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的言论会让哪些人失望

(2012-12-14 13:41:18)
标签:

莫言

诺奖

言论

失望

杂谈

分类: 杂谈

 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于具有极强诺奖情结的中国人来说,也算是一个很大的安慰。但是围绕着莫言获奖的讨论和争议一直没有停息过,莫言的每一次发言,莫言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各方人士的解读和议论,其中有欢欣鼓舞的,也有倍感失望的,那么,莫言的言论中让哪些人失望了呢?

首先是那些鼓吹爱国的人。因为对于爱国者们来说,获得诺奖应该是国家的荣誉,不管怎么样都需要对国家表示感激之情的,没有国家的存在,哪有个人呢?所以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经常问及这个问题。可是,莫言让人失望了,他不仅没有对国家表示任何的感激言论,反而说:诺贝尔文学奖是授予作家个人的而不是国家。虽然说的是事实,可是这样说,让那些爱国人士情何以堪?事实归事实,面子上总归要过得去啊,怎么连提都不提呢,即使不提也可以,可是怎么能将实话说出来呢?怎么能不失望呢?

其次是中国的作家和作协。无论作家创作时是什么状态,其他作家有没有提供过帮助,但是大家都是作家,至少是同行吧,作为同行,无论怎么样,在这样重大的事项上都该表示一下感谢的,哪怕是捎带着说一句也行啊,可是,莫言提到对自己写作有启发的作家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中国人蒲松龄,两个是外国人: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三个人一个是中国的,两个是外国的,中国的那个还是几百年前的,对于近现代的作家,特别是目前还活着的文学大家们,一个也提及,一句话也没涉及。这样做,你叫别的作家怎么能接受呢?原本还想着接这个事情再出出名,赚赚眼球和曝光率的,这一下没戏了。作协,这是作家的组织,是俗话说的“娘家人”,虽然不是正式的国家机关,可是那毕竟是管理机关,虽然创作是个人的事情,可是连提都不提,就显得有点不够意思了,你这样让作协领导很没面子的。

最后是媒体。有人会说,莫言不是经常接受媒体采访的吗?应该很配合媒体的啊,媒体怎么会失望呢?请注意一件事情,曾经有记者问莫言“你幸福吗?”,莫言回答以后,反问了一句:你是中央电视台吗?其实这个问题已经用调侃的方式对待媒体了,只是媒体不愿意承认,用“莫言很幽默”这句话自我解嘲。而且无论怎么失望也不会直说的,毕竟他们还要仰仗着莫言提供报道的素材呢。

或许因为诺奖的强大吧,无论莫言说什么,无论人们是怎么想的,哪怕是再失望,也不会直白的表示出来的,也不敢对莫言说什么的,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人慢慢的把内心的情绪释放出来的。因为在不同的形势下,人们选择是不同的。就像莫言说的:即使所有人都哭,也应该允许有人不哭,如果哭成为一种表演,更应该允许有人不哭。莫言说的“应该允许”,实际隐含的意思是:有人不允许。

最后附一个因为获奖感言不合适受到指责的例子:

冬奥会冠军周洋在获奖感言中说,获得冠军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这原本是一句很朴实的话,但是却被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拿来大做文章上纲上线。于再清认为,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他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后来,在做节目的时候,主持人问及时,周洋表示,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去征战奥运会,也要感谢支持我们的人,感谢教练,感谢工作人员,感谢我爸妈。这样就合适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