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崇明岛(2)候鸟天堂的崇明东滩湿地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是长江的门户。形成陆地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12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5万人。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崇明岛水洁风清,到处都有未经人工斧凿的天然风光。早在明清两代,岛上就有“金鳌镜影”、“吉贝连云”、“玉宇机声”等瀛洲八景,旅游资源丰富。

查遍资料,崇明旅游示意图竟都是老皇历,还没有把世界第一的上海长江隧桥画上。博主只能粗略的添上一笔。黑线在浦东的一头是长江隧道入口处,在崇明的一头是陈家镇陈海公路收费站。去东滩有两条线路:1、是出收费站直接去东滩,可走北陈公路,经前哨农场,看到巨大风力发电叶片,就差不多到了。2、是出收费站向东走赢陈公路,到赢东村农家乐用餐、娱乐、休息、住宿,再由此向北去东滩。我们选择了2。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北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向东缓缓伸向浩瀚的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看示意图好大的一块绿色,总面积有326.2平方公里。
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南起奚家港,北至北八滧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限,东至吴淞标高零米线外侧3000m水线为界,仿半圆形航道线内属于崇明岛的水域、陆地和滩涂。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南起团结沙水闸,北至北八效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东到吴淞高程零米线外侧3000米,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基地。
2005年8月9日,崇明东滩鸟类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进入东滩,首先看到的是一长排风力发电叶片,高耸入云,蔚为壮观。

再向北约4公里,便看到长长的车队有序的排列道路两边,有人管理,但不收费。一路的宣传广告牌,在告诉人们:东滩湿地,候鸟天堂到了。

当我们踏上台阶,登上大堤,一块巨石上“崇明东滩湿地”六个大字赫然入目。
一望无际的芦苇发出它特有的香味向你扑面而来,那一簇簇的芦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虽然没有看到腾空而起的野鸭子,没有看到悠悠游哉的小鱼儿,没有看到张牙舞爪的崇明蟹,但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也给人们带来清新自然的乐趣。画面定格,一对新人,融入画中,平添几分美丽与祥和。

政府已经修了一条芦苇荡九曲桥,让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欢快嬉戏和留影。


东滩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为326平方公里,属典型的河口湿地,其中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241.55平方公里。大堤外的潮间带滩涂和水域,堤内的鱼蟹塘和水稻田,这些人工湿地面积约为85平方公里,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由于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东线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在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东滩滩涂辽阔,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被资源,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也是水禽的越冬地。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达312种,迁徙水鸟上百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167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51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有12种。另外,根据1996年春季调查统计到的涉禽数量上分析,有8种超过或到达世界种群1%;3种达到或超过停歇地大于0.25%标准。1999年崇明东滩正式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涉禽保护网络,2002年1月,湿地国际秘书处正式接纳崇明东滩为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位于上海崇明岛最东端的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上海的重要资源。这里是候鸟的天堂,动物的乐园。

上海长江隧桥开通以来,每天有大批的游客涌入崇明,东滩每天都有数万人次来游玩、观赏。昔日美丽宁静的东滩已经人流如潮,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保护资源,刻不容缓。
如何开发旅游和保护湿地,化解矛盾,达到双赢,已是崇明县政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加载中,请稍候......