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加盟申请书
(2012-06-23 14:09:40)
标签:
新教育朱永新生命成长校园 |
分类: 教研 |
我在08年就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新教育之梦》等书籍,特别是《新教育》我细读多遍,每次读,都有感悟和收获,并且这本书已经指导和引导着我们学校近两年工作,在改变着我们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着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着我们学校的发展模式,我们还尝试着师生同读,师生共写随笔,这两年我们学校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尽管我们还没有加盟新教育,我们在用自己的力量践行着新教育的思想,虽然艰难,但我们已有所收获和喜悦,我们相信,我们学校在做一件有意义的教育事情。
一、我们学校的情况汇报:
我们通许县位于开封市最偏南,我们玉皇庙镇二中又是通许县最偏远最偏南的农村初中,学校占地35亩,建筑面积7860平方米,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1160人,教师59人。
学校以“教师快乐工作,学生幸福成长”为办学目标,以“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为育人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人为本、德为基、实为魂、勤为根”的学校精神。以“为学生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为办学理念,突出校训文化,用“玉皇庙二中十个好”规范学生的养成习惯,通过“升国旗仪式”、“中招誓师”、“队列队形比赛”、“远足励志活动”、“国旗下经典诵读”、“眼睛保健操”、“教师集体团队比赛”等仪式文化和活动文化,进行着有声有色的“做智慧与快乐学生”的教育。
玉皇庙镇二中,在局领导和中心校的关注和支持下,我们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读书论坛、教育博客、课题研究、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对话,在激扬教师智慧,凝聚合力,追寻教师专业发展上,实现了教师整体素质的大提升,形成了共学共进的学校文化,来成就学校的。
(一)、做幸福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说,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就永远没有学生的快乐。所以,我们学校管理核心是用教师的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
1、开展教师集体活动,提高教师教育幸福指数。
学校主张一个学期进行一次教师集体活动,让活动来使校园充满活力和生机,用活动来丰富教师的教学生活,减缓教师压力,进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先后举行了 “我跳绳、我快乐”、“教师篮球接力赛”“同心向前”“教师团队绑腿走”、“教师集体舞”等教师集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愉悦了教师的身心,也增进了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更增强了老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工作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2、成立“两棵桐读书会”,让师生在共学共进中体味幸福。
学校的管理定位是始终把教师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就是“育己第一,育人第二”,让老师多读书,勤写作,常反思,着力打造充满思想和智慧的学习共同体。
2010年我们学校成立了“两棵桐读书会”,参与教师占总教师的60%,读书,就是与大师对话,与名家交流,我们“两棵桐”35位成员每月读一本教育书籍,就是让老师与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碰撞思维交流情感,给老师以思想、感染、润泽和冲击,再使老师有新的高的思维方式,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形成自己高尚的品质和师德,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同时,给老师购买书籍,让老师每天抽出时间,读读书,通过读书活动,让老师拥有深厚的底气,老师能有了读书的好习惯,教学生涯就会多姿多彩,就会幸福快乐。
李丽老师曾读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凌晨一点,还爱不释手,如饥似渴,说明老师已经爱上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为打造营造书香校园,我们每周开设两节读书课,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师生同读,共成长,让读书声充盈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追自己生命的风!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班级学生由班长领读,学生齐读、分组读、站立读、男女分读。学生的诵读声响彻整个校园。诵读,润泽着学生,沸腾了校园。经典诵读,对于我们学校,已经构成一种习惯,一种生命力,一幅美丽画卷。这样一月一月的读下去,一天一天的读下去,会读的校园一片滋润。
学校认为,读经典,诵经典,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而是对每一个学生心灵的内在塑造。
在我们两年多的诵读践行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了记忆力,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学生的品行和道德,更使学生对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学校通过“两棵桐”读书论坛这个平台,让一批充满教育激情和理想的农村教师,在这片沃土上精彩呈现,让老师拥有深厚的底气,教学生涯就会多姿多彩,就会幸福快乐。师生共同阅读,老师有了底气,学校有了灵气。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司洪昌博士到我们学校调研时说:“办好教育,就要引领师生同读书,还要写作,不断的写作和思考才能深入,才会沉淀出自己的思想,才能带领师生共同进步。相信,你们玉皇庙二中有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学校慢慢就有灵魂,教育就变得灵动,学校就会有发展的后劲”。
我校的学习型团队,“两棵桐”读书论坛,在开封教育上已小有名气,并得到教育专家、《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教育媒体到该校调研,并给予认可和赞许。
3、以“两棵桐博客圈”为依托,师生共写自己的教育和学习感悟。
学校通过“两棵桐博客圈”,来搭建了一个共享交流的平台,博客使我们的老师得到二次成长。让老师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感悟和收获,记录与学生的苦与乐。我们老师两周写一篇札记,发到自己的博客中,通过博客,让老师去反思自己,去感悟自己,再调整自己。
我们学校的 “远方的云”、“飞雪残剑”、“霞之舞”、 “踏雪寻梅”、“看海听涛”、“白鹿衔花”、“向往美丽”、“梦在远方”、“高山流水”“草色青青”、“蓝月亮”、“维也纳”、“淡然如云”、“快乐修理工”等,都是我校“两棵桐”博客圈的资深成员。这些老师的博客达13级左右,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有很深的认识,在用文字写出了与学生之间的情和爱,甘与甜……
一个学校能留下师生自己的故事,就是一种文化。
我们玉皇庙二中的教师博客,在,“开封教育网” “通许教育网”上都有专题报道。
让老师们每月读一本教育书籍,间周写一篇随笔发到博客上,老师每读一本书,就是与先进思想的一次交流,就能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两棵桐读书会”和“两棵桐博客圈” 成为我校的教育符号,成为学校的一支不竭的动力。
通过两年的探索,我们在采用着
“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4、聆听窗外的声音。
我们每学年全体教师走出去一次参观学习,走出去让老师看看他人在做什么,怎么做的。走出去,是去尺码相同的学校,让老师走出自己狭小的生活世界,去看看他人工作的态度和实践。同时能让老师呼吸新鲜的教育气息,改变的不仅仅是课堂模式,更改变了教书育人的思想和态。
5、教师注册“教育在线”论坛,进行交流。
2011年,组织老师进行网络学习,用问题式讨论把老师读书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在教育在线论坛注册,来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参与网路交流和论坛。尽管我们老师交流的文字很稚嫩,或者层次不清,但能书写和记录就是自己的思考的过程,感悟多了,反思多了,积累多了,就会使自己达到一定的高度。
6、每周四午间辅导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名家光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已坚持行走三年了。
(二)、做快乐的学生,用活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对学生,学校应更多的侧重学生的性格,人格、做人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的成长,培养有德行的学生。教育的使命在于塑造美好的人性,所以,我们以活动为载体来塑造学生灵魂。
1、是文化仪式。如升国旗仪式(包括“国旗下宣誓”、“国旗下千人诵读”、“国旗下学生演讲”),由学生主持的庄重严肃的仪式,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利用开学和散学典礼仪式,总结和表彰模范教师和优秀学生,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优秀学生为标尺,逐步缩小距离,用这样的仪式文化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2、是活动文化。利用“课前宣誓”和“中考百日誓师”活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增强信心,鼓舞学生的斗志。
我们用“每月一事”的办法,来培养习惯,让学生重复练习,螺旋式上升。确定了:“礼仪月”、“扫地月”、“节俭月”、“感恩月”、“阅读月”、“健身月”、“自省月”等。
用“远足励志活动”、“大课间”和“队列队形比赛”等,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凝聚班级力,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班风。
3、用歌声浸润孩子心田。我们每晌放学,播放五首名曲,每月播放二十首名曲,每年学生欣赏到二百首,通过名曲的陶醉和熏陶,学生能欣赏美,懂得美。这样的活动文化,不仅健全了学生人格,也给学生的初中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曾获得“河南省校园文化先进学校”、“通许课改先进学校”等。我们的2011年中招成绩领跑全县, “语文全县第一,数学、物理、政治全县第二、化学、历史全县第三,英语全县第四”。
(三)一份付出一份甜。
由于我们学校在“教育博客”,“读书论坛”、“网路学习”等方面得到家长的认可,先后迎来了《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教育时报》、山西师范大学赵畅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司洪昌博士、通许电视台等教育媒体来我们学校采风和调研。
《中国教师报》这样评价我们学校,“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农村学校,因为这所学校有一位用生命体验做真教育的校长,因为这所学校有一批有着执著教育理想的教师群体,虽然他们过着清贫的农村生活,但他们在用行动奠基自己的信心、信念、信仰,因此这所学校在我第一次去了以后就深深地把我吸引,每一次去,都有共鸣和碰撞,都有共同的成长。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所能够走得很远的农村学校!”
二、加盟理由有三:
(一)是学校实现教育研究发展的需要。
我校共承担过市级科学规划课题五个,《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管理研究》,《中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中小学生作业设计的改革研究》和《中小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研究》都已顺利结题,受到上级课题研究中心的认可,我校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课题研究的骨干队伍,应该说我校具备承担课题研究的条件。
(二)以学校型组织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需要。
我们有“两棵桐读书会”和“两棵桐博客圈”,有师生共写共读的习惯。我们教师吃住在校,能守住小小的学校,静下心来读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三)是学生追求生命成长的需要。
通过仪式文化和活动文化着力培养学生性格,人格、做人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的成长,教育的使命在于塑造美好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