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台东商业步行街

标签:
山东青岛台东商业步行街旅游 |
分类: 杂文游记 |
青岛老商圈——台东商业步行街
威海路西侧是青岛最大的里院之一新华里,在靠近洮南路、太平镇一带居住着几万户贫民都是从事着周边纺织厂,印染厂和卯子工的劳苦工人,这里就是他们交流产品、衣食住行的大陆市场。每日清晨,许多台东、四方一带的农户及附近做小买卖的生意人纷纷踏至,或推着捆着偏篓的独轮车、或拉着自造的各式小车、车上满载菜蔬,瓜果,粮食等农产品,手工业产品,他们用马车,牛骡车、手推车或肩挑人扛、或臂挎竹篮编篓。他们在市场中露天设摊,兜售水果、蔬菜、鸡蛋等农产品,还有自制的儿童小玩具及各种家用小玩意等。农闲时,还经常有揑面人、吹糖人的手艺人驻足。
当时礼贤中学的教师,著名诗人刘少文的《青岛百咏》中曾两次诗咏这一带工人生活:垂鞭一一问工厂,东镇逶迤到四沧。三万弟兄齐泪洒,年年辛苦为谁忙。“自台东镇逶迤到四方,皆工厂荟萃之区,率为日人有。工人二三万,劳顿终年,所入无几,却恨年年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也。”
“尺余高髻足纤纤,踯躅长街意未堪。是处高楼临大道,沉沉鸳鸯梦初酣。……女子则侍工厂,远者距厂十余里,夜半即兴,趋跄而往,至则鹄立门前或坐卧树下,天尚未明也!变良苦矣!”
在大陆商场附近,有一个两层建筑,那就是殖民者的巡捕房,台东巡捕房。台东5路12号,德占时期青岛六大巡捕房之一。殖民者在威海路、长春路口设“卡子门”,有鬼子站岗,看到所谓的“嫌疑犯”便上前搜查,逮捕。晚上则关闭卡子门,使百姓们无法通行。在日占时期,在威海路靠近台东五路,有日本宪兵队的审讯室,那里整天传出犯人的阵阵哀号,在寒冬腊月,经常有抗日志士和百姓被捆绑在电线杆上毒打。所以,这里的人们去市场,总是绕着路,避免遭受不测之灾,这也是后来传说“鬼屋“的根源所在!
解放后,威海路周遍的房屋多次改造,许多小门头,小业主、固定摊成立了合作性质的土产店,烟糖百货店,蔬菜店、鞋帽绸布店、饭店、煤店等。六十年代,当经济困难时期过去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打击投机倒把,不准非法经营,大陆市场也慢慢冷清了下来,私人露天摊位基本销声匿迹,只剩下了正规的商业单位在经营。
——2014.4.22
——2014.12.13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