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作业布置与评价指导意见

(2011-09-06 11:19:56)
标签:

中小学

作业

布置

评价

指导意见

教育

分类: 教师培训、其他

四方区中小学作业布置与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节选)

    一、规范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材要求,体现“三维”目标,重视实效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业提倡“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作业;不布置简单的重复性作业,不布置强制的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

    3.作业要精选,以精选促精练。切忌“拿来主义”,增加学生负担;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准,也要有利于培养优秀学生,适当照顾后进生。提倡分层次的、有选择性的弹性作业。

    4.严控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五、六年级各学科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学科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各学科任课教师要相互协调学生作业的总量,避免超时超量。

    用笔要求: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以上用钢笔。

    5.大力改进课堂教学,以探索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缩减“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当堂巩固,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合作氛围中提高作业质量。

    6.作业设计要写进“备课笔记”。各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集备内容,根据学情精心研究,把布置有效作业与减轻学生负担有机结合。

    二、规范作业评价

    1.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注意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及时记好批改记录,作为课堂讲评和改进教学的依据。批改字迹要端正,评价要有效。

    2.凡布置的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作业要讲评,错误要订正,订正后的作业要及时复批。平日作业实行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每月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评语评价。

    3.作业批改一律使用红色笔,批改要认真、整齐、规范。

    4.重视学生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自觉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5.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严禁在复习阶段加大作业量。

    6.各校一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作业展评。要加强对作业布置与评价的研究,通过学生自主管理作业,多元评价作业等手段,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区教科研中心将以学科为单位每年开展“作业布置与评价”展评,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四方区绿色作业学校”。

    7.作文批改:根据各年级习作的具体要求打好等级,写在作文题目的右边。作文批改要求标出错别字和病句,画出精彩的句子。眉批至少要有两处,眉批和总批书写要端正,评语注重人文关怀,要有针对性、激励性,反对空话、套话,作文批改符号要规范。每学期作文批改有1—2次学生的互评、自评。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面批机会。

    三、各年段、各学科课外作业的具体要求

    (一)语文学科

    第一学段(1—2年级)

    1.以口头作业为主,包括读课文、读课外书、背诵等。

    2.适当布置讲故事、观察、表演、生活中识字等趣味性作业。

    第二学段(3—4年级)

    1.预习:识记生字;正确、流利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明白生词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查阅相关资料。

    2.读课外书每天不少于1000字,做摘抄笔记每周不少于1篇。

    3.每周1—2次小练笔或日记。

    4.每单元至少1次实践作业。

    第三学段(5—6年级)

    1.预习: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2.课外阅读每天不少于2000字,做摘抄笔记和读书笔记每周各一篇。

    3.每周2次小练笔或日记。

    4.每单元至少2次实践作业。

    (二)数学学科

    第一学段(1—3年级)

    1. 一、二年级以口头作业为主,包括口算练习、背诵口诀、较完整表述题意等。

    2. 计算类作业设计要落实学生对算理的掌握,题量不宜过大。

    3. 概念、法则、性质的理解掌握安排在课堂上完成。

    4. 每周1次实践性作业或数学日记,一年级可安排间周一次。

    第二学段(4—6年级)

    1.每天坚持计算训练5—10分钟,重视对算理的掌握。

    2.概念、法则、性质的理解掌握安排在课堂上完成。

    3.每周1次实践性作业或数学日记。

    4.单元学习结束后,应设计自主回顾与整理的作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