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种族歧视 |
分类: J.每周·舆情观察 |
【导引】“身子进了城,脑袋没进城”、“拿着智能手机,玩得却是土掉渣的游戏”,“父母皆祸害”、“交友不慎”。社会的、家庭的、交友不慎的,可怜的孩子……
成年人跟不上节奏,何谈孩子?
“社会发展快,你要努力跟,不要全怨社会……”不是社会适应你,而是你要快速适应社会。令人遗憾的是,从农业文明快速跨入工业化、信息化,“身子进了城,脑袋没进城”、“拿着智能手机,玩得却是土掉渣的游戏”等现象是大面积存在的。
写文章的不能胡说八道,不信你从很多到了一、二线城市的空间不是卖点破东西,就是乡愁、晒吃、晒喝的呻吟与显摆,还有土鳖、乡党们的“友情”,却鲜见创客、人文等新事物,细品一下。成年人跟不上节奏,何谈孩子。
父母皆祸害,大部分都是!
等孩子上了小学上节奏时,很遗憾,忙乱不堪——节奏何来?于是,各种野蛮霸道纷纷向孩子袭来,作为父母,有几个想过自己该帮孩子做的没做?有几个想过那双稚嫩的肩膀咋能抵抗突如其来巨大的压力?说“父母皆祸害”重在警醒,但大部分还真是……
自己“交友不慎”又害了娃儿!
“交友不慎”不仅仅存在于未成年的娃娃,以及在校大学生,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而是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环顾四周,有被朋友诓入传销圈的,有被闺蜜坑——人财两空的,甚至于步入焉耆的老太爱上广场舞,连孙子、孙女都不帮带的。
要命的是,不信儿女——信外人,不信枕边人——信闺蜜,造成家庭不和谐,跟风摇摆——贻误孩子教育的,乃至家庭分崩离析的——很多见。你交了个破朋友不算,你的孩子还被迫与熊孩子一起混,不成牺牲品才怪。
被“哀其不幸”者是同类
反面的例证当然有!那些跟在别人P后的“追风者”,不幸都成为了“填坑者”,多元化时代,虽坑多诱惑多,不变的是:被“哀其不幸”者何其相似,原来他们是同类,泪奔。救救孩子!下一篇:儿童自杀频发,我们该如何应对?
【关于】孙雨果,社会学者、专栏作家、人文行者。自大二与小伙伴单车6000里,完成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五省的社会调查后,坚定成为走遍中国的行者。迄今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各级媒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发表作品愈千篇,对于社会、财经、文化的思考、探索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