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2015-04-21 10:37:54)
标签:

山东青岛

青岛文化公园

青岛海泊河公园

青岛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旅游

分类: 杂文游记
青岛海泊河公园
(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特意来到这个承载着儿时欢乐的公园寻觅过去。唉,人的年龄越大,越是容易怀旧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却发现无论如何找不到公园的正门了,只好等下次去补上了......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我的童年许多时候是在这个公园里度过的。父亲在对面中学里教书,闲暇之余会带我来这里游玩。记得在正门口有一个铁皮的小卖部,走到这里,父亲会给我一角钱去买糖,可以买10块呢!这糖可不是给我吃的,而是喂猴子的。以前的公园里是有动物园的,我第一次认识狼这种动物就是在海泊河公园,好像有两只,总是死气沉沉地趴在散发着恶臭的笼子里,很少起来活动;还有几只少皮没毛的孔雀,最有生机的算是猴子,虽然脏得要命,但总是吵吵闹闹,给公园带来了生命的气息。不管怎么说,这里曾经也算是大公园呢!再回来说猴子:关在铁笼里的五只猴子一见到我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争先恐后地扑过来,吃着糖块儿,任我抚摸,连肚子都不设防呢!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猴子们想要吃糖,也很不容易呢!不过现在好像不允许喂动物了呢!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文化公园又名海泊河公园,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海泊河下游,康定路4号,公园占地面积22.7万平方米。东临康定路,西邻沈阳路,南沿浦口路,北靠康宁路。海泊河公园名称始定于1957年。1984年12月,中共青岛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局委员会将其更名为青岛市文化公园(不知依何依据命名为文化公园,没有看到什么与文化有关的内容)。2002年,将公园名称恢复为"海泊河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园址原为德国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的水源涵养林地的一部份,是德国侵占时期的水源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曾立苗圃,称东镇苗圃。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至解放前,因战事林地遭毁,苗圃荒废。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建国后,在群众植树活动中,恢复部分林地,占地32万平方米。1953年由青岛阳本印染厂为主捐资增植悬铃木等多种植物,修建游览路和少量园林建筑,建成小型公园,时称阳本公园,又称文化公园,占地3.3万平方米。以保护阳本印染厂工业用汲水井。1957年,兴建康宁路时占用部分园地。市政府投资对公园进行改造,建半圆廊、四角八柱亭和四角亭,调整园路,建温室260平方米,厕所1个。种植卫矛、樱花等植物。公园建成区面积扩大,定名为海泊河公园。康宁路西端和沈阳路建园门,两侧门垛镶嵌分别由青岛的清末举人赵津馨和时任公园管理所主任董润生题写的“海泊河公园”园名(文革时期拆除)。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1960年后,续建动物笼舍,展出广西猴、孔雀等,增植雪松、樱花等多种植物。文革前,公园曾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文革时期,市电信局在公园中部,以“备战”为名建半地下长话台,堆积土山种植刺槐、朴树等防护,建小径通往山顶,顶部建木质瓦顶亭子。半圆廊改为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泥塑《收租院》,进行阶级教育。公园东侧至人民路之间规划面积内的用地,被占用建办公楼、医院,公园规划面积减少9万余平方米。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1970年以后,建公园办公用房和职工更衣室、伙房等附属设施。1977年建旱冰场,占地1200平方米,向青少年提供文化活动场地。为保证公园用地不再被占,市园林处组织公园职工建大砌块墙体,封园管理。1978年拆除《收租院》,恢复半圆廊,并建大型花坛;同年扩大温室面积、建花圃、花坛,整修园路、铺装部分水泥路面,安装照明玉兰灯,建露天剧场和配套建筑,开展文艺演出活动。1982年,市园林局临时组建公园建园办公室,按文化公园功能要求,重新对公园进行规划。并会同市妇联共同向社会筹资,增加公园园林建筑和儿童活动设施。到1984年,陆续在园东北部建成儿童乐园,建有大型电动活动设施和一批小型儿童活动设施;建康宁路和康定路园门,在假山以北建方型乐控喷泉及控制室。维修动物笼舍,展出动物增加至8种34只。沿游览路种植樱花、碧桃等。园内时有各类乔灌木82种,2.6万株。1989年11月,改建半圆廊,拆除依廊建筑,建成环廊。公园面貌发生变化,水平有所提高。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美丽的花朵,美丽的春天......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1991年后,公园为了创收,在园西北角、康宁路东端闲置地,与四方客运站共同建临时客运联站;沿康宁路、康定路及浦口路和园东南角沈阳路段建商业网点出租。经工商、公安部门同意,公园与街道办事处共同在浦口路门至沈阳路门之间建早市,8点半以前清园。当时对方便附近居民赶早市起到了一定作用。上述与公园功能相悖的服务项目在当时的条件下,虽为公园增加了收入,也破坏了公园的功能,影响了公园的环境面貌。1996年,在治理整顿公园中,停办客运联站、拆除网点房等违章建筑3100余平方米,撤出早市摊点1200余个,恢复绿地9000余平方米。1994年5月,收回市邮电局长话台用房,改作管理间和其他用房。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1998~1999年,结合海泊河改造,市政府投资对公园全面进行综合治理。按照“开放、生态、健康”的标准和“拆墙透绿、还绿于民”的原则,由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规划设计,市建设集团施工改造园内河道,市园林集团组织绿化和园林建筑施工。拆除遗留的全部临时违章建筑约1.7万平方米。拆除原有办公、更衣用房、温室及公园围墙。拓宽硬化园内河道,石砌驳岸,改建桥梁2座,沿岸斜坡全部建成绿地。维修原有亭、廊,改造六角亭;建新长廊2个,亭子3个,叠水区、叠水喷泉各1组。建下沉式广场700平方米,修建、改建园内道路0.5万平方米。建两层办公楼,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拆除露天剧场舞台与建筑,建连栋温室1000平方米。原儿童乐园用地改造为绿地,儿童乐园移地重建,按规划建在康宁路门内以西,因该地是历史形成的海军家属平房住宅,占地2000余平方米,待妥善解决后开工建设。利用长期形成的垃圾山,经平整回填种植土建成丘陵式绿地。长话台人工山种植树木、草坪,山上建平台,拆除旧亭建六角亭。调整移植树木1000余株,增植各种乔灌木20种1.5万株。公园东部原规划范围内的闲置地,拆除所有无照建筑,全部建成绿地,公园面积达到22.7万平方米。公园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0年10月重新开放。是第一个开放管理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文化广场:位于眺望台南侧,背靠河中部。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于2000年。半圆形下沉广场,火烧板地坪,占地700平方米,广场南部中央建有舞台,半圆形三级阶梯看台位于北部。平日多为群众晨练和在阶梯看台处纳凉。周边绿地2300平方米,大面积草坪中种植青朴、刺槐、广玉兰等乔木和多种花灌木。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园内建园前后种植的悬铃木、刺槐、青朴等,树龄大都在50~60年;上世纪70年代种植的雪松生长良好,是公园的骨干树种。悬铃木路、雪松路构成东西林荫大道和南北绿色长廊;卫矛路及其两侧配置的花灌木和草坪,构成景观游览路。1999年调整公园布局时,植物自然式配置,以孤植、片植、丛植或花坛构成。园南部外围两端应用石楠、紫叶小檗、小龙柏、金叶女贞等大量常绿灌木和花灌木,分成多层次绿地,山丘、景点以合欢、黑松、广玉兰、樱花、紫叶李为主,配置花灌木;下沉式广场东南青朴孤植。沿河两岸斜坡绿地种植花灌木,点缀四季景色。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四角亭:一处位于威海路门内绿地之中,2000年建。方形4柱石料贴面,顶部镂空方木叠起。占地面积21.16平方米。绿地内有游览路与亭相通。另一处位于康定路门以西。建于1957年,四角八柱,红瓦顶,高于地面一级台阶,钢筋混凝土结构。亭柱为浅黄色偏方双柱,柱间木板条凳相连,火烧板地坪,占地36平方米。周边种植毛白杨及金叶女贞、小龙柏组成的植物模纹。平日多有老年人聚ji聊天。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长廊花架:位于康宁路门以东。始建于1957年,廊长40米、宽5.7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种植藤萝等植物。2000年公园改造时大修。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园内有麦冬草等草坪14.6万平方米,各种植物组成的模纹0.8万平方米。主要树种有雪松、黑松、龙柏、悬铃木、青朴、刺槐、合欢、银杏、白蜡、广玉兰、樱花、紫叶李、海棠等。2005年,全园有各类植物近100个品种13万株(包括用于组成植物模纹的灌木数量)。乔木与灌木之比1:20.7,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之比1:1.6。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眺望台:亦称电信山,位于河北中部。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建半地下长话台时人工堆积的土山,高约7米,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2000年改造。山顶部铺设火烧板地坪,占地200平方米,四周建方钢护栏,并建有4个石质围边花池。地坪中央拆除原有四角亭,建木结构仿古八柱黄色琉璃瓦顶重檐亭,绿色圆柱间木质条凳相连,占地27.78平方米,供游人休息。山南由一级平台和石质台阶路至山下,白瓷瓦贴面墙体,下半部东为旧水源地水井房,西为长话台旧址。山北石质小径蜿蜒于山顶平台。山体遍植麦冬草保持水土,现有刺槐、青朴、白蜡,已有近40年树龄。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绿地平台:位于眺望台以西,小丘陵坡地。由多年聚ji的垃圾和河道清淤形成,东西长120米。2000年改造成平缓坡地,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坡顶建大理石地坪,设有石桌、石凳,“T”形游览小径通往坡顶。绿地以麦冬草覆盖,间植黑松、臭椿、紫荆、千首兰、女贞等植物。是一处幽静的休闲地。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环廊:位于眺望台以东。始建于1957年,为半圆廊。1989年11月改建为环廊,占地面积1963平方米。环廊四周敞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46平方米。可用于举办画展。内外廊柱间各有水泥质长条凳相连。周边种植藤萝,廊内园地直径23米,种植青朴、龙柏及花灌木。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叠水区:位于园西部河南岸。建于2000年,呈南向北,占地面积352.59平方米。北部取海泊河河水建有圆形叠水平台,直径50米,两侧建台阶路,向南延伸波浪形水溪,长46米,流入南端菱形水池。两侧各立有5根花岗岩石柱。紫叶李成行,榆树、月季等植物相配置。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梧桐大道......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长廊:位于园东部,叠水区以南。建于2000年,东西长45米,廊内宽4米,两侧敞空,钢筋混凝土结构,4组对称廊柱之间设有石条凳,上方盖顶。花岗岩、地砖地坪,占地180平方米。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花坛:位于园南部东西主园路之间,始建于1978年,砖体水泥抹面围边。2000年改造为花岗石砌体围边和压顶。直径10米,种植小龙柏、紫叶小檗等植物模纹和时令花卉。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六角亭:位于河南东部。始建于1957年,钢筋混凝土结构,亭内设石桌石凳。占地面积17.56平方米。2000年大修。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海泊河:海泊河是青岛的一条市内河,发源于浮山,流经市北区,穿越海泊河公园、沿八号码头北侧汇入胶州湾,河道总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全长6.8公里,是青岛老城区最大的开放空间。它东起南京路,西至威海路,全长2940米,贯穿辽阳西路、连云港路、徐州北路、敦化路、山东路、镇江北路、威海路等八条城市主干道,使台东商圈、中央商务区及浮山商圈的商务功能互补。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德国殖民者统治的1900年和1910年,海泊河是青岛市区的“分界——护城河”,虽然没有城墙分割,但是、德国殖民当局以海泊河一线作为市区、郊区的分界线。那时的海泊河,河水清清,两岸垂柳轻拂,青草满山坡。不远处有吴家村,杨家村,错百岭等小村,肥沃的农田,绿色的庄稼,那时,海泊河还承担了向市区提供饮用水的任务。
    德国殖民者为净化海泊河水源地水质,在河中、上游两侧栽植水源涵养林2000余亩,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又补植、新辟林地1 400亩。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胶澳商埠农林事物所在海泊河建东镇苗圃,可见历史上历届统治者对海泊河绿化环保的重视。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海泊河的水源主要发源于浮山北麓,太平山,错百岭等地,是一条注入胶州湾的间歇性河流。记得在我们童年的时候,经常看到大雨后的太平山东侧,山洪从山沟倾泻而下,流进仲家洼的河道,洪水浩浩荡荡从河道向海泊河流去,现今的宝应路、北仲一路就是旧河道遗址,不过已经成为暗渠,暗渠仍然起着重要的排水作用,它穿越南仲家洼、东仲家洼、北仲家洼、延吉路,沿洮南路南段北流,半环绕太平镇,紧依和兴路拐弯向东北流去。浮山,错百岭的山水也是穿越现今的绍兴路、吳兴路,于连云港路口处和来自辽源路的主流会合。如此进入海泊河,我们许多文友把海泊河称为市区的“母亲河”,是恰如其分的。在冬天季节,海泊河道中河滩裸露,但仍有潺潺细流。到了夏季,大雨过后,水位激增猛长,很快高达河堤平面。那时,河水汹湧翻滚着浪花奔腾入海。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解放后,为了发展经济,海泊河两岸开办了许多工厂,从东吴家村的电冰柜厂,沙发厂,日用化工厂,建材一厂、钢球厂、元珠笔厂、到吴家村污西染严重的人民印刷厂、人民造纸厂、电镀厂、四方橡胶制品厂、还有模型厂、环境卫生修理厂、第二絲织厂、压铸厂、水箱厂等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散发着难闻的臭气向大海流去。遇上阴雨天,海泊河两岸的居民根本没有办法开窗,就是关窗,也阻挡不住那海泊河污水的阵阵臭气。正象许多诗人所写的那样:“散发着毒气的污水流进妈妈的港湾,我们的母亲河、海泊河在哭泣”!
    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海泊河流域,青岛市人民政府多次发动植树造林运动,使海泊河下游的林地初具规模。1952年,以海泊河畔的阳本染织厂为主捐资建设公园,始称“阳本公园”。自1956年至80年代,青岛市人民政府多次对公园进行建设,先后建成了温室、长廊、建动物笼舍、厕所等公共设施,以及露天剧场的化妆室、演员宿舍和多种大型儿童游乐玩具。因文化活动的主题相对突出,自1984年更名为“文化公园”。
    1957年,青岛市对公园进行建设,在康宁路建大门垛,定名为“海泊河公园”,由青岛的清末举人赵泮馨题写园名并刻石。主要建设项目有面积为100平方米的长廊1处、260余平方米的温室1处,园内添设了石桌、石凳。60年代建动物笼舍1座,展有猴和孔雀。70年代建成溜冰场、办公楼及职工更衣室、伙房等附属设施,以及建起园林小品“收租院”。80年代修复长廊、增建更衣室、洗澡间、托儿所、仓库等附属设施,装配多种大型儿童玩具、建成露天剧场的化妆室、演员宿舍等。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1999年,青岛市政府对海泊河进行综合治理,提出开放、生态、健康的标准对公园进行改造,“拆墙透绿、还绿于民”。硬化河道15公顷;铺装道路广场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调整栽植乔灌木3千多株;增加地被1.6万平方米。将园区分为六个功能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游乐区、公共体育活动区、老年人安静休息区、沿河游览区和生产管理区。
    新建的海泊河广场是一座具有园林特色的氧吧式广场,整个广场的绿化面积达到了三千多平方米,广场中央是一处面积达七百多平方米的大理石铺装的圆形中心广场,市民可以在上面跳舞健身。中央广场周围还分布着多个树阴广场,夏天市民可以在树阴下乘凉。
    2002年,海泊河两岸绿地改造完毕并交给公园管理处进行统一管理,公园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62.6公顷,成为贯穿市区东西,连接浮山公园和胶州湾的名副其实的绿色项链和生态走廊。
    海泊河是青岛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海泊河污染的治理工程在1999年拉开帷幕,2001年10月,海泊河中水回用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昔日的臭水沟变成风景河,两岸加大绿化,使海泊河焕发了青春,真正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在仲家洼,在太平镇,在吴家村,整治海泊河的工程全面打响,仲家洼的里院没有了,河道变成了暗渠,北仲和太平镇的平房变成了高楼,河道变成了享誉全市的体育街。
    仲家洼,太平镇,吴家村、海泊河流域的房子升值了,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看两岸:“最美夕阳”“白领会所”“永浴爱河”“青春港湾”“民心桥”“美食舰队”、把一条古老的河赋入了新的生命。
    海泊河在流淌,海泊河在欢笑。海泊河jian证了青岛的百年历史,海泊河在今天焕发了青春!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水井遗迹位于园中部,建于2000年。水井遗迹为一圆型纪念性小品建筑。血红色瓷瓦贴面圆形墙体,圆台台面由粉红与白色相间的瓷瓦贴面,直径2米。这口水井,是1899年德国侵占时期,开挖的第一批用于城市供水的50眼水井之一,是青岛市自来水发展的源头。建国后,曾为阳本印染厂专用水井。随着城市供水系统的不断完善,这些水井早已弃用。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这里附近有俗称“五号炮台”的海岸堡垒。五号炮台坐落在海泊河南岸,是当时德军前沿堡垒中规模最大的。堡垒被多道铁丝网带所围绕防护,其中,第二道铁丝网带设于海泊河的河滩处及浅水中,第三道铁丝网带则布设在海泊河北岸,从堡垒的正面跨过海泊河,将德国人的水源地、机泵房哨所环绕起来。然后铁丝网带又一直向北向西延伸到海泊河入海口西侧的大海边,再将德军部署在那里的探照灯和步兵阵地环绕起来。可以看出,此段海泊河完全作为军事设施使用。
     据资料称,德军在五号炮台据守的兵力约380多人,配备了重武器,整个堡垒布局复杂、防守严密。日德战争时,日军在攻占其他四处堡垒之后,苦战数日都未能顺利占领,最后是德军主动投降,才算占领此地。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第二条东西快速路穿公园而过......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可爱的卡通造型,走过一看,这里竟然有一条关于火灾消防的小道......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景观内容涉及中国消防历史、消防标识、消防设备的使用、如何防范火灾、如何应对火灾、火场如何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识。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门前区喷泉:位于康宁路门内,建于1999年。由北向南依次建三级各18平方米叠水池,汇集于南端7米见方喷泉,均为浅灰色大理石砌就。顺叠水池两侧建石质台阶路。东、西两侧铺栽大面积草坪,间植龙柏、合欢等树木和植物模纹。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原来这里竟然还是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原来上面的一组可爱卡通是《消防出水操》呢,好可爱呀!这个主题公园建设得不错,孩子们肯定很喜欢,顺便也能学习消防知识吧。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这里的几根立柱上刻着青岛市几次大的火灾及其损失,作为一种警示吧。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狗狗们的幸福生活......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青岛的街头公园——海泊河公园(又名“文化公园”或“消防文化主题公园”)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5.4.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