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再游广州——大角山炮台
从南沙天后宫登上南岭塔,终于发现了大角炮台遗址。可惜的是这里可能发上过什么危险事故,因此很多路段已经被铁质栅栏封锁起来。不允许游人进入......

大角山炮台隶属于虎门炮台,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角山炮台雄踞虎门西岸,与沙角炮台隔江对峙,扼守虎门水道出口,构成虎门要塞的第一道防线。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军民在此与外国侵略者殊死搏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
十九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正当烟毒危及中国生存的关键时刻,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禁烟,与两广总督邓延祯,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整顿海防,缉拿烟贩,严惩受贿官吏,并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销毁237公斤鸦片,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叫嚣“要用武力教训中国政府懂得对外义务”。1840年6月下旬,英侵华远征军舰船48艘,陆海军15000余人抵达广东海面,并宣布从28日起封锁广州江面和海口,于是震惊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同年6月30日,英军主力北上,攻陷浙江定海,舰抵天津,直逼北京,道光皇帝慑于英舰炮火威胁,将林则徐、邓延祯二人革职,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方谈判求和。1841年1月双方正谈判时,英军突然进攻虎门,随即于1月26日非法抢占香港。1841年1月7日,英军同时进攻大角、沙角炮台,左路英军共四舰1400多人,110门火炮,向大角炮台猛烈轰击,并派小船抢占滩头,大角炮台千总黎志安率
200
多名官兵英勇抗击,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大部伤亡,大角炮台沦入敌军之手。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两广总督叶名琛采取投降路线,英法联军乘虚而入,大角山炮台于同月23日再度被陷。
帝国主义的野兽侵略,给中国人民戴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沉重枷锁,这民族的耻辱,我们当永世不忘。
来到南沙天后宫,其实就是来寻找大角山炮台遗址的。一路问上来,当地人其实也不清楚这天后宫的后面还有着这样的历史遗迹。走走停停,一直登上山顶的南岭塔,才看到了关于大角炮台的路标......
安平台:这个炮台始建于光绪十一年,位于大角山的南部的山梁上,炮台以进口的红毛泥,钢材建成,安置可以旋转360度的海岸大炮,四壁有弹龛,属于虎门第一道防线,起初由湘军驻守,在抗日战争当中发挥过作用,炮池为清代原作,大炮已损毁无存。
安定台:意为“安定人心”,炮台始建于光绪十一年,位于大角山的南部的山梁上,炮台以进口的红毛泥,钢材建成,安置可以旋转360度的海岸大炮,四壁有弹龛,属于虎门第一道防线,起初由湘军驻守,在抗日战争当中发挥过作用,炮池为清代原作,大炮已损毁无存。
振威台:振威台是大角山炮台群中距离海面最近的一个炮台,始建于光绪十一年,位于大角山的北部的山梁上,炮台以进口的红毛泥,钢材建成,安置可以旋转180度的海岸大炮,四壁有弹龛,属于虎门第一道防线,起初由湘军驻守,在抗日战争当中发挥过作用,炮池为清代原作,大炮为仿制品。大角炮台振威台门楼门额上款刻:钦差太子少保督办广东防务兵部尚书等敕车部尉彭、兵部尚书两广总督部堂张、兵部侍郎广东巡抚部院倪、统领湘军振字营前署湖南提督王永章建立、管带振字左营记名总兵樊本德监修。下款刻:光绪十一年乙酉春月。门楼左右两侧有泥塑对联一幅:倒衔山海穹千变,驱策云雷竦百灵。
振定台:振定台门楼门额上款刻:钦差太子少保督办广东防务兵部尚书等敕车部尉彭、兵部尚书两广总督部堂张、兵部侍郎广东巡抚部院倪、调任湖南布政使广东布政使龚易图、统领湘军振字等营前署湖南提督王永章建立。下款刻:光绪乙酉夏月榖旦。门楼左右两侧有泥塑对联一幅:八阵雷轰走虎豹,千钧霆击徙蛟龙。
蒲洲台:蒲洲炮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大角山滨水区内,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位于蒲洲山50米高的山顶中部和东端,共有东、中、西三个炮位。每炮位各安装一门德国克虏伯后膛炮,另有炮池、坑道、弹药库等设施,各炮位间用交通壕连接,蒲洲炮台与大角山炮台犄角相依,炮火可互相支援,是虎门要塞第一道防线的大角山左方前哨和滩头阵地的重要保险。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六年),即公元1857年,英法联军向广州进犯,炮台守军将士英勇御敌,浴血奋战,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炮台被英法联军攻陷。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在山角下深水码头登陆,炮台被日军飞机炸毁。
南沙大角山炮台,是珠江入海口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成了打响抵抗外敌入侵第一炮的地方......
下山途中从婆娑树影中可以看到南岭塔的身影......

远处的这片平静的海面,曾在1840年波涛汹涌......

作为中国人,一定要记住1840这一屈辱的时刻;作为中国人,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坚船利炮和科学技术,才能不再屈从于任何强权......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2.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