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测查卷

(2009-03-05 07:53:29)
标签:

北师大

小学语文

第十一册

期末测查卷

分类: 小学语文题库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期末练习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部分

    1.读拼音,写汉字。

    dàn  shēng      qīng  miè       qián kūn      niè  zi        

  (          )  (         )  (        )   (       )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兴奋(xing  xing)  挨打(ai  ai)  不可计数(shu  shu) 

    笔迹(ji  ji) 缝隙(xi   xi)    宁愿(níng   nìng)

    3.形近字组词

    瑕(      )誉(        )檐(        )藉(      

    暇(     )誊(          )瞻(        )籍(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① “盛气凌人”的“凌”,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应取第      种解释。(①冰凌;②欺压;③升、高出;④逼近。)

    ② “爱不释手”的“释”,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应取第     种解释。(①消极;②放弃;③说明;④放下。)

    5.把句子换个说法。
    改成反问句:
读了《林海》一课,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改成转述句:小红军流着眼泪说:“我要把这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

                                                        
    修改病句:小足球比赛增加了各班同学之间的友谊。

                                                        

    缩句: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

                                                        

    6、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拂晓   黄昏    正午   深夜                          

    ②寒冷   清冷    凉快   严寒                       
二、积累运用部分

    1、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

    写含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春节要到了,你准备写的春联:

                                                                   

    2、按要求填空。

    有人说,诗是“言志寄情之物”,历代诗人以物言志的诗作很多,如明代诗人           中写到                    ;元代诗人王冕在        中写到                         。诗人们“寄情”的诗作就更丰富了,如王维表达思念亲人之情的名句:                                   ,孟郊表达热爱母亲之情的名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                                

三、课内阅读

   (一) 读《狼牙山五壮士》节选答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这时候班长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办剩下胡福才手里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  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猛地举起一块石头   大声喊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班长“嗖”的一声拨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劲全身气力掷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向,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1)给第2自然段中未加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改正第3自然段中的3个错别字。

    (3)按下面的小标题将上文分成两层,在文中用“|”表示。

    ①引上顶峰     ②英勇杀敌

    (4)找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班长动作的词写在横线上。                

    (5)填空:这一片断写出了五壮士歼敌的          和对敌人的          

(二)认真仔细地阅读《夜莺之歌》文章中末尾的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
    1、回忆一下,“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这句话与这篇文章的开头中的那两句话意思相照应,请写出来。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孩子“又穿上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这孩子为什么“又穿上绿上衣”和“在削什么东西?”他是想干什么的(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连贯地回答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即使……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磨亮一把锥

    世界上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用漫漫10年时间把100米短跑速度缩短了1秒多,刷新了世界记录。

    回顾10年拼搏,他说:你要付出远超乎大多数人所想象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人生常被比喻为马拉松,但我认为,人生更像短跑,长时间刻苦锻炼,机会一来临便全力以赴。

    常常为赛场上那种(     )的奔跑而目眩神迷,奔腾的赛手像一颗出膛的子弹,把空气刺开一条通道,冲出一路壮观。人生,以如此瑰丽的方式被展示和检阅着。冲刺,这个词太好了,就好像人生所有的精力和内涵凝成一把锥子,在巨大的拼搏心推动下,以(    )的意志前冲,所到之处,(       )。

哪怕超前十分之一秒,甚至百分之一秒,你就是跑得最快的人,赛场上,情况就是这样的。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锻打这么一把锥子,那需要我们付出寂寞和忍耐的代价,并且是长期地支付。

    像那个古老传说:在一条小河边,一快大青石上,一个老妇人手执铁棒,一下子,一下子,用岁月打磨一根针。这个故事的内核是那个紧紧握在手心的理想,而故事中最动人的地方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磨砺,它有一个(   )的名字——坚韧。

    谁,为了一个成功如此执拗地固守呢?

    10年,用3.6万次的奔跑前进1秒,何异于将一根铁杆磨成针?绚烂的人生原来如此厚重。

    1、请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风驰电掣  撼动人心  所向披靡  不可阻挡

    2、联系短文内容解释词句。

    (1)文章题目是《磨亮一把锥》,这“一把锥”是指        

    (2)执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眩神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短文中所讲到的“磨亮一把锤”的人有              ,我知道的这样的人还有               等。

    (2)文中那个古老的传说告诉我们,为了        的实现和人生的绚烂,我们得有          的品质,甚至为了它可以执拗地固守。

    4、读第3自然段,你认为人生像什么,依照它的样子写一写。

                                      

    5、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五、作文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