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到高桥(上)高桥古镇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称:我国南方12省区遭50年最强雨雪袭击。12月10日至16日,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江西、浙江、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12个省区区域遭遇罕见大范围雨雪天气袭击,平均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与此同时,中国南方大部地区日最低气温也跌至入冬以来最低值。
15日下午,上海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而且下的也不算小。(南方人难得见雪,有点大惊小怪!让北方朋友见笑了。)
1、17日一早出门,残雪枫叶别样红。

2、我们的叶老师三天前就策划,相约17日上午8:50在地铁6号线,外高桥保税区北站出口集结,去高桥古镇与荷兰小镇。最后点名一共有19人,参加了这次同城网友摄影交流活动。哇塞,成大部队行动啦!

3、雪后初晴,冬日暖阳。叶导率领,先沿着香雪河,进入古镇的东街。
4、仰贤堂原是沈晋福的沈宅,现在作为高桥历史陈列馆。因为装修,闭门谢客,只能先留个外景,以后朋友们来古镇,一定不要忘记参观仰贤堂。

5、历史保护,河道清淤,又回从前,东街小品。

6、尽情展示,各式冬装。没有大雪,还在压箱。

7、 现场展示,相互学习。

8、清溪茶馆的牌子还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9、看此架势,规模还不小。

10、进去瞧瞧,有茶客在品茗、打牌,还是一个听书的场子。
11、屋顶上的画栋雕梁,栩栩如生。
12、茶馆隔壁,是一家“石之堂”的展示馆,很有文化底蕴噢!

13、一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占领了西街小吃铺。
14、西街还在改造建设中,有点寒酸。明年来一定会焕然一新!
15、高桥绒绣馆的陈馆长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

16、此幅作品已经荣获联合国的收藏珍品

17、高桥的“三刀一针”中的“川沙一根针”,指的就是绣花针。因为这个“针”而使高桥镇妇女擅长绒绣的名声得以飘洋过海,声震天下。

18、古镇风貌与老兵新传

19、高桥人家陈列馆。它是1918年间凌氏(凌祥春)的民宅,这里再现了当时高桥一个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

20、古风古韵,尽在其中。


21、历史建筑的铭牌一挂,便可一目了然。

22、红木雕花床,彰显身价。

23、多多在楼上招呼朋友们

24、好心情在捕捉目标
25、没想到下面有数架镜头在对着她

26、看我们的女兵们飒爽英姿,多么阳光!

高桥古镇小知识:
高桥,又名翁家桥。跨黄潼港(同治年间重建),桥不高而名颇著,镇以桥而得名。镇东北一公里处有清浦镇,清初清浦港淤积,集市南移,遂兴建高桥镇。高桥镇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北毗长江口,西邻黄浦江,东与外高桥保税区相接,南与高行镇相连。总面积38.7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
高桥地区,原属江苏昆山,南宋嘉定十年改属上海嘉定。清雍正三年改属宝山县。民国17年属高桥区隶上海特别市。建国后,1956年属上海东郊区,1961年并入川沙县,1990年划归浦东新区。
高桥镇是浦东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浦东全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名胜古迹、名宅故居都在该镇。而该镇大部分名宅故居集中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高桥老街,因此高桥老街被市政府列为历史文化风貌区。高桥老街依“丁字”形河道而建,分为三街(东街、西街、北街),总长约2000米。因诸多历史原因,老街上的建筑均遭到不同程度损坏。为了更好地保护老街,2000年之后,政府启动老街保护性修缮工程。根据规划,将采取“留、改、补、拆”等方式对老街街面房进行修缮,同时完成管线改造,恢复老街“弹格路”(上海话,意为石块砌成的道路也含有高低不平之意)。去年,区、镇政府共投入2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西街150米初步改造和部分建筑的修复工程。多年欠账,一朝修复,谈何容易!但已经启动,总有希望。
有诗曰:
沉舟侧畔千帆过,长江万里始入海。
高桥古镇八百年,今朝旧貌换新颜。
午餐后请朋友们看下集:高桥荷兰小镇。拜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