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炫富事件持续发酵半个多月,这在“热点频发”的网络时代实属罕见,在网民和媒体剥茧抽丝的倒逼中,我们的大佬们从拍着胸脯保证“不认识郭美美”,也“根本没有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以下均简称“商红会”),到“一个邮箱涉及三个企业一个人”和“三个企业一个人,还有商红会”,再到被牵扯出来的“中红博爱公司”迅速变换CEO,新CEO更是在微博上爆料称“郭美美是我朋友的新女友”,而其所称的“朋友”曾经是该公司的股东!
从红十字总会、商红会、中红博爱公司三方约定的博爱小站项目,再到郭美美,不难看出,曾经拍着胸脯的“N无N没有”不但少了关键的成色,也平添了更多的悬疑,说郭美美和红十字没有一丝关系——只能是徒劳的玩弄着文字游戏罢了,自然,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梦想“止血于郭美美”更是太过牵强!好在伴随着审计部门对无照驾驶多年的商红会的介入,在这眼花缭乱中,黑洞已然被迫进入阳光。
纵观郭美美事件爆发到现在,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莫过于网民的理智行动了,他们在愤怒的同时,依然保持着理性,不管是人肉搜索,还是各种合理论证,也紧紧围绕着“善款流向”这个核心,即使质疑,也始终不放弃寻找“可能的脏手”这个关键点,进而为慈善事业回归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之本质做出着切实的努力。
不可否认,由于我国慈善组织的信息不公开而存在的巨大“信息不对称”,出现了天价餐、天价帐篷,以及余秋雨等名人诈捐造成的屡屡负面,与“着急捐款”的曹德旺先生打破行规,创立“差错率不超过1%,运行成本不超过3%(一般是10%)”捐助模式的鲜明对照,让国人看到了慈善业回归公开、透明之本质的可能,此时,“天上掉下一个郭美美”无疑成为了社会各界表达不满,呼吁阳光的巨大突破口。
至于,网民为什么不放过郭美美?为什么要“全民围剿郭美美”?现在回答起来也已经非常的简单:这充分说明了绵延不绝5000年的这个民族依然潜伏着乐善好施的优良基因,对扶危济困有着近乎顽固的坚持,自然,对“善款的专用”也有着几近约定俗成的最大原则。
完全可以说,相比于其他行业的贪污和腐败,大家不放过,乃至“围剿郭美美”,表明了国人对于善款的被贪污和挥霍几近“零容忍”,可谓是国人保护公益、慈善这块净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种诠释,一种决心,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道德操守,这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并感到振奋的!
事实上,将慈善称之为爱心,或者良心事业也一点都不过分!而不管是良心也罢,爱心也罢,都需要我们对这个大爱、大善事业时刻保持敬仰,甚至敬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这份阳光和关爱贯穿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始终,才能拒绝阴暗,杜绝龌龊,并蒸蒸日上,造福于全社会。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公信是公益组织存在的唯一基础,而这份公信必然是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积累才能深入人心,并赢得人心,使其贯穿这个阳光行业的每个角落,进而果熟蒂落,并成长壮大。
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在中国慈善业面临信任危机的当下,我们必须拿出决心,付诸行动,该晒晒蛆虫要毅然决然的暴晒,该动刀子必须坚决果断的出手,以敬畏之心,脚踏实地的坚持不懈,中国的慈善业才能得到健康、永续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