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学说上海话


标签:
上海闲话吃在上海诠释吃字衍生多多文化 |
分类: 情感 |
▌上海话中的“吃”,按上海话音读成“切”qie字音,就是切西瓜的切噢。上海人“吃头势”老结棍的,好吃的要吃,不好吃的也要吃。统统是一刀“切”!
第一部分▌先来说说好吃的。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也就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尤其是苏、浙、徽的江南民俗。单讲饮食小吃文化,上海就熔江南风味于一炉。老早底(从前),本地人卖擂沙圆、糖粥、熏肠肚子;苏州人卖甘草梅子、盐金花菜、小虾米豆腐干;宁波人卖鸭膀鸭舌头、醉蟹黄泥螺;外加广东人卖鱼生粥、云吞面、伦教糕;苏北人卖“椠【qi削】光嫩地栗、麻油馓子”。
▌不仅如此,上海人一年四季都在吃:新春佳节吃年糕,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八月半吃月饼,九月吃重阳糕,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冬至夜吃红烧桂圆烧蹄髈,大年三十吃年夜饭......除了这些“吃饭”、“吃菜”,上海人还会“吃香烟”、“吃老酒”。切头势结棍!
第二部分▌吃字的引伸
▌在上海话里,吃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东西,上海话里把“挨打”叫作“吃生活”,“生活”的滋味就不太好受了。小孩子最怕做错了事让爸爸知道,因为爸爸常常会威胁说,“小鬼头,要是不听闲话,当心给侬吃生活”。
▌“生活”还分“档次”,轻一点的罚罚站,重一点的“跪搓板”、“吃耳光”,要是大人说,“请侬吃竹笋烤肉”,那能算上“十大酷刑”之一了!
▌千万别以为这是一道菜,所谓“竹笋烤肉”,就是用竹尺或者别的什么工具打屁股,“烤肉”的肉,自然是人肉,所以要裤子脱掉,直接打在屁股的肉上——用一道道风味不错的菜,来替代一种体罚,上海人还是蛮有噱头的吧?
▌当然,侬爹爹如果火气上来了,直接请侬“吃火腿”(上海话:踹一脚)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吃价”一点,侬姆妈寻了外国人结婚,个么,侬么就比阿拉档次高点,吃的是“外国火腿”,阿拉只好“吃辣货酱”了。
▌还有一种“吃”,一定不是好东西:“吃牌头”和“吃轧头”。“吃牌头”通常用在上级或者长辈对下级、小辈批评的时候。一般也有人会说“吃批评”,但是作为一个上海人,说“吃牌头”、“吃轧头”两个词,显然会显得更加本土。
▌说到上海人的“吃”,有一种“吃”,在外地人听来非常“可怕”——“我老吃伊额!”。当年,谈恋爱的小年轻相当流行这句话,一般级别叫“吃伊(他/她)”,最高级别就叫“吃煞伊(他/她)”——辣手伐?“吃”还伐够,要“吃到死”!
▌只听某人说道:“他对伊勿要太好噢,样样事体都肯帮伊做的,有啥办法,啥人叫他吃煞伊了。”说者觉得再自然不过,然而听者就像在听外国话。虽然每个字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放在一起,却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第三部分▌独角戏里的上海小吃
▌▌“侬吃伊啥啦?”
“我吃伊独养女儿呀,还有海外关系;当然,我最吃的,是伊一只翻斯(注:face),赞啊!”
▌过去,房子还不是商品,因此,不能买卖之能换,要是碰到几个换房子的朋友,听听他们的对白更有趣:
▌“地段好,我吃伊地段”
▌“我吃伊双阳台”
▌“我跟乃不一样,我就吃伊卫生间,独用,而且顶顶吃伊的,是一只抽水马桶,美国货啊!”
▌一个“吃”是欢喜,是爱,要是两个“吃”,那就是另外一层意思了——千万别对上海人说:“我老吃吃伊额”,这是要成为笑柄的了。“吃吃伊”什么意思?就是吃豆腐,就是欺负,就是占人家的小便宜。
▌上海人还喜欢把工作叫做“饭碗头”,于是稳定的工作就叫“铁饭碗”,叫人羡慕的好工作就叫作“金饭碗”。相应的从事某一职业,就叫“吃这行饭”,像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老一辈的上海人就会说是“吃皇粮”的。
▌有份好工作,又在单位里、社会上混得好的叫“吃得开”,相反就是“吃不开”。最受追捧和注意的叫“吃香”,比如说,某某职业很红火,上海话里就叫“某某行当很吃香”;当然,人或者商品也可以“吃香”,比如“现在海归伐吃香了,要MBA了”。
▌之前一篇《上海人的吃相》里我们已经说过,上海人很看重一个人的吃相,并将其视为判断一个人素质的标志。所以,上海话里还有一个词:“老吃老做”,讲的就是为人,常指对坏事情很熟练的样子。比如,某小偷常常要到派出所报到的,人家就会说,“这个人是常客,老吃老做了”。
第四部分,“吃”字的诠释:
▌解释了那么多个“吃”,最后,阿拉一道来,盘一盘上海人的“吃头势”到底有多少结棍。
▌挨批评叫“吃牌头”;
▌受气叫“吃轧头”;
▌两头受气都不讨好叫“吃夹档”;
▌腔调叫“吃相”;
▌得到看重叫“吃格”;
▌痴心迷恋叫“吃煞伊”;
挨打叫“吃生活”;
▌犯罪判刑叫“吃官司”;
▌轻薄女同胞,或者占小便宜叫“吃豆腐”;
▌费时间叫“吃功夫”;
▌输了理叫“吃瘪”;
▌上当中招中计叫“吃药”;
▌听虚假承诺叫“吃空心汤团”;
▌靠积蓄过日子叫“吃老本”;
▌公务员叫“吃皇粮”;
▌混得好的叫“吃得开”;
▌没人理会叫“吃闭门羹”;
▌嫉妒叫“吃醋”;
▌遇到红色交通灯叫“吃红灯”;
▌成绩得零分叫“吃鸭蛋”;
▌路道粗叫“吃得开”;
▌形象不好叫“吃相难看”。
▌买进、认输、认账叫“吃进”;
▌受到吹捧叫“吃香”;
▌弯指敲头叫“吃毛栗子”;
▌欺侮人叫“吃吃侬”;
▌受不了叫“吃勿消”;
▌挨硬物揍叫“吃家生”;
▌受苦叫“吃苦头”;
▌失业在家叫“吃老米饭”;
▌做学徒学生意叫“吃萝卜干饭”;
▌做生意没开张叫“吃白板”;
▌靠女人过日子叫“吃软饭”;
▌受苦受累叫“吃力”;
▌惊慌失措叫“吃慌”;
▌输了理叫“吃瘪”;
▌走红运叫“吃香”
▌哎,侬看看,阿拉上海人的“吃头势”结棍伐?(厉害吗?)
前一篇:严冬腊月 叶家花园
后一篇:瑞典探亲记后记(1)贵族学校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