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庆·红色临沂——沂蒙山·龟蒙景区
来到临沂,必须踏足蒙山哪。“沂蒙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就是红色中国的代表之一,我们是听着《沂蒙山小调》成长起来的呢......
沂蒙山作为人文地理概念指“沂蒙山区”,是以蒙山山系和沂水流域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古青州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山作为旅游概念指“沂蒙山旅游区”,是位于山东临沂、潍坊等地的沂山景区、蒙山龟蒙景区、蒙山云蒙景区三个景区,有沂山、蒙山等山峰。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位于蒙山,是山东省第一大山和第二高山,是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所在地、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沂蒙山作为地质公园概念,指的是由临沂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管理的,以山东临沂境内蒙山为主体,沿沂沭断裂带分布的钻石园区、岱崮园区、孟良崮园区和云蒙湖园区所构成的“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和“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
广场上供人拍摄的骆驼静静地卧在地上,完全没有沙漠之王的气势......
排队等候电瓶车,把我们送上山顶......
沂山,蒙山成就沂蒙山
。并不是说该区域内全部是山,整个沂蒙老区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它广义的范围,是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沂蒙曾处于同一个行政区划下,之后行政区划有所变动,但沂蒙的概念没有变,大致包括临沂市3区9县,潍坊市临朐县,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全部区域,以及新泰、泗水,枣庄山亭区、市中区、峄城区,江苏省连云港、邳州、新沂、赣榆、东海等的部分地区。
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沂山东距青岛230公里,西距泰安140公里,南距临沂150公里,北距济青高速公路65公里,紧邻227省道,离长深高速沂山出口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素称“人世蓬莱”的东镇沂山,以其绚丽多姿的风光蜚声四海,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拔地擎天,巍峨壮观,层峦叠翠,群峰竞秀,林海莽莽,松涛起伏,群山绵延数百公里。沂山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据史料记载,曾有九朝十六帝登封过,历代重臣、骚人墨客接踵而至,并且留下了大量的碑碣铭文,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东镇碑林。
蒙山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古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的一个分支,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山旅游区,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其中龟蒙景区为6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素称“亚岱”。蒙山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山岳景观、森林景观、瀑布景观和人文景观。景区内奇峰耸立、水缠云绕,森林覆盖率99%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蒙山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地质属太古界泰山群,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岩石以片麻岩为主,有花岗岩、砂岩,成土母质较为疏松。其环境质量很高,无污染。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居全国之首,为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蒙山被誉为“天然氧仓”“超洁净地区”。
龟蒙景区因其状如神龟伏卧云端而得名,为山东省第二高峰,与泰山遥遥相望,被誉为“岱宗之亚”。龟蒙景区由27-25亿年前多期侵入的岩石构成,它们对于探索我国北方早期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
龟形地貌的形成经历了4个阶段:
龟蒙顶岩体形成阶段:在距今约25.4亿年前,以闪长岩和花岗岩为组合的岩浆上侵,冷凝后形成了龟蒙顶TTG岩系。深埋地下的这些岩体就是龟形地貌的物质基础。
龟蒙顶岩体的变质和构造改造阶段:受后期岩体侵位和构造作用的影响,原来的侵入岩变质为片麻岩。该区地壳多期的构造活动,不但使得龟蒙顶岩体破裂,而且在岩体内部也形成了许多裂隙。这为龟形地貌的形成提供了构造条件。
龟蒙顶岩体的抬升剥蚀阶段:距今65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蒙山地区再次隆升并遭受剥蚀。长期的剥蚀作用使得龟蒙顶岩体的上覆地层逐渐消失,被断层、节理切割破裂的岩体露出地表,龟形地貌开始发育。
外力塑造阶段:暴露后的岩体,沿着断层或节理更易遭受风化作用,使得裂隙不断增大,岩块不断风化破碎。出露的岩块因长期遭受剥蚀,逐渐形成了各种惟妙惟肖的龟形象形石,形成了蒙山独特的“龟形地貌”,如“神龟拜寿”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一直作为长寿的象征。龟蒙顶的石“龟”,无疑是最长寿的。“龟”背之上的每道裂痕,“龟”体内部的每一颗矿物,都是记载地球演化历史的无字史书。

这里是东夷文化的中心。约4000年前的夏商朝,始祖伏羲后裔在此建立了颛臾国,独辟拜山文化。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登临蒙山。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东山即指龟蒙景区。龟蒙景区还拥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尤以道教养生为特色。万寿宫、玉皇殿、光明寺、白云岩,宏殿重阁,晨钟暮鼓,生生不息,这里已是人们的祈福之地,长寿之山。
巍巍蒙山,气势磅礴,风光秀丽,集众多名山优势于一身,雄、奇、险、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龟蒙景区以东鲁在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一径通天等十大景观着称。因酷似一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登上极顶,眼前豁然开朗,但觉云生袖间,霞笼眉际,峰巅于足下,昂首于天外。奇峰罗列,皆匍匐而北拱,众壑逶迤,俱幽冥而含翠,鲁国故土尽收眼底。
这里是龟蒙顶了。神龟头朝西北,尾列东南,俯卧于云天之际。峰顶东为玉皇殿,西有孔子小鲁处和迎客松。
龟蒙顶岩体是距今约25.4亿年前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之后深埋地下,经历了长期的变质作用,变成了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龟蒙顶岩体是地球早期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地质科学意义。这里是龟蒙顶岩体的命名地,也是岩体同位素测年的取样地点。


牌坊上“蒙顶奇观”四个大字是从南天门古石牌坊上拓写而成,背后“万古风云”为明代王寿庸所题写。
除蒙顶景点外,这里还有群龟探海、百寿摩崖石刻、蒙山文化广场、翠竹园、九龙潭、白云岩道士林、高山湿地景观、读景壁、揽胜亭、蒙山吊索桥、瞻鲁台等景点60余处......

坐缆车前往蒙山寿星这个龟蒙标志性景点......
蒙山悬崖栈道始于虎踞龙盘石,全长2999米,由悬崖栈道和森林木栈道组成,悬崖栈道长1999米,森林木栈道长1000米,为江北第一大栈道。途中可以看到象鼻峰、凤翔岭、群龟献宝、醉美沂蒙等景点。栈道险峻处如飞龙凌空,游走于绝壁深壑,气势磅礴,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平缓处若卧龙蟠曲,奇松怪石,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蜿蜒处似游龙出没,林海掩映,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心随境迁,行走在栈道的不同位置,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有龙行天下之豪迈,有平步青云之喜悦,有临风啸傲之胸襟,有闲庭漫步之悠然,有坎坷曲折之感慨......都会让人心有所动,深感不虚此行。
这组巨石叫作群鳄临渊,是由横在路上的三块巨大的花岗闪长岩组成的,形若三条巨鳄伏于悬崖之边,人需要俯首而过。其主要受到缓倾节理的风化而成。


蒙山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周朝起,蒙山被封国祭祀。春秋时,孔子"登东山(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而小鲁",《诗经·鲁颂》咏叹蒙山。唐宋以来,蒙山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以及王心鉴的《东蒙行》“清风过沂水,松涛缦蒙山。天低雾沾履,路险云在肩。苍鹰巡玉宇,耕牛守麦田。回首登临处,浩浩一大千”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蒙山钟灵毓秀,孕育了诸如孔子弟子仲由、“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家族等贤圣人杰。道教早期的重要人物春秋时期的老莱子、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蒙山以道教最为兴盛,道佛共修,向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古刹”之说。
蒙山门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