;报考人数超过招生人数实行摇号;公办、民办不能兼报。
划重点:不管是公办,还是民营,本该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谨防一些民营机构“不走寻常路”,比如利用公共资源搞民办教育——涉嫌更大的利益输送,再比如“围猎”相关官员、人员走捷径、赚快钱,类似“满分作文”与各种相关的讲座近似。
保障教育公平,主动深入调查
古话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作为诸多裁判中的“裁判长”,不但掌握着对作文题目的解析权、评分标准制定权以及满分作文的审判权,也是高考蛋糕利益链条中被围绕,乃至“围猎”的重要角色。当陈建新“力排众议”时,更加凸显这一角色的重要,将其堪比一线明星也绝非夸张。
陈建新顶着“阅卷组长”的名头各处授课,解读高考作文打分规则,这种“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的做法,仅从伦理规范来说,到底合不合适?“背后那点事儿”相信网友掰掰脚趾都明白了!此外,这种出书、讲“规则”赚得啥钱,有无不当取利之嫌,陈建新心里没一点数吗?对于参与编著高考作文辅导书一事,陈建新本人称“不清楚”则有蒙混过关之嫌,这就更不对了。
“教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而比起客观性较强的其他科目来说,作文又是保证高考阅卷公平公正的‘压舱石’”故陈建新个人应该主动先站出来,回应舆论质疑。当地相关部门,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也应该主动出来,回应质疑,乃至进行深入的调查。
【关于】孙雨果,社会学者、专栏作家、人文行者。迄今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各级媒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发表作品愈千篇。自大二与小伙伴单车6000里,完成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五省的社会调查后,坚定开启走遍中国、记录世界的不懈之旅。对于社会、财经、文化的思考、探索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