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浙江(十九)英雄的【蒲壮所城】

标签:
浙江蒲壮所城浙南重镇抗倭名城旅游 |
分类: 浙江旅游 |
4、如果敌人来犯,这里瓮中捉鳖。
5、当年的跑马道,可绕城一圈。
6、现今的广告牌,一按全球通。
7、大榕树下,杭州姐妹留下倩影。
10、依山而建的宗寺祠堂,毗邻皆是。
13、威风凛凛的大公鸡,正在保卫自己的家园。
15、有幸与我们的两位老前辈合影留念。两位老人加起来有180岁呢!劫后余生的他们才是我们中华苦难历史的见证人,祝福两位老人!
16、我们是时间紧,跑马观花。留张地图,请朋友先看看,就略知一二啦!
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内称,[晏公神]俗姓晏,名戌仔,元初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面如黑漆,浓眉络腮,疾恶如仇。远近的人们犯了错误第一个反应是:“晏公知道吗?”很怕被他知道。晏戌仔后来应选为官,病逝于舟上,归葬时却棺中无尸。清江父老立庙祭祀,晏公遂显灵于江河湖海。凡遇波涛汹涌,叩求“晏公保佑”,必风平浪静。《余从考》卷三十五称,晏公神曾二度显圣求救明太祖朱元璋,受封为神宵玉府晏公都大元帅,又封平浪侯。由此可知晏公神原为江西水神,至明初受封后成为全国性的水神,沿海各地广为祭祀。
蒲城人对晏公神灵则另有一番说法:元末明初,蒲城附近的李家井村一位渔民在打渔时,网上了一段樟木,丢落海中又数次被网上。渔民心知有异,则许愿道:“如果你希望被我带回去,必须一头樟木,一头鲜鱼,好让我挑着上路。”接着一网就打满了一筐鱼,渔民挑着鱼和樟木段回家了。途中经过了蒲城西门的一座小神宫,担子突然变得沉重起来。渔民忙问:“你的意思是留在这儿吗?”樟木段果然不再移动,渔民就把它留在小神宫里。后来一位热心的木匠用这段樟木制成晏公坐像,放置在小神宫里供人们顶礼膜拜,并把小神宫改名为晏公庙。
虽几度兴废,晏公庙依然屹立。直到现在,每年正月初四晏公下殿后出城巡游时,必须吹吹打打至李家井,谓之“晏公回娘家”。蒲城人们称拔五更的头家为首事。首事通过公开选举产生,他们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号召能力和办事能力,关键时刻要带头自掏腰包和冲锋陷阵。拔五更长达13个昼夜,加上事前准备,蒲城人倾城为之可以耗时近个把月,这可是一件大事。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小农经济全面崩溃的今天,蒲城人几百年来的这种习俗,还年年得以继续下来,可见神灵力量之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