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子从旗袍的由来说起,慨叹旗袍所蕴含的海派文化:既是身份的代表,又是品位的象征;从穿旗袍的步态坐姿看老上海的大家闺秀的教养品味;再从张爱玲对旗袍的情有独钟,侃谈作为上海人的她,对海派优雅、闲逸的失落的遗憾。进而在温文尔雅中不失犀利地调侃了当下权贵与明星的徒有其表……塘桥社区活动中心举办这样的讲座已令我刮目相看,而演讲者“饱满的容颜,邈远深邃的根底”,尤其是她用“松甜温软的嗓音”,在如数家珍的侃侃而谈之中,竟然绵里藏针,不得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于上海女子的温婉柔腻中,撕开一线锐利而来,”何等精当的的评价!网友“太太党人”的不同寻常在此等评说之中显露无遗!这是见了淳子和见过淳子及其博客后的深刻印象。录音机里留下了淳子的声音,照相机里留下了她的笑貌。愿与网友同飧!
淳子演讲时的忘我:
A、云淡风清家常荤素八卦着,偏伊夹生夹熟夹两句狠的。
B、天赋浑厚,一张尖刻刻的嘴,绝配一幅松甜温软的嗓音,不紧不慢一句一句,咀嚼起来真真别具滋味。
C、侃侃道来,如数家珍。【从轻熟写至老熟,无论笔致抑或情致。翻淳子的书,漫卷尽是海上繁花,胭脂点点,那些苍茫岁月里,曾经名动四海的上海女子,一个个在伊笔下活色生香,细细读过去,竟是连体温犹尚存,一颦一笑均是3D的。】
1、侃侃道来,如数家珍。
一、淳子简介
淳子,上海籍女作家,著有散文、小说、剧本二百多万字。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文艺编辑,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写有散文《白天睡觉的女人》、《上海闲女》、《名人访谈》等作品。一九九三年,跟随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组,遍寻张爱玲在上海的印迹,进而发现张爱玲的作品竟是一部自我扩充、仿制、挪用的城市地图。于是,把张爱玲与城市的关系作为一门显学来把玩。因为玩得认真,倒也自成一家了。出版散文体学术专著《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
二、淳子和《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
淳子的专著《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悠悠的文字道出的是一种凄惨,让人心痛。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心境,产生对人、对时间、对历史的感叹。淳子说过,她是拿着老上海的地图去追寻当年张爱玲住过的老房子、恋爱的公寓以及电影院和买绣花鞋的庙会。这幅地图上描绘的是斑驳和沧桑。
上海,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城市,它不是巴黎不是都柏林,亦不以文学驰名,但文学的确是这个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观。张爱玲在这个景观里面是一棵树,清贞冷艳。这里的文字,是一个女人与一个城市的邂逅,是一部城市地图。拿一本张爱玲的书,去她曾经住过的房子,就如同一个片场,书是旁白,亦是戏码,人物在文字的安排下全都活动了起来,且都有了着落。身为作家和电台主持的淳子,十几年来寻遍张爱玲在上海的印迹,用文字和相片记录了张爱玲与这座城无法割舍的丝丝关联。
这本散文集,感性色彩鲜明,完全是淳子的个性化写作。因为淳子不是学院中人,她可以不受学院清规戒律的约束,在《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中自由自在地挥洒她那优美而又略带忧郁的文笔,尽情写下她的查考、思索和奇思冥想。淳子从小在上海长大,对上海特别是对上海的过去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这种浓烈的“怀旧”之情也在《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中清晰地体现了出来。也许可以这样说,淳子用了数年时间费心费力,追寻的正是她心目中的张爱玲。她通过这本《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倾诉着她对张爱玲的挚爱,同时也倾诉着她对上海的怀恋。(编辑于网上的资料)
三、网民说淳子
(一)
淳子与她的名字一样,很淳。在这样的淳里,我们食之品出甘甜。
淳子很爱张爱玲,这种爱甚至超过了爱自己。她因张爱玲而痴,也因张爱玲而红,可以这么说,张爱玲充实、丰富了她的生命。
淳子其实也是一个独特的上海女人,40多岁未婚,从这个角度讲,她的骨子里亦透露出张爱玲般的清高。但是淳子又多了一层趣味,因为她懂得“玩味”,玩味生活、玩味历史、玩味张爱玲。
淳子的文字总是干净、利索,给人清爽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她是女性的缘故,我很难拿犀利来形容她,因为她笔下的文字不是血淋淋的,却是带着感性美的。
(二)
淳子讲,伊外婆是旗人,骨骼是慈禧那一路的,瘦得有些坚硬。依着这个话路子端详淳子,便懂得了伊饱满的容颜,自有邈远深邃的根底。而伊行事为文的披荆斩棘一路到底,于上海女子的温婉柔腻中,撕开一线锐利而来,便也是极有来由的了。
淳子讲,伊顶怕写上海,顶顶怕写上海女人,想来必是肺腑之言。偏偏一写已是漠漠二十年,从轻熟写至老熟,无论笔致抑或情致。翻淳子的书,漫卷尽是海上繁花,胭脂点点,那些苍茫岁月里,曾经名动四海的上海女子,一个个在伊笔下活色生香,细细读过去,竟是连体温犹尚存,一颦一笑均是3D的。淳子讲,那是因为和她们亲。这种亲,大约总是肉里亲,旁人如何用力,总是不成的。
事到如今,能写一笔爱玲文章,甚至笔法精致到乱真地步的,草草算算,海内外恐怕总也有二三十人,真也不算如何稀奇。倒是淳子那种,于冬日午后,端坐爱玲家的客厅里,稀薄的旧底子上,闻着水仙的味道、腊梅的味道以及英国茶的味道。忽然的,来了害怕,害怕那房子拆了,爱玲就永远回不来了。那么彻骨一个冰寒,就把人惊醒了。女子文章,看似不怎么锋利,其实狠得厉害,一刀见血,剑剑封喉。恐怕男子亦未必及得上。
淳子是格外擅长这个的,写字如此,说话亦是。好好吃着饭,云淡风清家常荤素八卦着,偏伊夹生夹熟夹两句狠的,比如从前男人娶妻,再浑,总也知道捡好人家女子娶回去,论到娶妾,才向戏子丛中问津。而如今的男人,啧啧,干脆直接就拿戏子当什么什么捧回去了。一边吃,一边咬牙切齿地笑,一边笑,一边还瞄隔壁桌子的得意饭菜,眼观六路,嘴吃八方,格局真是纵横开扬。我是一向钟意刻薄女子,越刻薄越妩媚。而淳子天赋浑厚,一张尖刻刻的嘴,绝配一幅松甜温软的嗓音,不紧不慢一句一句,咀嚼起来真真别具滋味的说。
淳子写海上胭脂,渐渐写到一番境地,伊讲,那是读城的一种方式。话给伊讲到这个地步,便另是一片天地了。想想上海是何其难懂的一座华城,人在其中,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头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昨天、以及前天。
而淳子终于在某一日心愿得逞,从宋以朗手里求得《小团圆》手稿的复印全本,并附邝文美温馨签名照,伊喜不自胜抱着14公斤的书书,步步生莲走在下山路上。我只乱想,彼时彼刻,淳子姐姐的脚上,是否亦踏着一双龙飞凤舞的平金绣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