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荡的传说
(2010-06-24 17:00: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对联诗文 |
我的老家流均镇沿荡村位于马家荡畔。
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马家荡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一片广阔的沼泽地,这里沟河纵横,荡滩连片,春天碧水荡漾,夏天荷花映日,秋天虾肥蟹壮,冬天芦荻萧萧。人称水乡泽国,有“八八六十四荡,马家荡是首荡”之说。
马家荡是古射阳湖的一部分。春秋时属吴越辖地,战国属楚,秦汉属古射阳县,此后历朝归淮安府山阳县管辖。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划归阜宁县。
相传在明朝崇德年间,江北有一个贡生叫马良,为人和善,家有良田万顷,有一次他到镇江游历,看到金山寺破旧不堪,许多江南士绅正在大雄宝殿里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在“化缘簿”上签字。马良见状,提笔在“化缘簿”上写下“马良独修金山寺,不用江南一锹土”的豪言,吓得江南士绅瞠目结舌,令金山寺住持两掌合十,口念“阿弥陀佛”。马良回到家中,变卖家产,组织大船,挖土运往江南。这一望无际的马家荡就是当年马良为修金山寺而挖走了家乡的土才形成的。
这个口头创作、世代流传的故事,体现了荡区人民善良、宽容、乐于奉献的美德;而这里的民谣则更多的反映出水上人家的具体生活。有一首叫《行船歌》的民谣唱道:
恨渔霸,毒心肠,
船到他的水面上。
要饭渔花子就遭殃,
拳打脚踢还不算,
草头要理顺,
篙杆子要朝上。
绳拉破船水上漂,
三代同睡一船舱。
这首民谣让人们清楚的看到,在旧社会里穷苦渔民的苦难生活。而另一首《取鱼歌》则反映了渔民们捕鱼时快乐心情:
一网拉起几百斤,
刚好装满一中舱。
笑煞取鱼人,
气死老龙王。
哭也没办法,
藏也无处藏。
虾兵蟹将一起上,
龙王急得把泪淌。
还有一首《撑船卖鱼》唱道:
三只船到兴化,
一船鱼一船虾;
还有一船虎头鲨,
城里大哥不识货:
“什么是鱼,什么是虾,
什么叫做虎头鲨?”
马荡大姐答的巧:
“有胡子的是鱼,弯腰的是虾,
大嘴的就是虎头鲨。”
茫茫马家荡是苏北大地上一颗明珠,包容着吴韵的灵气和汉风的浑厚,以她特有的底蕴把远古的回响撞击在人们的心头,蕴含着智慧,蕴含着力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