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游福州——唐代建筑奇迹·华林寺

标签:
福建福州屏山华林寺古老木构建筑全国第七 |
分类: 杂文游记 |
2016年春节游福州——唐代建筑奇迹·华林寺



大殿平面近方形,为单檐九脊顶抬梁式木构建筑,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面阔3间(15.84米),进深4间(14.70米),通面阔15.84米,通进深14.70米,台明面积为
495.6平方米。大殿主体构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彻上露明造。共用18根柱子支撑,14根檐柱柱头由间额、额枋纵横连结,形成外层大方形框架结构。内柱4根,每根高7米,内柱高过檐柱2.62米,是为了容纳内槽佛像的高度。正面无侧脚,两山前后内柱各有侧脚
4厘米。内柱之间,由前后内额、四椽筏纵横连结,形成内层四方框架。大殿四檐及内柱头上均施斗拱,而柱头上更用特别粗大的斗拱承托,单材31.5×16厘米,断面为2∶1,这是同时代实物中罕见的断面比例。梁架斗拱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偷心造,具有唐宋风格。耍头做法与下昂一致。斗栱总高为檐柱高的3/4
,体量雄大,不用普柏枋,栌斗底部用皿板,山面斗栱后尾连续用五跳偷心华栱及下昂;在梁架中大量使用斗栱,多用驼峰而少用蜀柱,各榑外端顶部用生头木等。大殿在构造和艺术处理上带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如柱子的上下卷杀做法,云形驼峰,昂面的双枭双混曲线,圆形断面的月梁,柱头方、罗汉方和撩檐方上镌刻团窠等。在整个架构中没有用到一颗铁钉,这是华林寺的独特所在。这种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使大殿经受了千年风雨的考验,至今保存完好。这种木柱风格流行于南北朝时期,隋唐以后已不多见。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风格使华林寺在唐宋时代的木构建筑中独树一帜。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