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2011-08-25 09:29:29)
标签:

2009.5.1

山东

淄博

天下第一村

周村

分类: 杂文游记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位于淄博西部,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据传为清代乾隆皇帝所题,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座商业重镇,并享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之美誉。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古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周村花灯、民间扮玩、五音戏等民俗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民间扮玩的代表项目“周村芯子”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演绎的故事就发生在周村,又一部反映周村商业发展史的电视连续剧《旱码头》即将开拍。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在历史上曾几度辉煌,街市纵横,店铺林立,客商云集,市面繁荣。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皇帝自行开埠后,一时“天下之货聚焉”。当时最多的商号、作坊达到5000余家,成为名符其实的“旱码头”。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到今天,周村大街原始风貌依然保存较好,青瓦红墙、灰砖土壁,布市银街、当铺药店、茶楼染坊、客栈古玩可依稀见证当日之繁华。

  这里有中外合璧的各种文化形态缩影;有系统的中国商业传统模式;有五光十色保留完好的各种时代风格的古商业建筑;有完整的至今仍在发挥商贸作用的古代商业街市—这就是周村古商城。她的古色古香和独特历史韵味,被著名建筑专家阮仪三教授誉为“中国活着的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古街古商城位于周村区中部,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组成,古商业街内店铺林立,古迹众多,有建于唐代的明教寺,建于清代的魁星阁,有闻名天下的“八大祥”等商业老字号,有“东方商人”孟雒川的故居等,是阁老刘鸿训、宫保李化熙、武状元王应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商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大街古商城总占地面积32.7公顷,包括两部分:一是重点保护区--指保安街以西,涿河以东,新建路以南,棉花市街以北,占地19.7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芙蓉街等古街区组成;二是规划控制区--指涿河以西,保安街以东,南下河街以北,新建路以南,以及千佛阁、汇龙桥、清真寺等古建筑群,占地13公顷。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周村古街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

  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聊斋志异》。

  周村花灯、民间扮玩、五音戏等民俗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民间扮玩的代表项目“周村芯子”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最有名的特产就是周村烧饼。周村烧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罐装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店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石板铺就的大街,青砖古瓦的店铺,牌匾上烫金的老字号,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淋和多年战乱的破坏,但一切都如此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一切都依稀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喧嚣……走进周村古商城,宛如隔了几个时代来到了一处古代的热闹街市,恍惚间会有前生今世的感觉。在这里随便逛逛,不经意间,就会感受到隐藏在古城角角落落里历史的气息,感受到这个活着的千年古商城的独特魅力。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周村曾一度位居山东四大商业中心(烟台、胶州、潍坊、周村)之首。作为一个非州非府的普通市镇,何以在明末清初依托工商业而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重镇?以至于康熙皇帝因其繁荣发达而亲自来此私访调查;乾隆皇帝也于1775年来周村观赏花灯,并御赐“天下第一村”之美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曾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对其进行考察探索,试图寻找出它兴衰更替的真正原因,这一切正是周村大街古商城的魅力所在。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历史上最早的“保税区”

  在周村大街的北首,立有一块六角形石碑,上刻“今日无税”,这就是著名的安华茶楼“今日无税碑”。说起这块碑,周村人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说起这个保税区,就不能不提起一位对周村商业经济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的历史人物——李化熙。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在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下,周村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重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传统的商业环境都是很重要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一批高官及地方名人的产生和促进。如“东阁大学士”刘鸿训、“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武状元”王应统、“东方商人”孟雒川、“宫保”李化熙等,他们在这里或经商或居住,吟诗作赋,深山结庐,声名远扬,客观上大大刺激了周村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周村的知名度,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其中李化熙对周村商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化熙原为明崇祯七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后归顺清王朝,官至刑部尚书;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辞官回乡。当时周村大集繁盛,数集并存,形成城市雏形。但是官府的苛捐杂税和豪猾恶棍的敲诈盘剥,影响着周村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发展家乡经济,辞官回乡的李化熙,“岁备周村市税”,代替商人缴纳税款,在周村城内开设义集,在周村大街的北首立“今日无税”碑,自己承担了全部市税,使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长山县知县金鉽在分析周村突然兴旺繁荣的原因时指出:“昔市税银两豪猾多就中取利,商困难苏。五弦大司寇(李化熙)予告侍养时,于周村市力捐课税”,从而使得周村“地僻而业盛”(金《周村义集记》)。清末王遂善所撰《重修宫保李公周村祠堂碑记》中也说:“当清顺治间,周村在长山仅一小墟落,而逋为奸薮,行旅相戒,不出其途。公予告归,闻其民蠹国也,则上言周村粟布征请以身任,勿设驵侩,其商旅则世世复无所与。当事义之,俞其请著为令。于是,东徂海,西逾河,过于秦晋,南尽湖湘,北抵燕云,而辽而沈,商贾闻风慕说,羽萃麟游。周村一隅屹焉,为东南大都会。”(周村区政协《文史资料选辑》)。周村古商埠的形成和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自开商埠的“旱码头”

  1904年,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即将竣工,德国势力必将借铁路的便捷,由胶澳一隅向山东腹地扩张,一场激烈的利权之争已不可避免。当时山东的主政者一方面力谋阻止德国势力借助铁路向山东内地的扩张,另一方面又以主动应变的姿态,利用铁路交通的新优势,抓住机遇振兴民族实业。如此,“自开商埠”便应运而生。1904年5月1日,即胶济铁路通车前一个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与山东巡抚周馥联名奏请济南自开商埠,并将周村和潍县也一并开作商埠。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济南在开埠后,工商业一度发展极其迅速。据史料记载,到1927年,济南仅城关百年老字号益泰瑞银号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就达到6700多家,一跃成为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可是,在济南商埠发展前,周村这个济南东边的小城镇已辉煌了数百年。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早在明末清初,这里作为商业名镇,就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1904年被辟为商埠后,其发展速度、百货充盈、商贾云集,被誉为“金周村”、“天下第一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开埠后,大街的显赫地位进一步突出,著名的英美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均在大街设点经营。丝市街,是周村的丝绸集散中心。丝市街全长730米,是当时山东蚕丝交易最繁盛的市场之一。银子市街则是条古商城里的金融街。最兴盛时,此地的钱庄票号有108家之多,资本总额达600万两白银。民间传说:“济南、潍县,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今天说起来,周村人还把过去的那段历史引以为豪。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古商城形成于宋元时期,明末清初最为繁盛,自丝市街至朔昌门,全长1300多米。其中,从原北极阁到大街南端是周村最繁华地段,也是过去周村的商业中心。北段主要为手工业品加工区,南段则多是富丽堂皇的商业楼房。前期是陕西、山西商人开拓阶段,中间经过南方商人的加入,后期又是以章丘旧军孟氏为代表的山东民族工商业者的振兴阶段。这里完全可以和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相媲美。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拥有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据考证,周村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鲁商发源地。自明清以来,周村就是沟通长江南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商业街(大街古商城)被专家誉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千年古商城,享誉中外的瑞蚨祥、谦祥益等中华老字号正是从这条古街走向全国。历史上中外客商云集周村,在周村留下了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活跃至今的宗教文化,彰显了周村在重商传统基础上的文化吸纳力和包容力。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其实古商城原本是要被拆除的,因为城市建设开发,大街两侧店铺后面的院落拆除了许多,整个大街曾一度有被拆除的命运,当时的政府决策中已涉及到拆迁改造的问题。周村人说,幸亏张艺谋来选景拍戏,才“挽救”了这条街。 

  1993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带着《活着》剧组来到了古老的周村古商城,古老的周村大街、丝市街,和具有上个世纪色彩的深宅大院、长长的石板路面、高高的过街牌楼,变化多端的门市,丰富多彩的匾额和招牌,如画般的周村大街街景成了张艺谋电影的外景地。 

  随后,电视连续剧《东方商人》的拍摄地也选中了周村大街,面临被拆除的大街也幸运地保存下来。周村古商城也因此闻名,成了一处旅游胜地。

淄博·“天下第一村”——周村

路上一棵造型奇特的树

——2009.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