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埋妈到闷死老太再到大头娃娃!与旅美华人学者谈坑老灭少上头条

标签:
观中国 |
分类: D.雨果专栏·公益中国 |
【导引】从陕北榆林儿子坑埋老母亲,到江苏苏州相熟保姆闷死老太,再到湖南株洲大头娃娃再现,坑老灭少为啥呼啦啦上头条?与旅美华人学者天石先生,分别予以解读……
雨果简评“陕北儿子埋妈”
雨果简评“常州保姆闷死老太”
从来没什么地域黑,多的不过是地域侃罢了。从人文地理角度而言,常州这个地方有些尴尬,原因是苏南老权贵与小市民将大多数当做北方的“外来户”,而苏北等新生代又将其当做苏南新贵。所以,贪财的与仇富的都将常州人当做神奇的存在。
言归正传,苏南这个地方确实有点让人爱恨交加:都很会搞经济,也都很会过日子,但贪污腐败道德沦丧可谓“周期性发作”,以至于历史的悲剧也长以此为舞台。至于本为乡亲,又极为相熟的保姆闷死老太,在只认钱不认人的那个地方发生,不奇怪!
天石先生谈“大头娃”再现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是因为人学会了相互屠杀,也学会了互利互爱,一线之差,一念之误,决定生死。一旦把他人当成了敌人,那么你什么都能干的出手,用到奶粉制造上,你的用户就成了你的敌人,他们的信任来自你欺骗成效,他们的消费成了你的伤害驱动力,他们的无助让你有机会逃脱制裁,捞一把移民他国,这一切都由贪婪链条所联动着,形成无边无际的互害空间。
如何抵御这种恶性循环?首先就是加大作案成本,加大惩罚力度,中国至今对于食品安全个人追责非常手软,远不及美国等西方国家,让很多人心存侥幸心理。同理,疫苗,药品等关系人命产品也要加大对个人追责力度。
教育这事真的该好好重视
“咱们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孩子上个省城的好学校,别像个土鳖似的窝在小县城吗?”,前段时间在小区外的房屋中介门口遇到一对夫妻争吵,大概是男的心疼钱,认为为了孩子上二中高价卖学区房不值,女的看起来很有长远目标。
有的人,将在小县城傻吃愣喝——满足低级欲望当成了幸福,有的人将到大城市瞎混、自嗨当成了追求,待孩子择校,甚至被迫要回老家上高中时,才知道着急,甚至对自己虚度光阴的自私自利了无悔意。想想人多重教的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永远都是稀缺品,是不可能平等共享的。
优秀的父母为孩子一步一步的进阶精心谋划,相应的付出更是难以想象。而很多孩子因为遭遇差劲的父母,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也是挺可怜的,或许这就是生活,就是每个人的命吧……
仓廪实则知礼节,富足的中国人本该将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人气、烟火气与亲情、温暖十足。令人遗憾的是,在他M爸们巧舌如簧的忽悠之下,普通百姓不淡定了,期望值越来越不切实际了,幸福感则越来越差,奇葩的事儿也就屡见不鲜了。
特别求求他M爸:腰包鼓得很胀很胀了,就请真正积点德吧。当然,穷人家家的,连教育都不重视了,混起来还有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