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2011-03-23 06:31:17)
标签:

苏州河

澳门路

莫干山50m

塞纳河

左岸

香风丽道

旅游

分类: 上海旅游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上海,从来就是一个既尊重历史传统又重视现代时尚的大都会。被人们称之为【上海的塞纳河左岸】的莫干山路50号,现在聚集了一批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中心以及画廊。号称:上海艺术产业聚集区。简称:M50创意园。艺术产业的存在,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先进、文明的一面。这些苏州河沿岸的工厂、仓库不仅仅是保留这座城市的记忆载体,也是前卫的当代艺术创作和发展的空间。可以说,莫干山路50号的创意园实现了旧和新、历史和现代、文化和艺术的生动结合。她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旧城市的印迹,更重要的是孕育了新都市的符号。

    我四十年前曾在此工作过,记得这里是上海国毛十二厂。当年是机声隆隆,车来人往,好不热闹。现在可是人去楼空,寂静的街,无声的画。我们上午还在梦清园,下午穿过澳门路拐一个弯就是莫干山路,故地重游。请朋友们一起去看看:


1、澳门路上的顾正红纪念馆,描述上世纪20年代的血雨腥风。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2、上海纺织博物馆告诉你,苏州河是如何变黑、变臭的。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3、源源流淌的布匹将我们带入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4、高高耸立的摇布机,饱经风霜的红砖墙。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5、澳门路走到头,就是西苏州路。苏州河的对面可就是上海新客站。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6、苏州河上的游轮码头静悄悄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7、总算进入莫干山路M50创意园了,一点不起眼,好像还有点东倒西歪的。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8、人们在历史间穿梭,在闪光中切磋。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9、偌大的展厅空无一人,但走来一群发烧友,立刻就满满当当。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0、香风丽道咖啡馆,环境清幽,浓香四溢。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1、不管墙外起高楼,躲进小楼成一统。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2、【莫干山】、【50】,就是这里的地标。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3、左面是50M,右面是71F。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4、消防龙头不能移位,只好委屈大门了。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5、艺术家除了有画夹,还要有吉普。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6、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7、中西合璧,艺术没有国界。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8、工厂的旧物,摇身一变也成艺术品。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19、工厂的告示栏成了艺术品宣传牌
上海的塞纳河左岸(上)

 

简介几位莫干山路创意园的领军人物,艺术品位可见一斑:

1、“薛松工作室”。薛松是最早在莫干山路50号建立工作室的艺术家。今年40岁的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歌剧院做舞美,90年代末辞去公职。2000年5月他第一个把工作室搬到莫干山路50号,因为离家近,且租金便宜。他没想到这里会发展成现在的规模。他的工作室选在园区一处不显眼的角落里,门上没有标志,平日大门紧锁,有访客敲门,他还要透过门上的"猫眼儿"看看是谁。

2、“丁乙工作室”。它是50号的原老,因为1999年丁乙就在苏州河畔的西苏州路1131号,租下仓库变成工作室,那是中国艺术家首先打出"艺术家仓库"这块牌子。2002年丁乙到离他很近的莫干山路50号和薛松合流。在莫干山路50号的艺术家里几乎没有不知道丁乙的,因为他的画卖得好,价格也相对较高。他的作品有着严谨的工艺性,而且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的风格。

3、“香格纳画廊”。8号楼的香格纳画廊1999年就在这里开设,瑞士籍经营者Lorenz Hebling可说是推动中国艺术的一大主力,加上广大的展出空间,香格纳画廊至今仍是上海画廊的代表。
4、“比翼艺术中心”。
位于7号楼里的比翼艺术中心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型不可替代人物,意大利籍的策展人Davide Quadrio所经营,他以非营利替代空间的角色持续地介绍日本、韩国、及欧美各国艺术家到上海展出。http://www.chinaculture.org/img/2006-09/15/xin_2809031511531882749922.gif  

................

    上海普陀区的【塞纳河左岸】远没有上海卢湾区的【田子坊】那么有人气。看看有识之士是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的:

    现在这块M50创意园有四万余平方的空间可用来出租,但是租金已经从原来一天一平米四毛,涨到现在一块多人民币。聪明的出租方时常看市场的变化,因此和艺术家的契约时间只控制在一年之内,以便随时可以提价。可以想见,正在进行改造的莫干山路50号,改造之后还会涨价。莫干山路50号是随着画家的进入而逐渐“增值”的。目前租住在M50的画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比较有名的成熟画家,比如丁乙、王兴伟、薛松、张恩利、曲丰国等,他们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因此租金上涨对他们来说,压力不大。而且,厂方考虑到他们当年的贡献和如今的名气,也不愿意"流失"这些"优质业主"。另一类是还没有成名的画家。他们进来的晚,租金已经相对较高,而现在又要面临又一波涨价。还有一部分是那些有潜力、正在上升期的画家,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商业上的认可,迫于经济压力,他们也可能要搬走。艺术家的工作和理念提高了这个场所的价值和知名度,虽然出租方是想把这个地方建成一个文化艺术社区,扩大规模,但是这种提价又反过来威胁着艺术家的生存空间。艺术与商业之间如何平衡?又是一个新话题了!

    请朋友们下集继续与我行走在上海塞纳河左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