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计划(智障学生)
(2009-02-13 14:18:09)
标签:
智障学生
个别化
教育计划
|
分类:
班主任工作
|
个别化教育计划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年级
|
六年级
|
班级
|
二班
|
姓名
|
|
性别
|
男
|
基本
情况
|
身体
|
健康
|
智力
|
随着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智障学生在智力测验的各个分测验上的发展水平会显著地下降;平均水平较低;学生智力落后的程度越重,其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越低;郭文昊的智力与适应行为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
认知
能力
|
智障学生的适应社会及自制功能随着缺陷程度的加深而加重,特别是学生动力缺乏,基本不能在社会交往与活动中承担责任,即:独立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生活自理、日常家务劳动和职业劳动、简单经济活动、一般的运动技能、语言发展、时间空间定向等方面的能力,经过正规系统的教育训练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
学习
兴趣
|
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新颖的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谐的氛围能使师生入情入境,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导语方式的灵活多样,导语内容的生动活泼,以及导语本身的新颖和谐。
|
培养
目标
|
根据弱智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全面发展、补偿缺陷,开发潜能、融入社会的宗旨。故,对弱智儿童的教育不应是以文化知识为主的教育,而应以生活经验为中心,他们所需要的是实用性强的生活化的知识、经验及技能,融入一些实用的读、写、算等学科知识的生活能力训练教育,是一种功能性的实用生存教育。
|
|
|
|
|
|
二、异步发展计划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以及情感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智障教育也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众所周知,智障学生对周围有意义的事物欠缺兴趣,无好奇心,不善于发现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范围狭窄、单一,不稳定、不持久。只有把智障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地调动起来,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才有扎扎实实的知识获得。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与生俱来、也不会自发产生,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激发、培养、发展和保持。
一、在新颖和谐中激发兴趣
有位特级教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抓住。”好的课堂导语要精心设计,使之灵活多样,为学生喜闻乐见。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句话,发出的第一个信号,做的第一个动作,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兴趣的激发。新颖的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谐的氛围能使师生入情入境,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导语方式的灵活多样,导语内容的生动活泼,以及导语本身的新颖和谐。对智障学生宜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的形式导入新课,从而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
新颖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恰倒好处的激趣和引思。让学生在导语的导引下创造良好的心境,尽快融入学习。例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一课时,可以用描写景物的谜语让学生猜。学生兴趣盎然,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动机,学生带着猜谜语时的浓厚兴趣和愉快心境投入学习,课堂达到和谐的至高境界。这足以说明经过情感加工过的知识,就能被学生接受。
二、在直观教学中培养兴趣
智障教育家谢根指出:“智障学生所有的器官,特别是大脑毫无例外地都可以通过训练来巩固和发展。不让各种器官活动,特别是不让整个大脑活动,他们就会丧失反应的能力,就会丧失生命活力,就会萎缩。”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智障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应该安排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进入大自然,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观察、去了解、去感知要学习的东西,既开阔视野,又能学到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充分运用幻灯、录相、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借助直观手段,尽量增加感性材料,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摸一摸,利用多种感官进行综合感知。使智障学生理解书本中描写的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对有关的对象进行观察、触摸和体验,为其创设一种“快乐环境”,逐步培养他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吾腰千钱》这篇寓言的教学,可以运用直观教学形象地展现当时的情景之后,让智障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感受到这个寓言的寓意有了正确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体验成功中发展兴趣
体验成功是发展兴趣的最佳方式。智障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成功的机会很少。但是他们也具备正常人的情感,喜欢表扬、鼓励,愿意成功。因此当我们面对学生微小的进步时,哪怕是他们勇敢地要求发言的举动,也要做出肯定和表扬,同时表达出教师喜欢他的心情,或者通过明示或暗示让学生做出正确回答,让其体会成功。
提高智障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促使他们学会、弄懂,从成功的学习开始,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成功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功感。尤其是在学生没有取得真正成功之前,教师应充分利用人为的表扬、鼓励等措施,对学生取得的一点小小的进步,要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及时回应。通过让学生鼓掌、夺红旗、戴红花等手段,多用“拇指”启迪学生,少用“食指”教训学生,多给学生些表扬、鼓励,无条件地关注他们、赏识他们,让他们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的更加努力。这样,学生就能在“聪明的”称赞中,逐渐变得较聪明起来。在教学中,只有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才能逐步树立其信心,发展其兴趣。
四、在创设情景中保持兴趣
愉快和轻松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法宝。智障学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要让他们保持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状态,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时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达到“以趣激学、以学促趣”。随时向课堂输入愉快气氛:以丰富有趣的内容、生动新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智障学生,把比较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加以具体化、形象化,使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性、简单化;根据课程内容,利用游戏、表演活动等形式,创设相关情景,因为“活动”的整个过程充满着欢乐,没有超越智障学生可承受的压力,学生自动自发参与的动机很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透过教师精密细致的编排及带领,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欢乐愉悦中消化吸收。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有表情的动作,使表达更为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体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要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影响儿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寓教于乐,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兴趣得到保持。
任何成功要靠汗水来浇灌,在教学中激发、培养、发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需要我们在实践上不断探索,用最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每一位残疾学生同在蓝天下健康成长。
|
三、个别化教育记录
时 间
|
|
地 点
|
|
指导教师
|
|
培养
目标
|
|
指
导
过
程
|
|
教育
反思
|
|
时 间
|
|
地 点
|
|
指导教师
|
|
培养
目标
|
|
指
导
过
程
|
|
教育
反思
|
|
时 间
|
|
地 点
|
|
指导教师
|
|
培养
目标
|
|
指
导
过
程
|
|
教育
反思
|
|
时 间
|
|
地 点
|
|
指导教师
|
|
培养
目标
|
|
指
导
过
程
|
|
教育
反思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