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2015-01-12 06:49:02)
标签:

南通海门

叠石桥家纺城

博物馆

张謇

抓住机遇

分类: 江苏游记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游程写明是12月18日,我们出游的第三天,到南通海门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参观,下午回上海。上了这艘船,就都听岑导安排了。南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纺织工业的发源地,叠石桥家纺城据说2002年就已成规模,但小多彩还真是第一次来。

一、南通海门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

1、蓝天下,一大溜,国旗飞扬,气势不凡。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2、咋拍都有点逆光,怎么家纺城是坐南朝北的?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3、家纺城三面有阳光,但北面的阴气够重,所以坚冰不化。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4、国际家纺城的平面图,像只飞翔的蝴蝶。不知算不算怪异建筑?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5、多多是外行,只是走过路过,拍拍照片而已。没有接到指令,不敢瞎买八买。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6、转到正门口,才发现这里还是AAAA级旅游景区。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二、叠石桥家纺城的纺织品博物馆

众美眉都去挑选三件套四件套,先生们也成了搬运工。只有小多彩闲来无事,在【匆忙客】中式快餐后,与管老师两人,去这里的纺织品博物馆瞧瞧。

7、家纺博物馆几个字倒是不小。但进门后却没有方向。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博物馆在家纺城C座的四楼,下面三层也是一路的家纺商品。不打听还真是摸不着头脑。我们从三楼走到四楼,黑灯瞎火。女同志人少还真不敢上去。这哪像博物馆,还以为到了哪家的仓库。不是小多彩大声嚷嚷,出来两位师傅,还真打退堂鼓了!

8、说一般是要团队预约,才开灯,配有专门讲解员介绍。小多彩还是面子大的,因为是额外增加的内容,多多相机丢在车上,只好手机拍,不够清晰,请见谅!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9、叠石桥产业历程馆,先拍一张,后面再介绍。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0、四字连句,人文基石。先有暮春桥,再名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1、桥之相邻,两岸三县。四方老百姓,自发成集市。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2、毛泽东解放初就告诫: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张謇。(读简)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3、张謇就是南通海门人,中国家纺工业的创始人,南通海门人民的骄傲!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4、这个沈寿弱女子不简单,虽是苏州人,却在南通办起女红传习所,她的《耶稣像》在1915年美国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就获金牌大奖。她培养出无数的绣品工人,撑起南通家纺事业半边天。多多在苏州石湖渔庄福寿堂就有耳闻。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5、王个簃,上海书画院院长。也是南通人,他是我们南通的文化基石。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6、黄道婆,中国纺织机械的祖师爷。当棉纺织品与苏绣结合,身价倍增。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7、种种列列,汇聚海门,能工巧匠,尽出南通。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8、创出品牌,飘洋过海。国内一帜,世界领先。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19、小讲解员告知:叠石桥家坊城国家级旅游景区AAAA有两种含义:一是风景名胜区的评定,二是旅游人文,购物环境与内容的评定。这里是其二了!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20、薪火相承,叠商云起。四海翻腾,一飞冲天。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21、温家宝也曾经来叠石桥,考察与鼓励。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22、叠石桥是南通人奋发精神的一个缩影。小多彩虽然没有收获四件套,但叠石桥之行却有一个文化与精神的收获,精彩叠石桥。

农垦朋友寒冬三日游(4)海门叠石桥

简介:

叠石桥家纺业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纺织工业的影响下开始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张謇创办的南通学院附属女红传习所(后发展为南通工艺美术学校)里的学员曾带过叠石桥人做艺徒,这些人成了叠石桥家纺产业最初的开拓者、经营者及艺技传授者。

叠石桥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先由当地村民杨乃富经手在海门与通州两市的交界河上架起一条木桥,以后几经修理改成石桥,其桥墩用小石条井字型叠起,造型别致,故名叠石桥。由于叠石桥地处三星、川姜两镇的交界处,群众赶集不便。1956年开始,有少数农民将蔬菜和手工艺品来此买卖,以后逐渐增多,形成了农工副产品的集散地。由于地处两市交界,政府疏于管理,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里,叠石桥自然成了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活动和躲避打击的“避风港”。终于,市场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并被人们称为“小香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批能工巧匠和善于经营的人,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消除了疑虑,冲破了精神枷锁,放开手脚发展家纺业。从此,叠石桥家纺产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02年12月,三星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家纺绣品名镇”。2007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纳米比亚会见中资机构及华人华侨代表时,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董事长朱仲辉受到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叠石桥已成为我国特色产业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典范,已经成为江海平原一颗璀璨的产业明珠。2008年叠石桥地区家纺市场成交额突破250亿元,成为全国家纺产业最大的交易中心。

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张謇出身贫寒,他青年苦读诗书,试图考取功名,结果却屡试不第。他投身军旅,在军旅生涯中大放异彩,引人关注。慈禧太后开恩科,张謇再试,一举夺魁,高中状元;然而生逢清末乱世,即使中了状元,依旧难以掌握自己命运。变法立宪,革命救国,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他一次次尝试解救,却始终难以奏效。在政治上的无力使他转而着手实业,开始实业救国的尝试,他的纺织厂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纺织业的佼佼者;他立足家乡南通,开办工厂,改造城市,创办学校......他以自己的方式实践救国的理想。

小多彩的高邮三日游,终于可以为2014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们就要迈进2015年新春,小多彩祝福各位新老朋友羊年吉祥,三阳开泰,抓住机遇,羊年大发!

最后请欣赏朱逢博演唱的这首【金梭和银梭】,献给家乡勤劳的纺织女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