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案

(2018-08-19 08:01:15)
标签:

部编版

小学语文第三册

二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教案

分类: 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第三册
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读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些课后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想写几句。
教学要点
    课文
    1、认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口语交际
    1、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2、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语文园地三
    1、认识11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5、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6、背诵积累故事《小儿垂钓》。
    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课时安排
    《曹冲称象》………………………………………………. 2课时
    《玲玲的画》………………………………………………..2课时
    《一封信》…………………………………………………..2课时
    《妈妈睡了》………………………………………………..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元的三》…………………………………………… 3课时

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1)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B、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第5课《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幅,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学生并不难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阅读相关名言,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主题来源学生生活的故事,把道理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其中蕴含的道理也容易被学生直接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会认“玲、详、幅、奖、催、叭、脏、筋”8个生字,会写“叭、玲、狗、糟、楼、梯、肯、脑、筋”9个生字,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读中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两重含义和一个深刻道理。
教学思路: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照学生课前预习六部曲“一标二圈三注四画五读六展”编排课堂环节。首先解决本课生字新词问题,然后在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近文中角色,体会角色内心世界,去挖掘文本的内涵,感悟“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用电脑出示两幅画(玲玲修改前的画和修改后的画)。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欣赏两幅画,你们仔细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 
    生:第二幅画比第一幅画多了一只小狗!第二幅画更好,因为我喜欢小狗。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确实多了一只小狗,让我们感觉第二幅画更温馨了,是吧?那么我们今天来讲一讲,这两幅画背后的故事!请大家打开第25课,齐读课题。 
    生:25玲玲的画(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 
    师:大家先自己读课文,把不会读,不懂得生字标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 
    师:好,谁来告诉老师你画出了哪几个生字? 生:糟、玲、叭...... 生:筋、脑...... ...... 
    教师课件展示生字。 
    师:屏幕上的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大家小组内讨论,互相帮助,把这些字都读准,交流识字方法,把它们都认准了。开始!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学习。 
    师:安静!下面请一小组上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他们组的识字方法,哪个组愿意上来?好,有请第五小组。 
    第五小组展示识字方法:加一加法、换一换法、组词法、形近字法。 
    师:掌声谢谢第五小组!下面一起来读读这些字,预备起!接下来开火车读,看谁读得音最准!大家都读得很棒!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学会怎么去写这些字,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看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在黑板范写生字。 
    师:谁来说说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生:“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 生:“米”在“糟”中捺变成点,在“楼”字中捺不变。 生:“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很多小细节,那么下面时间交给你们,在生字本上写这些字,要注意刚刚同学们说的细节! 
    师:老师这里有两本同学的生字本,我给大家展示展示,大家给这两位同学提提建议! 
    教师把学生生字本投影出来。 
    生:他“狗”字的反犬旁写得不好看,应该更弯曲一些。 生:他的“糟”字写错了,写成了“木”字旁。 ...... 
    师:同学们给这两位同学都提了一些建议,希望你们能够细心一点,认真一点,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好,课下把这篇课文认真读读,下节课我们继续讲这篇课文。下课! 生:谢谢老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教师出示字词的课件。 
    师:我们先来读读上节课学到的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我看谁还记得!你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二、扫除障碍 
    师:在预习当作,除了字音,你们还解决了哪些字词障碍呀?谁来分享下自己的预习成果?你来! 
    生:请看“满意”这个词,它的意思是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生:我要补充!我可以用“满意”来造句,我很满意自己画的画。 师:真棒!还有补充的吗?你来! 
    生:大家看“收拾”这个词,它是整理的意思,我还可以用它造句。我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家看“懒洋洋”这个词,它是没精打采的意思。 生:我补充!“懒洋洋”是ABB式词语,我还可以想到其它这种样式的词语,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 
    师:这位同学预习得真到位!你来! 
    生:请看“动脑筋”这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想问题,思考!我可以用它来造句:他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常常动脑筋。
    生:我还有!“端详”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端庄祥和。
    生:我质疑!“端庄”的意思应该是仔细地看!近义词是打量,反义词是浏览。
    师:那这个词的意思究竟谁说的对呢?我们看看课文中的句子!把这个词放入到课文中啊,不难发现,它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所以我们要把词语放回文中,才能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意思!谁可以用“端详”造个句子?
    生:我端详着自己的画,感到很满意! 
    师:非常棒!那还有没有同学扫除了其它障碍?没有了呀?那老师有一个问题,我看谁能够帮老师解决一下!请看“往往”这个词,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经常发生。 
    生:我补充!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事情会经常发生。 ...... 
    师:老师来总结一下!“往往”的意思是:在一定条件或情况下,某些事情会经常发生。那谁来造个句子,方便大家理解呢?你来! 
    生:这个季节往往会有暴雨,所以我们出门时要记得带上雨伞。 
    师:这个句子造得真好!老师的问题也解决了,那么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教师课件展示问题。 
   问题: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师:下面你们大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读完之后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朗读课文,并讨论。 
    师:小组讨论出结果了吗?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主人公是谁? 生:玲玲! 
    师:好,那玲玲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说?你来! 
    生:玲玲参加画画比赛,但是把画弄脏了,后来爸爸帮她画了一只小狗,最后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 
    师:嗯,很不错了!但是还是有两个地方描述得不清楚!谁再来?你! 
    生:玲玲不小心把画好了的画弄脏了,她爸爸提示她在脏的地方画了只小狗,最后玲玲获得了一等奖。 
    师:有进步!比刚刚那位同学好一点了!那么老师总结了下你们所说的,这篇课文讲述了玲玲把已经画好了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自己动脑筋修改,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事。 
    教师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师:大家齐读一遍,起!来,我们从这句话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首先玲玲把画“画好”了,然后不小心“弄脏”了,最后“修改”后获得了一等奖。
    教师在黑板板书:画好——弄脏——修改 师:好,那么谁来帮老师解决下一个问题呢?玲玲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你来试试! 生:玲玲一开始是满意,然后是伤心,最后又满意了。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呀? 
    生:第一自然段,一开始玲玲画好画之后,她“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然后第四自然段,“玲玲哇地哭了起来”,她很伤心,最后第八自然段,“玲玲满意地笑了”。 
    师:你真聪明!还有同学要补充的吗?没有那我们就把它写下来!    教师板书:满意——伤心——满意 
    师: 现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玲玲的感情变化。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停!大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那么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谁来试试? 
    生: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师:嗯,你是从哪里找到的呀? 生:第九自然段! 
    师:请大家把目光转到第五自然段。这段是爸爸对玲玲说的话,大家齐读一遍,起!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段,大家在旁边标出来!爸爸这段话呀,除了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个道理外,还有一层含义,哪位同学读出来了?没有人敢试试呀?那大家看这一段的倒数第二句!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它分为好或者坏,因为好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像课文中的玲玲,坏事变成了好事!大家再来读一遍这一段话,起!
    四、拓展交流 
    师:你脑袋瓜子真好用!这位同学给大家了启发,你们课下想想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试着把它写下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声:老师再见! 
作业设计: 
    拓展交流的小习作。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画好——弄脏——修改 
                         ¦              ¦              ¦             动脑筋 
满意——伤心——满意 

第6课《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 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第7课《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
  2、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3、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难点:
    懂得关爱父母,并了解文中部分词语。
课前准备:
  课件、奖励评价志、磁带、二类字小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构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赋予汉字情感,渗透汉字文化,总结识字规律,教会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舒缓、轻重、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在走动中有感情地涌读课文。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体现及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为学生营造一种恬静,亲切的氛围,在这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师: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问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既是一个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过程,又是一个鼓励学生质疑的过程。在这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暂不作回答,鼓励学生读课文时只要用心,就会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板书课题,初步渗透汉字的内涵。
  师:(板书课题《妈妈睡了》)注重看老师写“睡”字,左边是“目”右边是“垂”。
  三、分层读课文,在阅读中识字。
  1、初读课文,自我识字。
  师:在你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铅笔把生字朋友轻轻地圈起来,再用课前提到那些方法认一认,有拼音的拼一拼音,没拼音的查一查,问一问,争取把课文中的每个字音都读对,每个句子都读通。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2、练读长句,认读生词。
  (点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和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文时,会有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猜读生字的现象,教师在这里有意识将生字从一个大的语境过渡到小的语境,逐步增加难度。
  师:课文里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3、在语境中渗透识字方法。
  师:你知道妈妈是怎样哄自己的宝宝睡觉的吗?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而谈,体会妈妈哄宝宝的温柔,点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后)睡得好熟好熟,还可以怎么说。
  (由第二自然段引出问题:“妈妈为什么在哄我午睡时自己先睡着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累了、乏了”)、“乏”字怎么写,老师不记得了。谁能帮帮我?
  师:原来给熟悉的字“之”加上一笔,就是“乏”了,我们今后可以用这种给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
  师:我们能给“乏”字加上一个偏旁,使它变成一个新字吗?
  (在学生加偏旁的同时,请他们做出与这个汉字相应的动作,从而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汉字的偏旁不同,代表的意思就不同。)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加一加”的方法,把认识字形与理解字义,生发情感有机融合。
  4、在品读生情中,理解运用词语。
  师:老师这里有五个“词语苹果”,分别是、慈祥、红润、均匀、深沉、美丽。
  如果请你选一个送给妈妈的话,你会选哪一个?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你是这个“词语苹果”的原因。
  (学生先自读课文,再与同桌小伙伴交流,最后进入集体讨论)
  师:老师在写这个“慈”字的时候,想起了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的缝,意恐还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你知道“慈”为什么是心字底了吗?
  师:课文是怎么写妈妈的慈祥的?哪里看出妈妈慈祥了!
  师:那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请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出示古诗《游子吟》,让学生感受
“慈祥”一词的内涵,又通过对“慈”字心字底的理解,赋行了汉字的深厚的人文情感,并通过“读”传达出来。
  四、游戏:汉字魔术。
  教师依次出示一组汉字
  第一组:闭、闻、问、闪、间
  (教师指读生字时:“门”字框不变,不更换里面的部件)
  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问”字里面是“口”?“闪”字里面是“人”?“间”字里面是“日”?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相继出现下面五组汉字)
  第二组:润一评、第三组:热、熟;第四组:哄、吸,第五组:各、页、额,第六组:乏、说、眨
  (以上每组形声字出孔时,形旁不变,只换声旁)
  【设计意图】本环节辅以形象直观的动画课件,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取得兴趣。
  四、细读课文,感情交融
  读完了课文,你觉得妈妈对孩子怎样?(妈妈很爱孩子)孩子对妈妈怎么样?(孩子也很爱妈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把课文里反映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句子找出来,画上记号(可以小组讨论)
  1、妈妈爱孩子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
  (说明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就连睡觉都陪在我身边)
  (2)妈妈的嘴巴,眼角都在挂着笑意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意,为什么小作者会想像成是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肯定是妈妈经常给‘我’唱催眠曲哄我入睡)
  你的妈妈给你唱过催眠的歌谣吗?(生:小黄狗)
  指导朗读:谁愿意在读一下这句话,注意要读出妈妈那种亲切,温柔的爱(要显得很亲切,很温暖)
  (3)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容好像又想好了一个故事。
  为什么从嘴巴,眼角挂着笑意,想到想好了一个故事。(肯定是妈妈经常给我讲故教育和启迪)
  指导朗读•
  (4)她干了好多活儿?干什么了(日夜为我操劳)
  小结:你的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你能说说吗?
  自由发言,老师我读了一首儿歌,我觉得我的妈妈很像儿歌中的妈妈,我想读给大家听。
  2、孩子爱妈妈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我也看着妈妈
  说明了孩子已经开始懂事,懂得了回报,学会了像妈妈爱护自己一样关爱妈妈。
  (2)她真该好好的睡一觉了
  这是一个真心爱妈妈的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慨,反映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
  指导朗读:边读边回忆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多么辛苦。
  五、图文结合,感情升华
  1、下面我们看课文的插图,你能描述图上的情景吗?(妈妈搂着孩子睡着了,可孩子却睁着眼睛(充满爱意)地看着妈妈,一本大开的书反扣在被子上,似乎妈妈刚刚给孩子讲完一个好听的故事)。
  2、老师也试着给这幅画的内容,编了一首儿歌,同学们想听吗?
  母为子千辛万苦操碎了心
  子对母知恩图报感激不尽
  母盼子健康、快乐有出息
  子祝母幸福、平安永美丽
  3你能给插图起个名字吗?(母子情深,妈妈的怀抱真温暖,我爱妈妈,妈妈,您辛苦了)
  六、课外延伸,表述真情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几张妈妈照片或者画几幅关于妈妈的画,下面谁愿意拿出照片或图画,说说自己的妈妈。
  2出示小诗:《妈妈,您睡吧》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一首诗《妈妈,您睡吧》配以舒缓音乐,教师有意将本课所学生字放在一首小诗中,检验学生对生字掌握情况的同时,也是在回归本课的主题,那就是亲情与爱。
  3、小结
  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快乐成长,妈妈的爱像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们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阎维文的一首《母亲》唱得好,“你躺在病床上每人为你掉眼泪,你高兴时有人为你乐开花。”下面,还是让我们一起欣赏母亲的歌。
作业设计:
  1、讲到这里,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妈妈说,让我们发自肺腑地对妈妈说一句你最想说给妈妈的话。
  2、把这些话写在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
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     好慈祥
                                                                        好累
课后反思: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

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引入。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展示台
    1、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2、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3、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4、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5、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6、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 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 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三、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1 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1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 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10、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1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 7 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 2/2/3。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
    2、学学讲《王二小》的故事。
    3、请孩子们讲讲同类的其他故事。
    4、请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五、孩子们说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