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雨果:欠发达地区家庭助残需坚持的几个原则

(2010-11-21 09:56:33)
标签:

欠发达地区

家庭助残

杂谈

分类: D.雨果专栏·公益中国

  由于覆盖城乡的立体化养老、助残体系建设尚不够彻底,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养老、助残基本还是以家庭互助为主,还需要受到很多“乡俗民约”的有效制约才能实现,现重点就家庭助残的一些体会做一些总结,给广大有残疾人的家庭参考:

  第一:如果亲属众多,要多留意残疾人喜欢去谁家,喜欢与什么人沟通,不必管一些人说的多么漂亮,只要看“残疾人愿不愿意去他们家,以及这些人愿不愿意去残疾人家看看”就足够了!那些一年不去残疾人家几次,残疾人也不去他们家几次的,肯定有伤害残疾人心灵的不当之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是这个道理。这些能诱导改变就改变,不能诱导改变的就静观其变。

  第二,多了解残疾人内心真正的想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对于那种没有耐心听取残疾人的意见,也不想耐心听取残疾人意见的人,基本是没有爱心、自私自利的人,这些只爱自己,不懂得爱惜别人,更不懂得亲情是何物的人完全不必强免,这些人的天性是无法改变的!

  第三,能正常劳动的残疾人,如果得到一定的引导和帮扶会走上自强自立道路的,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负担,但是,要注意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拥有必要的需求,比如他们同样需要正常的沟通,同样需要正常的情绪宣泄,尤其对寂寞有天然的恐惧感,亲属们要抽空多和他们沟通,从心里上真正尊重他们,让他们一些累积的情绪平静下来,相关的问题不难解决,所谓残疾人比正常的社会人善良,并容易沟通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劝善”不如主动行善,帮助、支持自己亲属中的残疾人也是最大限度的行善,但是万万不可采取“劝善”的形式,要明白“劝是劝不来观音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在社会价值观迷失和混乱的这个年代,有的人愿意通过炫耀自身官位N大,或者财富N多来获得满足,必须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官位不管多么的大、财富不管多么的大,都属于炫耀者自己的,这类人愿意发自心底的行善自然更好,他们就是不行善也要平静对待,行善的最大境界就是去除传统的“攀比”心理,还是量力而为,能力大多办善事,能力小同样能办善事!喜欢攀比的人不但是心胸狭隘的人,更是冷漠和推卸责任的人!

  第五,要善于团结大多数一起多办善事,并办好善事,对于那些言谈中不时流露出对残疾人置之不理,甚至刻意躲避的人尽量采取包容的态度。毕竟人的认识和境界不同,这类视残疾人为瘟神——惟恐躲避不及的人,尽管很冷漠,但是,也有内心发热的时候,他们愿意帮助残疾人尽量给予鼓励,他们不愿意提供帮助,绝对不勉强!要坚守“和懂什么是感情的人谈谈情感,对冷漠、自私的人不多废话”处事哲学!

  第六,儒家将40岁前为自己,40岁后为别人,并不仅指那些所谓功成名就的人,对于平常人同样适用,行善从不惑开始,既是对自己的救赎,也是对社会的救赎,多鼓励40岁之后的人对社会,对家庭行善意义最大就是这个道理,要尽力通过良好的大环境建设,让这一批人进入“行善不用动员”的最佳境界。

  第七,不管大小善事,一定要身先士卒,倡导人要甘于奉献、勇于奉献,但是,不必看是不是有人会跟随,尽力的往前走就是了,切不可边行善边说教,此乃社会慈善事业的大忌,尤其在经济发展滞后,人的认识水平不高的广大不发达地区!

备注:以上部分观点的整合受唐钧教授相关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研究的启发,部分正在践行中,在这里向唐教授表示特别的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