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名不符实的十大名著

(2011-03-22 16:52:52)
标签:

名著

歌德

村上春树

周星驰

高尔基

民主革命

米兰·昆德拉

十大

文化

分类: 杂的文

    仅个人之见,或许思想浅薄未看透,看透的望指点。

TOP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在西方社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所谓迷茫的一代代表作品,美国百年经典第二位等等等等。
    相信很大一部分中国人看这本书是因为村上春树,他在《挪威的森林》里说的,只要翻开这本书,随便哪一页都不会让你失望。
    在我看来,这本书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情节,简单的逻辑,简单的内涵。
    一个穷职员闯入一个大富豪的世界,洞察他的心理和窥探他的故事。这个大富翁有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意思,在内心里深爱着一个被他自己神化的女人,而显然这个女人并不是他想的那样……
    结果不用说了。或许是我对那个所谓的“爵士时代”不甚了解,所以整本读下来索然无味。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9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作品。当然我很敬重歌德这个人。
    故事那就更简单了,A爱上B,B是C的未婚妻,A和C又是朋友。最后A自杀。
    这本书的创新在于它的题材,是一本相当于书信和日记体的作品,据说歌德写这本书只用了4个星期的时间,那可是还在用羽毛笔的年代。
    怎么说呢,通本就是一个单相思者的内心挣扎和痛苦的告白,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插曲。我万分诧异这些居然写出来了这么多字。
    可能很多人都有曾经疯狂的迷恋一个姑娘,但是却不可得的时候。这本书则详细点地写了男人在那个时候的心境。我的意见是500字的故事,实在不行你写到5000字,但是超十万就夸张了。只适合那些挣扎得特别深刻的人看,毕竟很多人都曾经维特过。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8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作品。进入21世纪在中国火得不得了的一个。
    说白了《挪威》也就一普通的校园带青春的小说,倒叙也没啥出奇的,一样的爱情纠葛一样的死了个人,不一样的滥情、滥交。非要说他精彩,无非是其细节描写得详细一点。
    翻译徐少华说的,我们看其他作品都有一道墙,坚决而客气地将你拒之门外,但是《挪威》没有,你就像是在看自己。对不起,我真没发现整本书那点有我自己。
    我相信很多人看了第一次之后,再翻,肯定是找那些性描写章节看。第38页口交,第72页劈腿,141页女同,倒第二页男女大战到天明,就这些了。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7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作品。这本书被称为“伤感小说”和“哥特小说”的代表作。
     天呐,绕了我吧,当年如果不是我浅薄要面子死充博览群书,我打死也不会去看它。
     一家5个兄弟姐妹为了一个富贵的单身乡绅争风吃醋的故事。选材无聊,情节无聊,文风无聊,结局都那么无聊。
    除非是西方那些选择还在怀念17世纪的所谓上流社交和贵族生活的人还有兴趣去读它以外,我实在想不出,它有什么理由流传至今。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6 《偶像的黄昏》、《悲剧的诞生》
    尼采作品。被称为尼采哲学的集中著述。据说还深深地影响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政治。
    不是小说作品,事实上尼采也不写小说。
    当年对萨特和加缪着迷的时候跟着去看尼采。怎么说呢这种东西,哲学这事儿,读者一般是3种反应,要么翻翻就扔了,要么看得瞌睡,要么着迷。
    我承认尼大师对当时的社会形态和一些人的内心世界的分析很透彻很精辟,但是繁文缛节百叶包,结果适得其反,刚一入眼的新鲜感全被这些罗嗦给打没了。
     同样的问题,尼大师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就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虽然依旧生涩,但是不至于像上面两本那样让人昏昏欲睡。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5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瓦尔登湖》
    分别是卢梭和梭罗的作品。之所以把她们放在在一起,我认为它们完全可以放进一本书里面去。
    据说这本书卢梭前前后后花了几十年才写完,也不长,不到七万字,共十篇。有的人说可以当散文看,有的人说那就是小说,一个隐居者和大自然对话和人生对话的故事。包括卢梭的另外一本代表作《爱弥儿》也是这么个意思。
    森林漫步,思想漫步,文学漫步,人生漫步……就在这种漫中让人慢慢地睡着。书里面形容词和思考的内容太多,多得因为形容词而忽略了其要形容的东西,思考得忘记了引发思考的那个导火索是什么……然后,读者就这么迷迷糊糊的给迷失了。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4 《茶花女》
    如果这能算小仲马的代表作的话,那他和他老爹真的还差得远。
    时代又回到《傲慢与偏见》的那个时代。讲述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后来遇上了小仲马,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的爱情故事。
    就这么简单,我想楼上楼下的各位都能很容易的写出一个类似的故事来,而且能写得简练易懂甚至煽情。
    一言以蔽之,《茶花女》用周星驰在《食神》里的话来说,就是情节设计老套,失败!人物和环境描写多余,失败!气氛烘托完全没效果,失败!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作品。全球畅销,各种赞誉不计其数。我把这本书挂在这儿相信很多人都有想骂的冲动了。
    年代没上面那些那么久远,故事内容也不远,1968年的捷克的民主革命时期。内涵也是十分的丰富,对人性的思考和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也都有这很读到的见解和理解。
   一家之言,至少在我看来,它实在是让我有些难以接受。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事儿也不多,但是昆德拉的思考太多。各种繁复,暗喻太多,剖析太多,探讨太多,各种小事上纲上线,扯到各种道德什么的高度,让普通读者看的时候心情有些别样还有些难以理解,累。
    我不知道该将其定义为哲学还是小说。其哲学性质的东西肯定多过小说。通本看完之后,它确实让人感觉到不轻。所谓智慧的力量我没领悟到,徒生沉重感,所谓的不枯燥,那么就算我只停留在读心灵鸡汤的水准吧。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2 《麦田的守望者》
    塞林格作品,人倒是个很传奇的人。
    在我17,8岁的时候,翻遍整个县城的大小书店,到处找这本书。在那个年纪里,觉得不看这本书对不起自己。因为外界给他盖的帽子和评价,作为一个那啥的青年,必须要看它。
    在那个年纪看的时候可能还是有一些小感觉的,年纪再大点就不行了。
    小说不长,情节也不算复杂,流水账般的几天,然后就那么突然的结尾。这个可能真的是时代的局限性,不放到美国的那个特殊的时代环境里,就很难融入书中的情节。
    我不否认它横空出世的时候在美国国内造成的巨大轰动,在这里评价,真的可以说,这本书可以放进博物馆珍藏了,或者在高中的时候给那些非三好生盖个“必阅图书”的章。它的价值,仅此而已。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TOP 1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三部曲。对不起,因为前面两部把我折磨得受不了,《我的大学》乃至之后的《母亲》我也没敢看。
    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以及这三部曲里的苦难生涯,俺们无产阶级和穷苦人家的孩子,应该是深有同感才是。可能是高先生太执迷与自己的写作方式以及太满意于自己的环境描写水准,所以用得忘乎所以。
    先一眼望去,一堆环境描写。然后走近,又是一堆环境描写。再推开门,继续写,然进门,又是一番环境……天呐,纵然您老的这种写法能体现什么背景衬托什么心理,可是老这样也让人受不了吧?内容情节再怎么的吸引人,愣是被这大篇幅的环境描写给噎得没兴趣了。
    那些东西就好比是味精,菜里偶尔给一点加味,你放上一锅味精,教人还怎么吃?
    其实我还算是有耐心的人,噎着噎着顶到最后,作为自传体,虽然没《梵高传》那么经典,但内容肯定比《忏悔录》丰富。遗憾那灰蒙蒙的苏俄环境,给我们的高大师造成了这么的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写作习惯。
    名声指数:★★★★★
    失望指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鸡飞狗跳
后一篇:人间四月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