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封城记之五|广东餐馆、名牌太太与买卖房屋

标签:
美国封城记 |
【编者注】“不仅仅对海外华人疫情之下的生态,对普通美国百姓也报以感同身受之关注、关怀,记录、思考。洛杉矶,唐人街走笔,给真正关心海外华人,特别是致力于促进中美相互了解、互融的人……”。邹天石,旅美中国画家、杂文作者,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经授权——陆续发布《美国封城记》短篇系列,此为之三。本篇创作于2020年4月4日。
1.餐馆之前世
疫情开始严峻,刘强每天一样最早来到餐馆,首先清点所有的食材存货,然后切菜切肉,调好各类酱料小菜,准备开门营业。这段时间佛莱德封城了,市政府规定不许做堂食生意,只能外卖,几天下来的业绩不到平常的四分之一,连维持基本营业成本还差一截,刘强这个小老板只能自己和太太一起下厨干活,省下了雇佣伙计和侍应生的成本。
别看刘强是个从中国广东台山城来的移民,没读完大学,可是刘太太是个中国名校毕业生,而且英语流利,平时在地产公司里上班,今天却也来当打杂工了。只见她打开门,在橱窗外贴了一张广告:“本店封城期间回馈顾客,只做外卖,可以送餐到府。” 刘太太站在门前欣赏了一下自己的广告作品,然后环顾了一圈周围店铺,没有人影,只有自己这店开张,她对自己淡然一笑。
说起刘强开这餐馆还有一段故事,十五年前他留学美国,就在附近一所大学就读,课后到这个中餐馆当侍应生,那时的老板姓陈,是个台山老华侨,看在同乡份上聘用了他,晚上打工,假期打工,拼凑学费和生活费。可惜刘强不是个读书材料,读到二年级都顶不住了,干脆就退学了。
那时,他面临着回国还是继续留在美国的选择,陈老板看出了他的心思,说:“我经营了三十多年餐馆,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你如果愿意,我可以认你为儿子继承我这餐馆,你可以申请定居美国了。”刘强点点头,心里十分感激,一切就这么开始了。
2.广东餐馆、名牌太太
接手餐馆后,刘强按月存了一笔钱给陈老板,让他们老夫妇过上退休生活,直到他们住进了养老院。十年前的一天,有一位能说广东话的女生来吃饭,让刘强眼前一亮,心想:“我们这农村地方难得讲广东话,” 于是便搭讪起来。
女生告诉她是从北京一所大学来读研的,吃不惯大学饭堂,也懒得自己煮,看到有这么一个中餐馆就来尝尝。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二回熟”,这女生成了这餐馆的常客,没多久就和刘强谈恋爱了,后来成了刘太太。刘强心里总惦记自己学历低,可是刘太太很喜欢美国小城市的单纯生活,如今两人有了一个儿子。
说实在的,餐馆生意越来越难做,单聘请大厨就开销不小,加上打杂工,洗碗工,侍应生,一共六个人等着每两周发一次工资,刘强从来不拖欠。如今,美国人喜欢吃泰国餐和日本餐,中国来的学生喜欢吃川菜辣口味的比较多,刘强这种传统广东菜渐渐落了下风。
为了节省成本,刘强干脆自己当打杂工,一边还得看着厨房里的伙计,另一边还得盯着外面的侍应生,活没少干,但钱赚的不多,这次疫情封城更是雪上加霜。
3.订餐、外卖
这时,刘太太走进厨房,说:“有人订了六个菜,我需要去送,你先炒好了,等会我去送,你看着点外面柜台。” 刘强一边答应着,一边接过了菜单。“这六个菜有三个菜缺材料,羊肉没有了,炸排骨没有了,油菜没有了,豆苗菜也没有了。”
刘太太急忙转身回到柜台,拿起电话对客人解释了一通,然后回到厨房,说:“客人很挑剔,说只点其余三样,我告诉他买不够四十块钱我不能送餐,让他自己来取,结果他说不点了。” 刘强无奈地笑了一下,他知道平时都是让送餐小弟去送,可是小弟封城后不来了。
刘强夫妇一直等到下午才做了三笔生意,金额也不大,冷清了好一会儿,于是随便做了点菜,两人坐下来吃个午饭。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似乎都有话想说,但都吞了回去。刘强随手翻了一下手机,说:“有人说这次疫情很可能延到五月,我们恐怕要动用存款了。”
刘太太看了他一眼,回答:“我们上月就生意不好,已经从存款拿钱给张师傅工发资了。” 刘强闷头吃完了一大碗饭,几乎没有夹菜。
我要买卖房屋……
不一会,门打开了,一个小男孩从门外走了进来,兴冲冲地说:“爸爸,妈妈,我来了。” “东子呀,让爸爸看看你,”刘强脸上马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你今天上网课好吗?” 东子傻笑了一下,说:“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几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把故事写下来,很容易的。”
刘太太在一旁给孩子擦脸上的汗,一边说:“你们老师真好,每天都讲故事,连作业都不用做了。” 刘强看着孩子笑了,说:“和我小时候一样,读书不走心,但脾气特别好。” “不像你,我像妈妈,我要买卖房屋。”东子嚷嚷起来了,刘强夫妇同时噗嗤地笑了。
下午的阳光格外明亮,周围还是那么宁静。
【微预告】《美国封城记》下一篇:在美国也买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