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板关闭空间是什么心态?
(2019-05-24 13:29:47)
标签:
对老板关闭空间 |
分类: E.雨果专栏·半月谈 |
腾讯编辑确定了与办公室政治、文化,也与同事间公共关系密切相连的自话题:对老板关闭微信空间是什么心态?感觉非常有现实意义。记得一年前写过关于对父母关闭空间的,就大部分年轻人“不会沟通、不想沟通”的成因与改变,进行了批评与探讨。当时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感同身受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很多人很努力的改变——主要是身为父母的6070与8090孩子们。
事实上,极端的人口政策与社会生态总体不尽如人意之下,“不会、不想沟通”在职场上已然非常突出,自嗨的、有病的不在少数。必须承认,论聪明学识、专业素养,当然显示出时代之巨大进步——很多年轻人厉害的不要不要的,但论职业素养——专注、勤奋、沟通等,好像又出现了明显的大倒退,不仅仅“我要干”鲜见,“要我干”——难觅踪影。其中,极端的不会沟通——对老板关闭微信、QQ空间,可谓是代表中的代表……
“对朝夕相处的老板(领导)藏着掖着,甚至关闭空间(微信、QQ)怎么看似乎都不正常,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人情社会里,难免病态之嫌……”。归结起来,关上山门我就是大王的——山沟沟意识,只听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小农意识,老想着回老家嗨皮——小地方意识,特别是“没好处比兔子溜得还快”——小市侩意识,应该基本囊括了现代职场之怪胎,“关闭空间”之极端现象也基本发生在这四类人身上。如此对待共同谋利的老板,姑且不论成长与进步,单从同事间、伙伴间的关系考量,无疑属于污染职场开放、共享空气的害虫,必然被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快速边缘化……
曾经的传媒公司有内设食堂,四川阿姨所做的饭菜获得了五湖四海同事们的交口称赞。然而,自从来了一个“小男人”之后,快乐、和谐被打破。每天中午与晚上加班时,总会听到这厮“你到底会不会烧菜?”、“这是什么汤啊……”、“我喜欢的红烧茄子怎么没了……”等等抱怨与斥责。老板也很烦!叫我一起教训教训他。这家伙刚到办公室,我劈头盖脸就来了一句“这么好的饭菜都嫌弃,小地方来的吧?”,这家伙反唇相讥“你们内蒙古算大地方?”,老板按照预设台词:你居然不知道内蒙古是大地方?内蒙古的一个县都比你们一个市大。后来,这家伙改了一些臭毛病,但对我和老板关闭了QQ空间。后来,被开了……
“老板不熟悉你,怎么可能给你机会?你对老板藏着掖着?任何老板都不会重用鬼祟之徒……”,这样的设问,或称简单的常识无需过多重复。在思想活跃、开放的文化行业里,本人倒不认为“村里的、山里的、小地方的”就是歧视,不该敏感的也没必要上纲上线,个人就被几位大领导多次调侃与提醒过。相反,一些厚重的长者在调侃中满怀促你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之热切。只要“村里的”注意城市化与信息化双重叠加带来的变化,“山里的”别太固执己见甚至刁蛮无理,“小地方的”别老是将“自家的习惯当(大家必须遵守的)规矩”,就是莫大的进步嘛。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各类组织与规矩。进哪个大门谋利,就要遵守那里的规矩……”,以前的同事很勤奋、很能混,在东北社会经济生态恶化之后,跑到了北京,不到三年就摆脱了困境,对他艰苦创业的相关认识,特别是拼搏精神个人很钦佩,后续思想、素质有无提升——另当别论。“家里的习惯不能成为普适的规矩,(各类)社会组织的规矩才是……”,本人对那些“村里的、山里的、小地方的”不仅将个人与家庭的习惯凌驾于社会组织,也包括各类自组织之上,并不对等开放空间之行为当然非常反感,也是狠批、隔离与屏蔽之主因。
最后,“互联共享的时代,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躲在黑暗的角落窥伺,但肯定不喜欢身边有黑暗的眼光……”。对于那些对个人关闭空间的,个人倒淡然对待。比如对于非常正派、传统——不善交往,甚至很害羞的,从公共关系和谐之角度——尽可能给一段时间,对于特差劲的,也尽可能慢慢淡化再屏蔽,或者彻底删除。对于那些“不知藏着掖着多少事,对工作漠不关心——不分享、不关注,尤其是关闭空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想走也会想办法让其走!对了,都说“人老时很麻烦”,年轻人不理我们,我们也可以不理他们,其它的,到老时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