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公序良俗不应有高昂的风险!

标签:
公序良俗 |
分类: E.雨果专栏·半月谈 |
摘要:“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一定不要与首鼠两端、半信半疑,尤其是满脸狐疑——不但没有基本信任(共识更无从谈起),更不知道好歹的的家伙说太多,当然也包括合作,否则,不但没有成就感,还折损你的“声誉+时间+金钱”。比如这位热心的医生,不但耗损了自己大把精力,打官司恐怕还要耗费金钱。是的,公序不存良俗不再的混乱时代,“陪的成本”必极其高昂,没有慧眼看人的本领,凶险是无处不在的……
作者:孙雨果
“医生电梯里劝阻吸烟 被劝老人突发心脏病离世家属索赔40万”,相信仅此标题基本把整个事件说清楚了,这事发生在河南郑州,自然成为了网络热点。“如果我知道善意的提醒会引发后续一系列事件,我宁可那一刻不说话”,事发后医生说的很诚恳。“我不想评论逝者,我只想问问逝者家属,你们相信争吵是因为劝其吸烟吗?如果相信,就不要打官司了;如果不信,请找出争吵的原因再进法庭……”,网友的这条评论也很全面。综合起来不免冷静与平衡起来了:可别调侃人家河南幺蛾子多了,其实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哪没有幺蛾子啊……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一审裁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根据实际情况可由双方分担损失,并特别提到了“维护公序良俗”的必要性。同时,根据公平原则,法院酌定杨君向老人家属补偿1.5万元,而老人家属随后却提起了上诉。当腾讯编辑选定此话题之后,个人想从包容、和谐,特别是长长个人素质对促进公序良俗的重要性上,简要说几点:
一是,“没有什么比切身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更令人开心的了。那种努力之后的成就感,千金都不换”。昨天回家取东西,遇到一年级的易航放学回来,问“我是不是第一个(到学堂的)?”,回“不是,第三个”,“啊……”,撒腿就往学堂(妻的社区机构)跑。易航这孩子每次见到我,打完招呼都会聊一聊,很阳光。一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特别有礼貌,见到我都会打招呼,从孩子们身上更能切身感受到文明的进步。我的问题来了:孩子们在进步,老家伙们(把俺也算上)是不是也应该长长素质,共同维护好我们的公序良俗啊?
二是,“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一定不要与首鼠两端、半信半疑,尤其是满脸狐疑——不但没有基本信任(共识更无从谈起),更不知道好歹的的家伙说太多,当然也包括合作,否则,不但没有成就感,还折损你的“声誉+时间+金钱”。比如这位热心的医生,不但耗损了自己大把精力,打官司恐怕还要耗费金钱。是的,公序不存良俗不再的混乱时代,“陪的成本”必极其高昂,没有慧眼看人的本领,凶险是无处不在的……
三是,“会说话、办事不仅仅代表着情商高——俺指的不是小市侩之‘讨巧’,还代表着和谐、包容等优良的品质,当然,对于那些丑恶现象的批判与高压,属于例外……”。必须看到,维护和谐、包容的公序良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相当难的,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林子很大,鸟儿很多”的庞大国家里:吃米饭的与吃面条的思维怎么可能一样?南甜北咸与东辣西酸也不全是盖的。但有一点却异常确定:会说人话、会办人事不仅代表着高素质,也说明有人味、像人样,在返璞归真的滔滔大势面前,确也是必受欢迎的,这样的“真人”多了,社会想不和谐都难。
最后,“在你适应,并试图改造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应该先努力,并竭尽所能的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样子。想法就是财富——虽然所有的想法都不可能予以实现,但想法与你同步拥有的知识一样,均不可浪费……”。是的,在我风行历雨的走遍中国,并在父、母离世后愈走愈选的不懈之旅中,总感觉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支撑着自己坚定的行之久远。“你或许有很多的缺点,但你却拥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你总能在奋然前行中,不时的小停一会,对周边或相视一笑,或击击掌、拍拍肩,甚至偶尔扔扔锤子,但毅然决然坚定的步履不会变……” ,个人的角色非常清晰,也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