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端午徐州行——沛县·汉之源景区(樊井
吕布射戟台)
在沛县的历史遗迹中樊井和吕布射戟台是很著名的,必须来看看。原来这两处景点都已包含在这个叫做汉之源景区的条带状开放性公园中了......
汉阙:汉之源景区内标志性建筑汉阙。汉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设施,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通常立于门前甬道的两旁。每阙由正阙和负阙组成,各阙一般有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刻珍品,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汉阙建筑所蕴涵的文化特性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文化在其建筑造型和材质上的体现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在传统建筑与其环境上的体现,它为当代建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汉之源景区,也叫世界刘氏总会会馆。汉之源景区占地135亩,总投资5000万元,修建3个休闲广场,3座景观桥,1个亲水平台,5座亭榭;绿地面积达105亩,种植各类乔、灌木40000株,地被13950平方米,草皮60030平方米,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景区已于2009年5月16日对外开放,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公园主要由世界刘氏宗亲总会会馆、樊井留痕、泗水飘香、鸿门轩、赤帝亭、古井奉茶等景点组成。其中樊井是汉代遗存,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樊哙跟随刘邦起事前煮狗卖狗肉非常出名,他杀了狗冲洗狗肉就是在这口井边。
世界刘氏宗亲总会会馆:为景区主体建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由民俗文化陈列馆、世界刘氏源流馆、“大风歌”书法艺术馆、汉画像石精品展示长廊等组成。刘氏会馆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3140平方米,投资约1000万元,主要由多功能厅、展厅及办公区组成,中间有回廊连接,正对大门设照壁,北侧设景观塔一座。会馆集展示、研究、集会于一体。主要集中收藏展示刘氏宗亲族谱、汉文化研究成果,以及刘氏宗亲中艺术大师的书画作品,著名企业家传记及其创业发展的文字、图片、音响、实物资料等,并作为海内外刘氏宗亲寻根问祖、查考文献、集会联谊、休闲娱乐的活动中心,成为汇聚海内外刘氏宗亲的重要场所。
会馆由北京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3140平方米。会馆主体二层,主要由两汉帝王肖像馆、大风歌书法艺术馆、刘氏源流馆、汉画像石精品馆和沛县民俗文化陈列馆组成。为包括刘氏宗亲在内的海内外同胞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是研究、收集和整理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现了沛县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书画之乡、古筝之乡、唢呐之乡、武术之乡的丰富内涵,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对传承汉风汉韵、发掘人文底蕴、彰显城市个性、建设苏北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该馆的大汉之源大门上书有:“中华两汉源高祖,世界一刘同根生”。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亦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汉族、汉人、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汉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文化,沛县是大汉文化的发展源头!会馆是由五个展厅所组成,风格各不相同的,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又可观赏到具有趣味性的民俗文化展。两汉帝王肖像馆,从西汉到东汉,共历时426年,出现了24位皇帝。自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以来,汉王朝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汉武帝刘彻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更是把汉王朝推向了更高的领域。
大风歌书法艺术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这第二个展厅所展示的,是全国的各路名家共同书写的大风歌。正中的巨幅作品是武中奇的墨迹,那苍劲潇洒极富个性的笔墨让大家心灵感到震撼,大家可以揣摩出这位书法大家在挥洒这幅作品时心中一定激荡着当年刘邦唱《大风歌》时的情怀,不然,他那笔墨何以有如此的神采和情韵?众多的《大风歌》书法精品,悬挂的第一幅是毛泽东的墨迹。据说这幅作品沛人最早是在中国博物馆看到的。这是毛泽东书写送给他的女儿李纳的。毛泽东为什么要给他的女儿李纳书写刘邦的《大风歌》?这是很值得我们寻味的。据载:毛泽东曾七次来到徐州。这位领袖诗人曾向徐州的领导提出想到沛县看看歌风台,看看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唱《大风歌》的地方,后因当时道路不好,也或许是徐州的领导考虑到主席的安全,没能如愿。1995年,毛泽东的女儿李纳来了,那时的歌风台还在县文化馆内,李纳已人过中年,衣着十分朴素,她说她这次来沛县看歌风台,是为了圆毛泽东他老人生前想来沛县的这个心愿的。
刘氏源流展:皇皇圣汉、兆自沛丰。八千万刘氏后裔同心协力,共创大业,但一个“刘”字,从何而来?中华姓氏源远流长,这里有刘氏家族的多种版本的族谱,还有四百余年汉家大业中刘氏的诸位皇帝的石刻。
汉画像石精品馆:汉画像石起源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中后期,它同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为“江苏三宝”。汉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大量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场景,为我们了解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图象资料,表现出两汉时期沛县人的聪明才智!站在这些被黄水掩埋后又重见天日的汉画像石前,恍若一步走进两千年前的汉朝。以石为纸,以刀作笔,先人的艺术,让冰冷的石头变得温馨而有生机。
民俗文化陈列馆:所展出的物品,概括性地反映了人民的文化礼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民俗馆采取“场景式”和“展览式”相结合的布展方法,充分展现了沛县地方的风土民情。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诸如纺车、织布机、花轿、磨、碾、风箱、水缸、水桶、太平车、土车子、锄、犁、耩子等等,昨天还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工具,好像一夜之间,就被新的生活淘汰了。在这里,我们好像听到了历史的脚步声,恍惚又回到了昨天的农耕文明中。
这个展馆的参观时间很是奇特。开放时间为周六周日及法定节节日。我们来的时候是中午休息时间,没有进馆参观,好在我们三人虽是三个姓氏,但却没有刘姓,因此也没有什么太值得遗憾的......

泗水县地域历史源远流长,泗水之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左传》曰:“鲁有大庭氏之库,泗有居龙之宫”,《通鉴外记》云:“太昊命大庭为居龙氏”。《炎黄氏族文化考》载:“曲阜有大庭氏之库、壤地相接,尤为可证知居龙氏即在泗水一带……今泗水治东南十五里有居龙山即此”。
泗水又称泗河,发源于今山东省蒙山南麓,四源并发而成。它西流经泗水、曲阜、兖州,折南至济宁市东南鲁桥镇、鱼台、沛县、徐州、淮安后注入淮河,是淮河下游的第一大支流,也是流经徐淮大地上的一条古河道,其影响范围几乎占淮河流域的三分之一。历史上,泗水曾汇集过古反水、古睢(睢同濉)水、潼水、沂水等诸多著名河流入淮,泗水规模之大由此可以想见。古诗曰“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青山点点愁”,不仅点出了泗水的流向,也吟出了泗水两岸的忧愁。泗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禹贡》就有过“沿于江海,达于淮泗”的记载。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大多建都在黄河流域,泗水便成了江淮与中原地区的交通命脉,对南北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史籍上记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常常与泗水有关,春秋后期吴王夫差企图争霸中原,在济水岸边大会诸候,就是由长江经过邗沟进入淮河,再由淮入泗而北上的。泗水又是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地方,曾哺育了刘邦、项羽、韩信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一些地方还因泗水而得名,如古代之泗水国、泗阳县、泗洲城等。因此把泗水说成是具有古老文明象征的黄金水道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宋金以后,黄河南决频繁,夺泗夺淮,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逐渐淤没了泗水河槽,到明代中叶,已成高屋建瓴之势,决溢不断。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北徒,留在泗水古道上的是一条高出两岸地面4~6米的废黄河。泗水在江苏境内虽然不复存在,但泗水的名字连同它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却依然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鸿门轩: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朝都城)后,还军霸上。项羽入咸阳后听信谗言,下令攻打刘邦。刘邦得知后,大吃一惊,立即对项羽的季父项伯进行感情拉拢,并约为亲家,说服项伯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前来拜谢项羽,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这就是历史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由来。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
泗水郡·泗水亭·泗水国·泗水县——泗河文化杂谈
泗河,一条古老的河,一条比炎黄子孙的血脉的流动更悠久的河,积淀着太多的古老的东方文化元素!泗河古称泗水,禹治九水之一,明朝始称泗河。泗河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这是值得挖掘的丰富宝藏。仅仅地名,古往今来,因泗河而得名的就不在少数,世所罕见。
泗水郡
,因泗水穿郡而过得名。秦始皇并天下,划定三十六郡,泗水郡为其中之一。辖区位于今天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四省交界处,大致有徐州市、淮北市、宿州市、鲁西南部分地域,领16县,郡治相县。公元前201年,汉废泗水郡,因开国皇帝刘邦是郡北部沛县人,改称沛郡。
泗水亭,位于江苏省沛县。亭是秦汉时代政府最基层的组织,设于交通要道处,十里一亭。职能负责治安,缉捕盗贼,接待使者,传递朝廷文书。《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刘邦38岁任泗水亭亭长,在这个小职位上竟然干了八年之久。为纪念刘邦“龙飞”此,早在西汉,汉二代就建起泗水亭和高祖碑,班固曾作《泗水亭碑铭》。当今,江苏省沛县县城建有一处泗水亭公园,公园内新建泗水亭,亭为两层阁楼,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泗水亭”匾额,重刻了班固碑文。
泗水国,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从东海郡分出3万户,设立了泗水国,将自己的侄子刘商封为泗水王。刘商把位于泗水畔的凌城,定为国都。泗水国人口十几万人,属地大致在今天的江苏省的泗阳县一带。西汉末年,王莽称帝,泗水国被废。泗水国共有六世国王,历125年。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一度恢复了泗水国,时间很短暂。泗水国的存在已被考古所证实。200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泗阳县境内三庄汉墓群泗水王陵--大青墩墓,出土了九辆马车和刻有“泗水王口”汉隶的椁板。
泗州,设置于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辖地大致在今天的盱眙县、明光市、泗县、泗洪县一带,相当于地级市,辖县多达七个,少至三县。史志称泗州:“江淮险扼,徐邳要冲,东南之户枢,中原之要会”,“天下无事,则为南北行商之所必历,天下有事,则为南北兵家之所必争”。州治泗洲城,位于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泗州城南临淮水,西靠汴河,“山水朝拱,风气凝萃”,是唐宋两代漕运中心,商贾云集,辎铢喧闹,辉煌千年,有“水陆都会”之名。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黄河夺汴入淮,千古名城遭到灭顶之灾,淹没于洪泽湖底,“永为鼋鼍之窟”,民间流传着水母娘娘沉泗州的传说。泗州州治迁至虹县县城。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泗州。古泗州城已经沉没湖底300多年,考古专家正在挖掘部分泗州城遗址,也许将来可以开发为水中游古城的旅游区。
泗县,泗洪县,泗阳县,当今这些以泗字开头的县,自西而东,均在洪泽湖以西以北,为古泗水的中游流域。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西与泗县接壤,北与泗阳县为邻,泗阳县位于江苏省中北部,近年来,苏北崛起,直追苏南,经济发展迅猛。该县正在倾力打造“泗水古国、杨树之乡、运河新城、宜居家园”的城市名片。
泗河的发源地在山东省泗水县。公元591年,隋朝开皇十一年,撤卞县,合并汶阳县,改称泗水县,隶属鲁郡。撤并前,县境西部为汶阳县,东部为卞县。后来,泗水县一度废置,然后复置,县名沿用至今。泗水之县名的历史不算很长,但泗水之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虞夏为徐州之域,商为卞明国,周秦为鲁卞邑,西汉置卞县。泗水县位于沂蒙山区西边缘,地势东高西低,泗河自东向西,穿境而过,流入曲阜市,再向西进入兖州市。中国的河流自西向东流淌的居多,反向的较少,老百姓说:孔子门前水倒流。
古诗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一条泗河串起了无数熠熠闪光的明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