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2011-01-13 06:14:51)
标签:

超山风景区

十里梅花

香雪海

旅游

分类: 浙江旅游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我们在超山大酒店用午餐并稍作休整,12:40已经到达超山风景区。

 

1、大巴只能停在缶(fou)庐山庄,进景区就得靠自己两条腿了。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2、缶庐山庄是准五星级的,宾馆前的这个浮雕,称为“金石梦”,有故事?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3、绿茵蔽日,大圈套小圈,与佛有关?记住“缶”也念“佛”噢!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4、进入这道精美的石牌坊,就踏入景区了。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5、四面指路,超山观梅。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6、含苞欲放,初现红梅。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7、唐梅迎客,风韵犹在。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8、宋梅屹立,老树嫩芽。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9、清梅茁壮,欣欣向荣。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0、腊梅幽香,老人知己。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1、再现奖状,历史见证。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2、吟香院外,梅红天蓝。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3、盘香树,最稀奇。自成圈,非人为。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4、如此穿墙而出,大自然的功力?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5、苍松翠绿,新梅欲红。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6、粉墙黛瓦,掩映其中。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7、老树横枝,青苔丛生。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18、腊梅盛开,满院清香。
乘着高铁,漫步余杭(2)访超山古梅

 

超山风景区简介:

    超山因有“超然于皋亭、黄山之处”的优美风光而久闻大名。超山以“梅海十里,香飘千里”的梅花而闻名于世。超山梅花苏州的邓蔚、无锡的梅园为全国三大春季探梅区。超山之梅有“三奇”:一奇在“古”,现存超山两颗古梅树,树龄逾千年。二奇在“广”,每当梅花盛开,便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誉。三奇在“多”,梅花自古可分百余品种,超山一地就广集30多个品种。

  由于气候适宜,自二月初起,梅花会陆续开放,整个景区花蕾绽放,方圆十里如飞雪漫空,甚是壮观。“2011超山梅花节”将在2月12日拉开帷幕,我们可是先头部队,提早一个月,探路来了。介绍说:本次梅花节将历时一个月,那时去超山赏十里梅海正是好时节。梅花节期间,游客不仅能在超山风景区赏梅踏春,一览“十里梅海”的遗风,还可参观吴昌硕纪念馆、金石书画长廊,领略金石文化的内涵。同时,为增添赏梅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主办方还在梅花节期间推出了“金石文化展”、“观灯猜谜闹元宵”、“吃土菜、品蜜饯”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不仅好看、好吃、好玩,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中国的五大古梅。晋,隋,唐,宋,元五大古梅,超山就有其二——唐梅宋梅。在超山大明堂院内的唐梅,相传种于唐朝开元年间,已有1300年。花期季节,梅花万朵,香飘数里,素被誉为“超山之宝”。超山报慈寺前的宋梅也有800年历史,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甚是稀奇。它虬枝古干,挺拔苍劲,且花繁叶茂,年产梅子三四十公斤。

    其它是(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相传为楚灵王时所植,至今已有2500余年,是保存下来的最早古梅。晋梅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处。每年冬春两季开花,故又称“二度梅”。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大殿东侧小院中,距今已有1300年,曾数度枯萎,现又死而复荣,花开满枝。)

    最有特色的是,超山广植的梅花,在盛开时期“浩浩十里梅,疑似漫天雪”。想一睹“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胜景,请到余杭超山来! 

 

      

 

若有不到之处,请收看我好友的博客,谢谢!

1、开心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10302694

2、sunny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