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06-16 14:54:38)
标签:

2019春节

广东

中山

孙中山故居

翠亨村

分类: 杂文游记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与纪念馆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4A 旅游景区、广东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目前景区占地面积13完平方米。该馆建立了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的展示体系。1959年8月,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本馆公园题词“中山故居公园”。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孙中山将“天下为公”一名言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事准则,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之间,他从不犹豫。孙中山对于国家的宏图规划,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中也依然被努力的进行着,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革命以及三民主义努力的奋斗着,贡献着自己所有的精力,这一切都体现着其天下为公的行为准则。或许也正因为孙中山的正直善良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受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敬重和爱戴,也正因为如此,其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更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目前故居向公众开放的主要展示内容有:孙中山纪念展示区,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孙中山亲属与后裔陈列、中山鼎、警世钟、“瑞接长庚”牌坊——孙中山试验炸药处、铸铜雕塑“根”——孙中山听反清你;处、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临时展览;翠亨民居展示区,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街市亭、富裕人家、小商人家、中等农家、一般农家、侨眷农家、理发店、20世纪30年代的杂货店和其他农家、民居等;翠亨农家展示区,包括水稻种植区、作物种植区、禽畜饲养区、桑鲫鱼塘区、现代农业展示区、水稻耕作农具展览和其他相关主题展览;杨殷、陆浩东纪念展示区,包括杨殷故居、杨殷纪念展览。陆浩东故居、陆浩冬季年展览、陆浩东纪念展览等(正在筹备开放)。其他景点还有:杨鹤龄纪念展览、铸铜雕塑——孙中山与宋庆龄等。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长长的通道两边有高大的树木。这里人流息壤,全然不似园外马路上冷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一间小小的邮局,儿子的最爱......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翠亨村的普通农家,1925年3月12日逝世与北京。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和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他是中国的共和国之父,亚洲的共和国之父。为建立和捍卫共和制度而奋斗是贯穿孙中山一生革命事业的一条主线。孙中山精神概括为: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明主、富强的共和国而努力的爱国精神;不屈不饶、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精神、民权精神、民生主义。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天下为公”,他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其思想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他的名言。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位于翠亨村后的边缘,孙中山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他在珠江三角洲一代行医和从事革命活动及后来辞去大总统职务回乡,均在此居住。1956年在故居前开辟了公园。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在故居旁兴建辅助陈列馆,馆名由宋庆龄亲笔题写。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故居现有建筑物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建筑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中西合璧。它的正面是西式的内部结构与陈设是当地传统形式;第二,坐东向西。这是因为翠亨村民建房都是坐西朝东的,而实质上所建的房的坐向与其他民居恰恰相反,第三,窗多门多,周围连通。这座楼房有30多处门和两条楼梯。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赭色砖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由孙中山亲自设计,1885和1892年分两期建成。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酸子树:树种是孙中山在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的。它原来是直生的,1931年以后被台风刮倒,长成此状,但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开花结果。1962年3月8日,郭沫若先生到此参观时,曾留下“酸豆一株起卧龙”的诗句形容此树的奇特形态。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出生的祖屋旧址:这里原有一间4米宽、8米长的房子,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就诞生在那所房子里。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除租耕外,还当村里的更夫,赚钱帮补家用。由于生活贫困,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寄钱回家建房子,正在香G西医书院读书的孙中山回乡主持建造了这所“新”房。1892年孙中山故居落成之后,此屋改作厨房,并挖了一口水井。1913年孙眉扩建后院,增辟厨房后,此屋拆除。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为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
    楼房内部布置为岭南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正厅正面悬挂的孙中山画像是他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的形象。大厅里是不让拍照的,有点儿小遗憾。
    门外拍的这张能看到正对大厅的神龛和孙中山画像,两边墙上挂的是他父亲、母亲的画像。按本地传统,这里是供奉菩萨和祖先神位的地方。两侧对联:“德雨沾濡松柏茂;春风披拂桂兰香。”
    正厅后面是孙中山母亲卧室,这间房在神龛的后面,当地人叫神后房,按当地传统,是给家庭中辈分最高的长者居住。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座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1895年他在广州首义失败,离开家乡。1912年5月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的孙中山回到他阔别了17年的家乡,在此小住3天。孙中山在奔走国事的同时对家乡十分想念。1918年7月写信给儿子孙科时曾提到:“若时机适宜,父当回乡一次,以遂多年之愿。”但他一直忙于革命事业,并没有实现第二次回乡之愿。
    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他的最早的一幅照片 。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2孙中山在香G西医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经常回乡,在这里为乡亲治病。孙中山在行医期间,目睹清廷腐败无能,希望上书清廷官僚而使清廷能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是中国能强盛,人民得以富庶。1894年春孙中山先生在这里起草给的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改革主张,他认为“此四者治国之大经,富国之大本也”。1894年6月与同村好友陆浩东去天津见李鸿章,未获接见,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也深深的刺激孙中山,他感到依靠清政府自身的改革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毅然走上反清的革命道路,并与陆浩东在这里商讨反清革命策略。
    孙眉:名眉,字德彰,号寿屏。孙眉在1871年随同乡去檀香山谋生,后在那里开垦荒地,逐渐致富。后来又逐渐变卖家产,倾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广东一些资深人士力举孙眉为广东都督,孙眉自己也想当,而孙中山则电劝孙眉不要从政,他说:“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担此大任。”孙眉后来移居澳门,1915年去世,享年62岁。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家的厨房,建于1913年,还有浴室和厕所......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翠亨民居展示区:为保护孙中山故居周围的环境风貌,在灵芝和保护翠亨村的部分民居的基础上,开辟了翠亨民居展示区,对清末民初时期翠亨村各阶层的家庭状况进行了精心的复原陈列,并展示了翠亨村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立体地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家乡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可以藉此透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民俗风情。展区还包括翠亨村内的孙中山活动遗址;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建筑;杨鹤龄纪念展览;杨心如、杨日章、杨日韶、陈兴汉等人的故居;杨兼善祠遗址等,馆内的其他雕塑艺术品;公园内现有400多个植物品种的绿化园林;其他临时展览等。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这里有两件小小的展室,一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室,是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国家和广东省非遗保护目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另一间正在展示的“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孙中山家风”......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家世: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生于大清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翠亨村,名文,幼名帝象,谱名德明。父亲孙达成在澳门一家鞋店当学徒,32岁才与家乡的杨胜辉的女儿结婚。孙中山是家中排行第五的孩子,上面有二兄(孙德彰、孙德佑)及二姊(孙金星、孙妙茜),其中二兄孙德佑及长姊孙金星均在幼年过世,下面有一个妹妹孙秋绮。孙中山家里贫穷,他出生时,父亲已经53岁,母亲38岁,长兄孙德彰与他相差12岁。
    孙文的祖先务农为生,曾祖父孙恒辉家有田产十余亩,当时属小康之家,22岁时生孙敬贤,但于孙敬贤14岁即过世。祖父孙敬贤依寡母为生,笃信堪舆学,醉心术士们的风水之说,又常游玩山水,以致家道中落。孙敬贤有三个儿子, 依序是孙达成(1813年-1888年,孙中山的父亲)、孙学成(1826年-1864年)、孙观成(1831年-1867年)。父亲孙达成未成年,孙敬贤家中田产已变卖干净,生活日渐困苦,16岁那年,孙达成为生计所迫到离家37公里的澳门做鞋店学徒,32岁那年,才返回香山与崖口乡隔田村杨胜辉的女儿结婚。婚后,在家乡翠亨村依靠耕作养家糊口。二叔孙学成年轻时,与同乡到美国加州淘金谋生,至34岁(1860年)才回乡耕作,可惜38岁即因病过世。
    美国传记作家林百克在根据孙中山口述写成的《孙逸仙传记》一书中描述孙中山的父母:“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很以民族的旧俗自豪的,他们俩终身相爱,在家庭中是很快乐的”。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四大寇:是青年时期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的昵号。时孙在香G西医书院读书期间,常与陈、尤、杨三人在香G中环歌赋街二十四号的杨鹤龄祖产商店杨耀记处会面,并议论中国时政,大谈反清逐满及太平天国遗事,倡言革命,鼓吹共和。且“畅谈革命,慕洪秀全之为人”,被人称曰“四大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陈少白被迫逃亡海外,然均以力谋再接再厉,继续革命,尤少纨也走避西贡各地,创中和堂于南洋群岛。杨鹤龄则潜伏港澳,混入烟馆商场之中,秘密活动,宣传革命。民国十年(西元1921年),孙中山建立广州军政府时,常与陈、尤、杨三人在广州观音山(今越秀山)文澜阁会面,孙中山亦修治文澜阁并题曰“四寇楼”,以志昔日在杨耀记时的生活。1921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时,聘请杨鹤龄为总统府顾问,并每月馈五百元作为养老金;又把越秀山南麓文澜阁修葺一新,延请杨鹤龄、陈少白、尢列三们“四大寇”时期的革命元老居住。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号夔石,广东新会人。1886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六岁入私垫,天资聪敏,勤啻好学。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1890年入香G西医书院,与孙中山拜盟为兄弟。1895年参与组织香G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与孙中山、郑士良逃亡日本,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1897年去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奉孙命回香G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与保皇会刊论战。同时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与毕永年等组织兴汉会。1900年在香G策应惠州起义。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G分会会长。1911年任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不久辞职,成立粤航公司,任总司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大本营参议。次年1月任国立中华国民银行监督。陈炯明叛变后辞职回故里,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12月23日在北平病逝。著由《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尤列(1866—1936):字令季,别字少纨,号小园,又号吴兴季子,晚号钵华道人。1866年生于广东顺德县北水乡新基坊。十七岁时在上海参加洪门,二十二岁入广州算学馆,结识孙中山。曾先后参加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的筹划工作。后赴日本、南洋,为中和堂会长,在新加坡创办“图南日报”,宣传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晚年居香G设皇觉书院讲学。著有《四书章句易解》、《四书新案》等。
    杨鹤龄(1868-1934):字礼遐,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与孙中山同村,自幼相识。1886年入广州算学馆,与尤列同窗,又与孙重逢相聚。1888年毕业后到香G,住在父亲开设的杨耀记商店里,与志同道合的孙中山、陈少白、尤烈昕夕往还,“高谈造反覆满”。1895年加入兴中会,在港澳一带协助筹募起义经费和开展反清宣传。辛亥革命后在澳门过着平民的生活,孙常寄钱接济。1919年5月16日杨鹤龄致函孙求职。孙批答他日有用人之地,必不忘故人。1921年9月14日被孙聘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4月4日任港澳特务调查员。1934年8月29日在澳门病逝。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9岁入村塾冯氏宗祠开蒙,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他博览群书,热衷接受各个领域的知识。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的婚姻与子女:孙中山一生共有三任妻子,二房小妾,其中有一妻一妾是日本人。她们分别是:卢慕贞、陈粹芬、浅田春、大月薰、宋庆龄。据了解,孙中山一生中娶过四个妻子,分别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是与原配妻子卢慕贞所生,小女儿则是与大月薰所生,卢慕贞的子女里,大儿子叫孙科,两个女儿分别叫孙娫和孙琬。
    孙科从小在美国长大,后来孙中山投身国内的革命事业忙得不可开交,孙科便从美国回到中国来帮助父亲,孙科能力很强,所以孙中山对他也非常重用,让他掌握了许多权力,甚至还担任过中华民国的立法院长和副主席,一生辉煌无限,新中国成立后,孙科先后移居香G和美国,最后还是回到了台湾度过了晚年。
    大女儿孙娫出生的时候正值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孙娫在襁褓中便被母亲抱到了檀香山避难,后来还随着母亲逃亡香G九龙和美国,从小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孙娫的身体特别差。19岁的时候就因病逝世了,虽然病危的时候,孙中山曾去探望过他,但孙中山走后不久,孙娫就病逝了,在死前并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令人惋惜。
    孙婉和哥哥孙科一样赴美留学归来后,一直在父亲身边工作。后来,她与一位比自己大13岁的已婚男子相爱了,孙中山听说以后非常生气,父女二人的关系陷入了僵局。后来孙婉二婚时,都没邀请孙中山来参加婚礼。没过几年,孙婉的二婚丈夫也逝世了,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孙婉都是一个人孤独度过。
    孙中山的小女儿叫做富美子,是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的时候,与大月薰所生。当时大月薰只有十几岁,而孙中山已经37岁了,一年以后,孙中山离开了日本,但却不知道此时的大月薰已经怀了身孕,后来大月薰把这个孩子生了下来,起名为富美子,从出生起富美子就从来没有见过孙中山,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几十年后才渐渐从旁人那里得到了消息。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富有家庭:此为仿建翠亨村“朝议第”杨宅的部分建筑。杨家以外洋贸易致富,向朝廷捐纳获得官衔,并占有村中大部分土地,是村中的富贵家庭。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继续前行......
    杨殷、陆皓东纪念展示区:包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重要追随者,翠亨村中的杨殷故居、杨殷纪念展览、陆皓东故居、陆皓东纪念展览等。
    说说翠亨村的几位历史伟人:
    陆皓东(1868—1895):本名陆中桂,字献香,号皓东。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1883年秋,在香G与孙中山一起加入了基督教。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还积极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广州起义时陆皓东被捕。1886年,陆皓东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23岁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任芜湖电报局领班旋又返粤居,常与孙中山谈论推翻清朝统治,义甚洽,风雨同床,起居相共。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在香G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杨殷(1892-1929):名典乐、夔礼,字孟揆,化名吕云峰。是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和1927年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者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担任孙中山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1922年加入中共,并组织工人运动、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张太雷阵亡后,其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1928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29年,因白鑫出卖,杨殷与彭湃等人一同被捕。同年8月30日,被蒋介石下令枪决。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杨日韶(1918—1942):1936年毕业于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后在五区光后小学任教,其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的职业作掩护,从事党的工作。1940~1942年先后任五桂山抗日游击大队中队长,“挺三”梁伯雄大队副官、副大队长,南番中顺中心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第一主力中队中队长。1942年5月,五桂山抗日游击大队为了声y友军,支援梁伯雄大队,粉碎日伪军对九区进行的“梳篦式”清乡扫荡,特组织一次突袭浮圩的战斗,由谢立全、谭桂明、欧初率领游击队分三路进攻浮圩,谭桂明和中队长杨日韶担任正面进攻任务。这次战斗大获全胜,短短时间就全部解决伪警所及一个伪军连的武装力量,缴获长短枪50多支。杨在战斗接近结束时,因掩护战友安全撤出而负重伤。
    杨日暲(1919~1944):毕业于中山纪念中学,曾在石门小学任教。1941年参加民众抗日工作。1942年5月其兄杨日韶在浮圩抗日战斗中牺牲后,即遵照母亲“继承兄长遗志”的吩咐,参加抗日游击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0月任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第一主力中队中队长,1944年1月任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仲凯中队中队长。期间多次参加抗击日、伪军的战斗。1944年4月15日,在袭击张溪伪护沙队第15中队时,担负主攻敌营的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牺牲。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模拟的孙家:此处原是陆姓人家的房子,现在用其模拟孙中山出生的祖屋状况。童年的孙中山曾在近似的家境中生活。孙家祖耕务农,年幼的孙中山便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贫寒的童年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更楼:更楼是过去村民为打更、防盗而设的,孙中山的父亲曾在村中当过更夫。孙中山十七岁时从檀香山回乡,曾倡议改革乡政,组织青年巡逻防盗。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陈兴汉故居:陈兴汉,1876年出生于翠亨村,与孙中山邻居,后追随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并成为孙中山贴身保镖和得力助手。民国成立时,任临时大总统秘书。1923年后,历任大元帅府庶务司司长、粤汉铁路事务督办、兵站总监部铁路输送局局长、元帅府财政委员委员、广三铁路、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广州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等。1929年出席孙中山遗体安葬南京的仪式,随后移居上海。抗战时期,出任京沪铁路局局长、沪杭甬铁路局局长等。新中国成立后,仍留居上海。1970年逝世。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中等农家......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一家小药店......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翠亨农业展示区:翠亨农业展示区占地60亩(约4万平方米),其中有2亩多地曾是孙中山家里所耕种,土名为“龙田”,孙中山和他的父辈曾在此劳作。本展区包括:作物区、水稻种植区、禽畜饲养区、桑基鱼塘区、现代农业展示区、观众实践区、农具展览等多个区域,展馆“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系列展示的一部分。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又见孙文莲......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文莲的故事要从一百年前的四颗莲子说起......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四颗莲子 君子友谊: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犹如台风掀起的割地、赔款狂潮,将中华民族推向苦难的深渊,同时也唤醒了广大中国人民,特别是一大批爱国志士投身到反抗斗争中。当时年仅28岁的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筹备发起了反清革命运动。随后,他几乎跑遍世界各地,目的只有一个:向海外华人和留学生播撒民主革命的火种,同时为革命运动筹集资金。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革命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讨袁未果,被迫流亡海外来到日本,并在此遇到了他革命路上的坚定伙伴——田中隆。虽然二次革命失败,但却没有击垮孙中山继续革命的决心。知悉孙中山的志向,田中隆与友人不仅慷慨解囊为孙中山募集革命军资,还提供德制“长府丸”号货船为革命军秘密运送武器。所谓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收到这笔军用资金的孙中山立即写下收据并交予田中隆友人犬塚。但是,犬塚在田中隆的事先授意下,趁别人不注意将收据丢进火炉里烧掉了。田中隆曾鼓励孙中山:“我是为了孙文先生热诚的爱国精神而支援的。孙文先生请不要气馁,要将革命坚持到底。”孙中山甚为感动。为感谢田中隆对革命事业的理解及其不计回报的付出,他先是取出两条白丝巾,并在上面写上“至诚感神”和“田中先生属”几个字,再取出四颗类似褐色玉石般的东西,一并赠予田中隆。“田中先生待我如亲兄弟,我无以为报,唯以此物相赠。这是我从家乡(广东香山县)带来的莲子。莲花表示君子之间的高尚友谊。我将此莲子赠予先生,当这莲子开花之时,便是中国革命成功之时。”孙中山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作为品德操守高洁的君子象征而得到人们的尊重。将莲子赠予友人,是象征着君子的友谊之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百年莲子 破壳绽放:1959年,田中隆第六子田中隆敏带着4颗褐色的莲子,来到东京都府中市本街拜访荷花专家大贺一郎博士。这四颗莲子,正是孙中山当年赠予他父亲的。
    时间倒回到1951年的初夏,继承家业的田中隆敏从母亲手上接过这四颗莲子。他如获至宝地把莲子放在手心仔细端详,并向母亲了解这四颗莲子背后的故事。“孙文先生曾和我说过,一定要让它们(莲子)开花”,父亲的遗训始终在耳边回响,于是田中隆敏决定请荷花专家大贺一郎博士鉴定并培育这四颗莲子发芽开花。1960年春天,田中隆敏将四颗莲子郑重地交给大贺一郎博士。播种前,大贺一郎博士对田中隆敏说:“我现在要切开了吗?”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大贺一郎博士用修枝剪切掉了其中一颗莲子的底部。在细细观察切口后,却说出了一个让田中隆敏揪心的消息:“太可惜了,这颗莲子已经发霉了,不能播种。”为了测试剩下的莲子能够顺利播种,大贺一郎博士将它们放进盛满清水的杯子:如果莲子浮在水面,则表明这三颗莲子再无发芽希望。当莲子投入水中的那一刻,紧张的田中隆敏屏住了呼吸,心跳加速,空气像是凝住一般,宛如等待一个命运的宣判。三颗莲子先是在水面上停留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向杯底沉去……这预示着三颗莲子依然具备发芽开花的条件!田中隆敏心中的大石瞬间落地,嘴角逐渐上扬。在莲子顺利种下的第5天,大贺一郎博士告诉了田中隆敏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莲子发芽了!”
    自此之后,田中隆敏每天都会到大贺一郎博士家观察莲子的生长情况。为了培育这几颗莲子,田中隆敏每个月会付给大贺一郎博士两千日元作为培育莲子的研究费用。其实彼时,田中家受二战影响,已是家道中落。大贺一郎博士看到已是一贫如洗的田中隆敏仍然义无反顾支持自己培育莲子发芽,感动万分。所以当田中隆敏再次向大贺一郎博士支付研究费用时,他毫不犹疑地拒绝接受。为了更好地完成父辈的遗愿,田中隆敏自己也钻研莲子发芽开花的相关技术和莲花的习性,连大贺博士都忍不住称赞道:“你对莲花的观察和研究比我还认真仔细呢!”三粒莲子在田中隆敏和大贺一郎博士的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遗憾的是其中两株莲子苗,一株被老鼠吃掉了,另一株枯萎掉了,最终只剩下一株存活。在经过精心养护后,这株幸存的莲子苗逐渐成长为拥有21枚淡红色倒挂金钟形花瓣的莲花。为纪念孙中山与田中隆先生的友谊,这株幸存的莲花被命名为“孙文莲”。
    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赠送的莲子,加深中日两个民族的相互理解,弘扬“孙文莲”文化,1960年8月由田中隆敏、大藏公望、大贺一郎等人成立了“四莲会”,后改名“莲子会”。田中隆敏说:“孙文先生赠送的莲子,是睦邻主义第一主义的表现,为本着让日中友好之花永远盛开的愿望和有着相同愿望的人们聚在一起而成立‘四莲会’。”当年,孙中山向田中隆相赠莲子时曾说:“中国和日本就像莲茎上的两朵莲花,任何的外国势力都分不开。”“孙文莲”的成功开花正如中日关系一样,虽历经坎坷,久经磨难,但最后还是会开花结果,永葆生机和活力。如今,淡红色的“孙文莲”每年7月中旬都在日本下关市的田中隆长府庭院故居如期绽放,飘香满池。
    友谊之花 经久不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随着二战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通过“民间先行”的外交模式,中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而“以民促官”的“渐进积累”也为中日两国关系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两个月后,由作家富成博率领日本山口县文学代表团带着一份极为珍贵的礼物—“孙文莲”访问北京,并赠送给北京中山公园,这也是“孙文莲”第一次回到故土。
    1979年4月8日,正值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一架来自中国的专机徐徐降落在东京羽田机场。邓颖超同志率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访问日本。访问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时,在这座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寺院里,大贺一郎博士的学生阪本佑二先生委托主持森本孝顺长老,将“孙文莲”等一批珍贵的荷花品种交给邓颖超,并请她转交给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表达延绵千年的中日人民友谊,这也成为了中日人民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改革开放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将“孙文莲”赠予青岛市并栽种在青岛市中山公园。中山公园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同名公园,借助这一系统,青岛中山公园在全国中山公园联谊会上将“孙文莲”的莲子赠送给全国各处的中山公园,不仅使孙中山所倡导的博爱精神洒遍神州大地,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他与田中隆的那段君子友情。孙中山先生可能未曾想到,当年仅以答谢之情所赠予的4颗莲子,竟开出了今日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孙文莲”繁衍至今,代代相传,时隔多年,成为中日两国友谊的见证和纽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独特且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品德操守的高洁形象,是君子的代名词。又因“荷”同“和”、“莲”与“联”的谐音,莲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亦是和谐、合作的友谊象征。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中山鼎: 中山鼎是铸铜鼎,为纪念孙中山而铸,座落在孙中山故居与孙中山纪念馆的交汇线的中心点,铸造于50周年国庆之后、澳门主权回归祖国之前,落成于孙中山诞辰133周年的纪念日。中山鼎采用了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一组数据: 1866年孙中山出生,该鼎的上口宽度为1866毫米; 1912年孙中山推翻帝制、创立共和国,该鼎的基座宽度为1912毫米; 1925年孙中山逝世,享年59周岁,该鼎的高度为1925毫米,铭纹高度为59厘米并且在其中铭刻了孙中山遗嘱。中山鼎北侧是孙中山纪念馆,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纪念馆以大量的照片、实物和文字资料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翠亨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联翩继出的翠亨英杰与一部中国近代史的书写紧密相连,使翠亨村成为中国最有名的村子之一,是所有对近代中国百年史怀有温情和敬意的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圣地。地灵人杰的翠亨村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小山村,保存了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乡土建筑、乡村建设的历史遗存,堪称岭南传统乡村的缩影。2007年6月翠亨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2.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