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姓解读大总理的“九字真言”
(2013-03-18 08:59:51)
标签: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真言杂谈 |
分类: 杂谈 |
在3月17日的新任总理答记者问上,李克强总理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述个人的经历,我想说的是,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个九字真言确实不见于中国的典籍,但是,我们期望这九字真言能成为治国之策。能成为国强民富的原因阐释,能成为后人阅读典籍时看到的经典之语。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字真言是李总理的心得,这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心得,我们作为普通的老百姓,虽然达不到领导人的境界,可是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心得,作为老百姓,我们对此也会有自己的解读。
首先“行大道”。何为道?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词语,对于“道”的理解阐释的很多,但是常用的意思有三个:一是指道路,此处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前途和方向。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一个前人不断探索思考的问题,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实践,最终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大道”,前进的道路中布满荆棘,前行的道路上充满曲折,但是,无论如何,绝不能走上歪门邪道。二是指规律,也就是世间万物运行时要遵循的秩序。治理国家不能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能违背人性发展的规律,不能违背政党发展的规律,这也是“大道”。三是指道德,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无论何时,道德都是必可或缺的,个人要修德,这是人存之基,国家要重德,这是国兴之本。古语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处的道说的是仁政,而仁政解释就是: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遵循发展的规律,提升国民的道德。如此,则多助长兴,失此,则二世而亡。
其次“民为本”。何为本?本是事物的起源与发端。俗话说:国以民为本。而对于国民的解释,表面看起来是一国之民,实则是无民则无国。无国之人可活,无民之国难存。或许会说:国高于家,国高于民,此话不假,但是需时刻谨记:不能以国大欺家小,不可以国强凌民弱。孟子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将民看重,民必重国。古语云: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无水难行舟,水静舟行远。
其三“利天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不能说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个利益关系,但是利之一字,贯穿人类发展的始终。中国古代有义利之争,但是义利绝不可分二取其一,取义废利,义难畅行于世,世必衰;见利忘义,利难长存己身,世必乱。天下是谁之天下?君存家天下,君废民天下,因此,天下不是某一阶层的天下,不是某一集团的天下,也不是某一党派的天下,天下只能是民之天下,不为民谋利,不利于民,则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于这九字真言,内涵是丰富的,但是贯穿其中的就是一个词:民主。历史发展到今天,民主已经不再是一种反封建的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何为民主?古今中外,论述颇多。但是简单地说,所谓民主就是民为主,民是主,民做主,不是为民做主,更不是替民做主。因此,行大道,谁之道?利民之道。利天下,谁之利?谋民之利。谁之天下?民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