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填报志愿:不要急于摆脱“幸福的烦恼”!

(2015-06-29 10:22:59)
标签:

育儿

专业主义

三个臭皮匠

父母

个性化

分类: D.雨果专栏·公益中国

摘要:“我喜欢中文,但爸爸妈妈非让我选外语……”、“我考大学好像成了大家的事儿,连表姐、表哥都来插一腿……”。灵灵的问题似乎是“中国式填志愿”的代表,关心的很多——七嘴八舌的亲属,也有强迫的——尤其是一些自以为“很明白的父母”,搞得小姑娘从高考完到现在,都很纠结也很烦恼,当然,也有“幸福的烦恼”……

填报志愿:不要急于摆脱“幸福的烦恼”!



灵灵:

你好!

很高兴你能如愿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跨过了一本线,也理解你被亲朋层层缠绕的烦恼,但对于高考来说,恰恰到了老鼠拉木掀——填报志愿的大事在后头。一般而言,“填报志愿”真有点公说婆说,貌似都很有道理,如何排除干扰,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刚走出“高考集中营”的年轻人来说,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在这里,瑾提供四点建议给你:

首先,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并大胆的告诉父母自己的选择。一辈子都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无疑是最幸福的,也最有持续创造力的,最不幸的是一错再错的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儿,在被动应付之中庸庸碌碌的度过了一生。念于视野,主要是“圈子固化”的限制,长辈们的“帮选”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你自己肯定一清二楚,所以,在选择这个大是大非上,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自己。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关键时刻一定要拿出勇气,勇敢的做出抉择。

其次,全球化离不开个性化,个性化的延伸则是专业主义的百花齐放,千孔一面了无个性,尤其是没有专属特长的庸才很能立足。可以这么说,没有专业支撑的个性化是张扬不起来的,这也是精英阶层为什么对专业主义情有独钟,或称痴迷的主因。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大部分父母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混社会阶段”,对专业主义缺乏基本的敬畏,要么以狭隘、排斥去看待,或者另类某些专业,要么还残存着“曾经不成功” 的负面情绪——强迫孩子帮他们把失败的人生捞回来,忽视了孩子的需求与选择,当然也不负责任的害了我们的孩子。

再次,要正确对待亲人的关心,减少排斥、对抗情绪。“浓浓的大屋、热热的亲情”这是中国社会最美丽的图景,如何发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如何遏制“三个臭皮匠搞乱诸葛亮”,是对你最大的考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上大学那阵,由于“城里没人”帮助参谋,自己很随意了选择专业,结果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以至于对所学专业云里雾里,直到毕业3年后才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等到我侄子他们面临同样的选择时,我以“反面教材”现身说法,既提出一些建议,又不强迫他们,他们如今似乎在本职工作上都不错……

最后,在市场主义深入人心,专业主义备受推崇的当下,责任还是要自己承担的。故你说在深圳打工的表哥,以及做小老板的女强人——表妹,他们希望你“学好外语,以后做外贸”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不一定“非要学好外语,才能做好外贸”,别忘了,学好你喜欢的汉语言——你还有可能成为大师呢。至于,父母的期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望子成龙的崇文重教是我们绵延不绝几千年的根本所在,故要拿出最大的耐心,尤其是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他们肯定是通情达理的,“爱女心切”可以消融一切。你的遣词造句告诉我——你是个才女,相信你能说服,并解决相关问题,当然,“幸福的烦恼”是值得沉浸的,切不可急于摆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